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牛!郧西“扫帚大王”今年卖了420万把扫帚,产值2100万!

时间:2018-09-19 09:02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原标题:郧西扫帚洁京城

湖北日报9月19日12版报道。点击查看原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通讯员 杨洪霞 陈迪祥

“看,就是这张图,一辆重卡,5万把扫帚,直送北京城!”9月12日,郧西县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办公室内,胡朝柱翻开手机相册,眉飞色舞地说。

隔壁车间,全无平日百余名工人一同绑扎扫帚的繁忙,只有几位村民在清扫整理。“去年全县种了5000多亩铁扫帚,收了400多万斤原料,8月份全部用完。今年种的10月份才能收割,这个月就放假了。”胡朝柱介绍,2018年1月至8月,合作社产销扫帚420万把,产值2100多万元。

他是合作社理事长,人称“扫帚大王”,着实名不虚传。

扫帚大王的两个问号

胡朝柱和扫帚打交道,已有20多年。1997年,他和妻子汪令霞在福州打工,发现妻子所在的物业公司对扫帚需求量很大,而扎扫帚的原料,正是郧西老家随处可见的铁扫帚。“田间地头、路旁山坡,都是这种一蓬一蓬的野草。”胡朝柱萌生了创业念头。

他北上河南、黑龙江,“偷师学艺”,而后和妻子回到郧西,做起扫帚生意。不到半个月,扎的近千把扫帚销售一空,赚了200多元,夫妻俩信心倍增。此后,胡朝柱专心收原料、卖货,汪令霞负责加工。

2001年,胡朝柱把生意做到100多公里外的十堰城区。他凌晨5点出门,骑自行车驮上几十把扫帚,下午2点多赶到城区,或摆地摊,或沿街叫卖,“刚开始,一天卖10余把;半年后一天卖50多把;一年后,一天能卖100多把。”谈起当初的艰难,胡朝柱唏嘘不已。

生意越来越好,夫妻俩忙不过来,便花钱请村民帮忙割草、扎扫把。一个小小的利益共同体,渐渐成型。2009年6月,胡朝柱组织52家村民,成立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黄土梁村和临近村组推广种植铁扫帚,从湖南引进优良品种,免费向村民提供种子、农药和技术服务,保护价收购。同时,村民到合作社学扎扫帚技术的,一律管吃管喝,每人每天另补10元钱。

2010年,在郧西县支持下,胡朝柱贷款50万元,建成100亩铁扫帚种植示范基地,修起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合作社的发展步入快车道——2012年,合作社扩股增资,社员从6人猛增至105人,年产值500多万元;2014年,年产值过千万元;2017年,再次扩股增资,社员增至171人,其中贫困户167人,年产各类扫帚500万把,产值2500多万元,当年,1000多农户分红240万元。

更让胡朝柱自豪的是,合作社常年吸纳近百名贫困群众务工,其中残疾人士30多人,人均年收入2万元。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黄土梁村在2017年出列贫困村。他仍不满足:铁扫帚种植面积还能不能扩大?在占领鄂西北、打入川豫陕之后,还能不能开拓新的市场?

合作社的新目标

第一个问号,很快被拉直。

2017年,郧西县发布《产业扶贫奖扶办法》,明确扫帚产业为扶持对象,对铁扫帚种植户给予资金补贴。恒达合作社趁势而动,开办免费培训班30多次,参训人数1000多人,多方宣讲政策,为种植户免除后顾之忧。2018年,郧西县铁扫帚种植全面开花,面积达1.36万亩,遍及全县12个乡镇、33个村,参与种植户8300余户,其中贫困户2600余户,预计户均增收3000元。

景阳乡天池垭村种了1000亩。村民范益良有8亩地,从2015年开始种铁扫帚,起初是4亩,第二年6亩,这次全种上了。“这东西抗旱耐涝,不用操心打理。亩产800斤到1000斤,合作社按2元1斤收购,政府再给补贴6角,比种庄稼划算多了。”他说,铁扫帚的生长期是每年5月到10月,收割后还能种一季油菜,又是一笔收入。

原料问题解决了,市场呢?

胡朝柱一直对武汉市场“垂涎三尺”,借对口协作的东风,2018年初,经郧西县委、县政府牵线搭桥,恒达与武汉市江汉区、汉阳区签订购销协议,8万把扫帚发往武汉。随后,北京市场也敞开大门。2018年7月,结对帮扶郧西县的平谷区派出考察团来到郧西,现场考察恒达加工车间后,表现出采购意愿,郧西县相关部门迅速对接。8月底,第一批5万把扫帚送往京城。“脱贫攻坚,需要产业带动。产业的发展,又需要政府适时帮一把。只有形成合力,才能让贫困群众增收的路子更宽、步子更实、希望更大。”郧西县委书记张涛说。

进京的5万把扫帚,柄上都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道:郧西扫帚洁京城,互动永续帮扶情。这是胡朝柱的主意,他说:“咱文化水平不高,文理可能不通,但打心眼里感谢政府,感谢党的好政策。”

再过10多天,铁扫帚就要收割了,胡朝柱又忙活起来:给车间、仓库加隔层,筹建新的库房,准备储存比往年多出一倍的原料,景阳乡和关防乡的两个扶贫车间也投产在即。虽然劳累,却乐在其中,因为他又有了新的目标:“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年产值1亿元,带动更多乡亲脱贫致富。”

( 责任编辑:李珊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