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冬日的清晨寒意逼人。
像往常一样,小李准时来到十堰一小区,看到门口贴了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小李,有事找你。”
她敲了敲门,一位大爷打开门后,给她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
大爷在门口贴的纸条
一盆自制的塑料花,感动久久
门打开了,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出现在小李面前。看到是小李,大爷招呼了一声,就转身进屋拿了一盆塑料花出来,执意要送给她。
大爷说,这是他自己亲手制作的塑料花,花顶上有个蜻蜓,代表你们的工作像蜻蜓一样,勤劳辛苦。
像冬日阳光,暖照心田,被人理解的感觉,真好。
这是2017年12月28日早上7点,发生在东正自由巷的一幕。小李是十堰晚报发行员,大爷是晚报的忠实订户。
小城故事多。像这样的事,十堰晚报发行员几乎都遇到过。
很多订户阿姨,看到发行员就非常亲切,像对待亲闺女一样,有时候早上起床做的好吃的,蒸的包子,都要给他们留一份吃。
今年端午节,发行员贴心地给每位订户送艾蒿
于晚报而言,读者是上帝。于读者而言,晚报是朋友,更是亲人。
他们有的从工作到退休,报纸伴一生;有的祖孙三代共读一份报;还有的兄弟3人坚持订报十余年……
祖孙同看晚报,孩子们语文成绩都好
吴连山和老伴原本是河南郑州人,1970年为支援二汽建设,拖家带口来到十堰,退休后也选择在十堰定居。
1995年,他从东风汽车公司退休,因为爱看十堰本地新闻,从2000年开始订阅《十堰晚报》,这一订就是17年。
前些年,吴连山老两口和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住一起,早上吃完早饭后,一家人会把报纸分开看。
一份报纸让一家老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老人的几个孙子孙女语文成绩也一直很好,现在逢年过节回到爷爷奶奶家,总不忘翻看报纸。
剪报攒了40多本,买房理财翻了4番
徐先生是一家金融机构的职工,2000年左右,他开始自费订阅。每天早起上班,徐先生从报箱里取出报纸放在车上,抽空浏览一遍。中午下班带回家,再精读一遍感兴趣的内容。晚饭后,他边喝茶边研读一些大政方针,品味一些“心灵鸡汤”。
看到好的文章,他会用笔在精彩的段落下画上线,也会把整篇文章剪下来,专门粘贴在本子上,他的剪贴本已攒了41本。
爱读报的徐先生从不打麻将,业余时间他会陪家人去看电影或游泳、跳舞、夜跑。
“我要感谢晚报,我从晚报上得知樱桃沟有樱桃节、黄龙有郁金香文化节、茅箭区有菊花节,还有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樱花鉴赏等等,这些活动,我都开车带家人去看过。”徐先生说。
徐先生说,通过晚报的房产、财经等栏目,他从中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还曾成功实现家庭理财。
16年坚持每天三读晚报
家住香格里拉小区的罗正保今年72岁,是晚报的忠实读者,已坚持订报16年。自2000年1月15日,罗正保担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开始,看十堰晚报成了他每天必做的“功课”。
每天早上报纸一送到家,罗正保就会快速浏览一遍,大概知道十堰发生了哪些新闻;中午回家后,他会再浏览一遍报纸,看看感兴趣的内容;而晚上8:30至10:00是他雷打不动的读报时间。“我会把报纸上的每一篇文章都仔细阅读一遍,就连中缝也会读。”罗正保说。
看到降温下雨的天气信息,罗正保会打电话给亲友,提醒他们添衣保暖;看到停水停电通知,他会告知亲友做好应对准备;在报纸上学到疾病预防和养生保健的知识,他也会传授给亲友……
由于曾在法院工作过,罗正保对社会新闻比较关注,“网上诈骗、吸毒、赌博等社会新闻的警示作用很好,对市民的教育比单纯的法制宣传效果好。”他表示,这几年法律法规不断更新,他也通过报纸不断学习,“我手机上经常收到中奖的短信,但我知道这些都是骗人的,看《十堰晚报》提高了我的反诈骗意识,只要不贪小便宜,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被骗的概率几乎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