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以新理念推进十堰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8-11-07 09:07    来源:十堰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袁昌国

核心提要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主要表现。这个判断在蔬菜产业上表现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蔬菜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大、消费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但由于蔬菜的季节性和生鲜特性,无法保证均衡供应,蔬菜市场需求与生产结构不平衡、蔬菜供给的数量与质量不平衡、蔬菜生产的投入与效益不平衡等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因此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市蔬菜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蔬菜产品日益丰富,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安全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已成为我市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也存在投入成本高、抗风险能力低、机械化水平低、特色不突出、融合发展不够深、收入不稳定等突出问题。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市场导向、突出特色、品牌驱动、绿色发展、效益优先的发展思路,推动蔬菜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努力实现十堰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推进十堰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

蔬菜产业是民生产业。蔬菜产品是城乡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当前我市人均日消费量达0.8公斤,蔬菜已成为市民人均消费量最大的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要求吃得到,更要求吃得好。所以,发展好蔬菜产业,不仅是产业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政治问题。

蔬菜产业是健康产业。人们吃蔬菜不仅仅是生活方式和习惯问题,更重要的是蔬菜可以提供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维持人体酸碱平衡。高质量发展蔬菜产业,确保蔬菜产品丰富与质量安全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保障。

蔬菜产业是扶贫产业。蔬菜生产是中国的传统产业、基础产业,门槛低,分布广,吸纳劳动力多,再加上人们对蔬菜产品消费的重视度提高,蔬菜产品市场行情好。深入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产业扶贫,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蔬菜产业是 (三产)融合发展基础性产业。蔬菜种类多,深加工延伸产业链长,适合与城郊休闲采摘、旅游产业、电商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蔬菜产业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产业振兴。我市现有40万亩菜地,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4%,创造的产值达60余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0%以上,蔬菜特色专业村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范例,新的市场主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蔬菜科技助推了乡村振兴。

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经过多年发展,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菜篮子”产品规模扩大,供给充足,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农产品的不平衡不充分供给与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矛盾突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既是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这个时代命题的回应,也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坚持市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让市场的 “导航灯”效应引领农业结构深层次调整,以市场化倒逼蔬菜产业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做优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满足多层次、高质量、个性化需求,调优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促进生产向优势区集中,最大化利用生产资源,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要素有效集聚对接。

坚持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立足本地水土资源禀赋,守好南水北调水源地,种植生态绿色产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公共品牌。加大技术集成和人才培训力度,加快成熟适用绿色高效农业技术、绿色品种的示范、推广和应用,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严格落实 “一控两减三基本”措施,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改革农业生产关系,增强发展动力,完善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创新农业金融服务,鼓励和扶持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 “一懂两爱”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坚持融合发展,实现增值增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助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增效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细化实化工作举措,组织实施好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项目,坚持 “三乡”工程,推动农村创业创新,以融合发展项目为载体,加快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提高优质农产品生产比例,增强 “产加销”的互联互通性,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命运与共的利益联结关系,真正实现 “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

坚持质效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质效优先调结构,是推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必然要求,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在水源涵养区实现农业的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深入发掘特色菜、精细菜、高山菜的市场优势,推进种植订单化、基地区域化,实施农业品牌推进行动,打造蔬菜生态优势、品质优势,助推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增值空间。

坚持科技支撑,加快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推进 “互联网+现代农业”平台建设,大力推广成熟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重点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配套能力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和精细化水平,推进农业生产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更好对接,繁荣农村经济。

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蔬菜产业优化升级。把增加绿色、安全、优质蔬菜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实现蔬菜产业升级,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提升蔬菜生产设施性能。提升基地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装备和基地抗灾能力,加强物联网技术、蔬菜采后处理、深加工及尾菜处理设施的建设,实现节本节能增效。优化产品结构。突出优势品种,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蔬菜产品供给结构,从而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创新发展模式。建设对外特色蔬菜基地、旅游观光园区、特色科技示范园区,把休闲采摘、旅游度假、餐饮服务、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与蔬菜生产相结合,提高综合效益。

