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农旅大合唱奏响丰收歌 张湾加快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18-09-22 10:39    来源:十堰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绿色家园 通讯员 郑海英 摄

秦楚网(十堰日报)记者 刘俊 通讯员 魏照岂

金秋送爽,花果飘香。沐浴着秋日的和风细雨,行走在张湾区特色化种植的农林田畴之间,处处是一片丰收的喜人之景:斤坪村里一个个标准的蔬菜大棚种植的应季蔬菜长势喜人,农人弯腰忙着收获;沙洲村猕猴桃产业园里硕果坠枝,游客采摘乐在其中;白马山村里成片的茶树吮吸着秋雨的滋润,绿芽吐翠生机盎然……

这是该区因地制宜、农旅融合,振兴乡村的一个缩影。张湾区委书记刘宇飞说:“张湾区要坚持以‘城带乡、农旅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以市民消费需求为导向,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全区域谋划、全方位打造、全产业融合,把农业向休闲、观光、体验转型拓展,美化乡村生态环境,开发乡村消费市场,吸引市民下乡消费,用消费激活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农旅共荣、乡村振兴。”

下好先手棋 构建产业发展新支撑

一直以来,山大沟深,人多地少,耕地分散且多为坡地,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4亩的资源“短板”,虽制约了张湾区的传统农业之路,却蕴含着生机。凭借“民风民俗淳朴有趣、古镇古村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独特资源,张湾区闯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现代化特色农业产业化之路。

七彩游园 记者 刘昆 摄

早在“十三五”规划之初,为利用现有资源让张湾区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发挥好农业成为全区从工业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跳板”作用,张湾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就全区区情作出精准研判及定位,跳出“传统农业”的思维定式,按照“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发展思路,全区按照“乡村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沟一特”的产业格局规划,始终把调优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作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深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来抓,有力地推动全区现代农业驶上了发展“快车道”。

谋全局者方能谋一域。在产业布局上,依托山水优势和区位优势,张湾区积极规划编制乡村发展规划,实行全区域谋划、全方位打造、全产业融合,努力把农村建成旅游景区、把农田建成生态景观。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大大加快了区域经济整体开发,形成了“一轴两翼”的农业区域与产业结构新布局。即以316国道沿线 “黄龙斤坪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主轴,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以西沟乡、方滩乡为两翼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316国道沿线黄龙斤坪现代农业示范园、南环路沿线大西沟生态农业产业带、北环路沿线方滩堵河沿岸观光农业产业带、209国道沿线汉江休闲农业产业带“一园三带”产业格局。

产业格局划定,产业规模蓄势,发展支撑有力。近年来,在全区产业统一部署的前提下,全区逐步形成了大西沟原生态猕猴桃、汉江“国标”樱桃、鲍湾草莓、朱庄蓝莓等农业精品名牌,以及传统的五谷杂粮、瓜菜果茶、黑猪土鸡等为主的特色化产业结构。据统计,全区现有林特果茶基地30000亩,其中果园15000亩、茶园(含油茶)10000亩、花卉苗木基地5000亩。农特产业结构更优,百姓“菜篮子”更丰富,乡村旅游发展支点更有力。

草莓丰收 通讯员 魏建明 摄

打好组合拳 掀起乡村旅游消费热

农业连着绿野田畴,连着百姓餐桌,更连着美丽乡愁。

近年来,为做强农旅融合产业链价值,张湾区以农特产业为支撑,以市场消费为先导,坚持将农业产业发展与休闲观光相结合,做好山水融合、文旅融合大文章,全面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释放乡村消费潜力,让乡村游既换得来“金山银山”,又留得住 “美丽乡愁”。

自2016年以来,该区以 “服务市民、富裕农民”为出发点,启动以“幸福十堰从张湾出发”为主题的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吸引一批又一批市民到乡村游玩。通过一系列新颖、接地气、能参与、有特色的主题活动,达到“节庆搭台、农旅合唱”的效果,实现“以节促农、以节促旅、以节促商”的目标。仅2017年,全区接待游客888万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综合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12%。

如何实现农旅全面融合发展,更大化地挖掘出农业产业消费链价值?“把农村作为景区来规划,把农居作为景观来设计,把农业作为旅游业来发展,把农民作为股东来培养,把农产品作为旅游产品来开发,把传统村落作为精神家园来呵护。”张湾区长周玲说。

三年来,按照“绿、净、齐、富、厚、和”六字要求,全区连续多年积极开展示范村和示范片创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景区形成一定规模。目前,全区建成美丽乡村试点村5个、示范片区7个。其中,黄龙镇斤坪村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成为城区西部农业转型、农旅融合的强力引擎,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包括西沟乡桑皮垭村、柏林镇白马山村等10余个“美丽乡村”成功升级为示范片区。黄龙滩旅游度假区、“七彩西沟”、“堵河画廊”AAA级生态景区等,则成为市民郊游的热门线路。不仅如此,该区发展星级农家乐、农家旅馆、休闲农庄达300余家。

游客留影 特约记者 刘涛 摄

春赏百花艳、夏食樱桃甜、秋摘奇异果、冬日享茶香。如今,在十堰,张湾的休闲农业成为市民假日消费新时尚,田园观光、田间漫步、农事体验更是成为旅游市场炙手可热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张湾、走进乡村、走进田野。

走好振兴路 力促全面小康梦早圆

走农旅融合之路,张湾区的初衷是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目标。为激活满园“春色”,近年来,张湾区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致富作为农旅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拓展市场产销渠道,着力培育富民产业、致富能人,释放“美丽乡村”的“美丽经济”效应。

西沟乡正是这样的典型。2015年以前,这里因地少且分散,加之基本无农牧产业发展,村民们还过着坐拥“金山银山”却四处“化缘”的苦日子。

困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是年,依托猕猴桃产业发展依托,该乡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与乡村生态旅游相结合,通过将产业基地打造成集观光、采摘、休闲为一体的产业观光园,借助旅游吸引消费群体,逐步拓展农事民俗体验、农家庄园、民宿等多种产业方式,提高新型农业产业对游客的吸引力。不仅如此,还发展线上营销,通过电商平台、微信朋友圈,将猕猴桃远销到昆明、上海、北京等地。去年,该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15.7元,同比增长381.7元,增幅为5%,成为全区践行农旅融合带动致富增收的先行者。

美丽西沟 通讯员 魏建明 摄

眼下,正值猕猴桃成熟的季节,西沟乡的农家乐迎来游客高峰,基地种植的猕猴桃、有机蔬菜等农产品成为抢手货,村民们喜笑颜开,发展信心更足了。

在张湾区,还有很多像西沟乡一样的村收获着农旅融合发展释放的“绿色福利”。以市场消费为前提,该区创新利益联结模式,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资产入股等形式,把农产品加工与旅游商品开发相结合,以生态氧吧、旅游休闲、体验采摘等为卖点,全面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释放乡村消费潜力,打通市民需求与农产品供给通道。

仓廪实而民心安。在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面前,张湾区还将自觉肩负起当代农业产业提档升级、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早日圆梦小康,助力全市乡村振兴而不懈努力。

( 责任编辑:封荣娟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