遵循生态适宜性原则,发展特色蔬菜产业。根据我市生态条件,遵循资源依托、市场导向原则,发展特色蔬菜产业,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添活力。适度发展食用菌。在坚持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使各类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1亿袋以上,大力发展代料黑木耳、越夏香菇、羊肚菌、血耳、银耳等特色食用菌,将食用菌培植成具有十堰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稳步发展高山蔬菜。立足十堰山区立体气候条件,以南部和西部高山、二高山乡镇为重点,采取分区、分期的方式,探索高效安全种植模式,建立春菜夏种、秋菜春种反季节特色蔬菜基地,重点发展高山辣椒、四季豆、阳荷、特色山野菜和魔芋等品种。推进 “一村一品”特色蔬菜发展。以发展地理标志蔬菜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差异化特色发展道路,推进 “一村一品”特色蔬菜发展。

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实施品牌战略。创新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到蔬菜及关联产业,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竞争力。培植新型经营主体。重视本土企业培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 “菜篮子”工程相关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经营主体增容提质,做大做强。重视蔬菜产品的精深加工。对具有市场前景的特色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提高蔬菜加工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大力拓展蔬菜产品市场。在城郊建设2至3家大型农贸市场,在城区合理布局 “菜篮子”产品零售网点,确保城区每平方公里平均至少建有 “菜篮子”产品零售网点1个,在蔬菜专业乡镇建设蔬菜产品集散市场,支持产地市场冷链建设,畅通销售渠道。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和经营主体树立品牌发展战略,推进商标注册及品牌培育,解决有品无牌、有牌不强问题,重点培育打造一个国家级知名区域公用品牌 (房县小花菇)和一批高价值品牌。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保障产业发展质量。蔬菜产业要想高质量发展,必须走节约、高效、循环、生态的绿色发展道路。推广绿色生产模式。全面推行 “一控两减三基本”措施,围绕“节水、节肥、节药”三个关键环节,开展蔬菜生产的生态化种植,实现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和清洁化生产。创建健康蔬菜、放心菜示范基地。以 “菜篮子”工程建设、放心菜园建设,以及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基地认证与管理为抓手,完善蔬菜生产与产品质量标准,推动蔬菜标准化生产,创建绿色蔬菜、健康蔬菜、放心蔬菜示范基地,推介打造1至2个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十堰地标蔬菜基地。强化源头治理和监管。持续开展生产记录专项整治活动,规范蔬菜生产记录,提高蔬菜种植者的安全生产意识,严禁使用高毒禁限用农药,强化蔬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

加大 “三新”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坚持以科技促效益、以效益稳基地的理念,加快新科技、新装备与原有生产方式的融合,将成熟、轻简、适用、高效的生产技术送到基层,推进蔬菜产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以种植户为主体,由科研机构提供指导,开展多渠道多途径的 “三新”引进活动。组织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积极参加种子交易会、农业博览会、科技展览会等,加强交流,增进合作。加大推广服务力度。深入开展 “访民情,送技术”活动,在关键农时农事及病虫草害高发期,与种植户携手并肩攻克难关。做好总结与宣传,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利用蔬菜产业培训会、蔬菜网、蔬菜产业微信交流群等专业渠道,解答技术疑问,宣传技术应用成果,引导菜农种植品种更新,栽培技术迭代。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深入报道因引进 “三新”技术而致富的先进事例。

搭建产业平台,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强化各级职能部门服务能力,完善服务保障措施,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新环境。强化科技服务。深入实施科技兴菜战略,构筑与十堰蔬菜产业相匹配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强化信息服务。实施 “互联网+”行动,建立健全信息网络,提升蔬菜信息化水平,抓好蔬菜生产信息监测与发布,引导生产者合理安排品种结构、茬口、上市档期,大力发展生鲜蔬菜电子商务,推进蔬菜产品销售方式转变。强化政策服务。认真做好各级蔬菜项目的争取与实施,做好指导与协调,真正发挥项目引导作用。进一步把握精准扶贫产业培育机遇,用好用活产业扶贫政策,培植壮大一批扶贫企业、合作社,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建设中来。

(作者单位:市政府蔬菜办公室)

( 责任编辑:张黎黎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