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理想的大学是无数学子的梦想,却总有一些学子在触手可及的梦想面前无能为力,由十堰市新天阳光贸易有限公司冠名,团市委、十堰晚报·秦楚网和市希望工程管理办公室联合开展的“十七助”贫困大学生圆梦行动已启动,即日起本报推出“我想上大学”系列报道,向您讲述他们的辛酸与梦想、无奈与执著。他们需要我们的支持与帮助。来吧,让我们拉起手,为了爱,为了梦想,一起努力。
舒国真向着他心中的理想前行。
学生档案:舒国真,20岁,丹江口市一中毕业,高考理科成绩576分,已被东北林业大学录取。
从小缺少父母关爱的舒国真,见到陌生人显得很紧张。在聊天中,这个腼腆大男孩渐渐平静下来,讲述自己从小遭受不幸,但不畏惧生活上的困苦和精神上的重压,一路坚强走来,考上大学的励志故事。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张贞林 图/记者 张启国
实地踏访 父母患有精神疾病,从小寄住亲戚家
9日,午后的丹江口城区热浪袭人,在丹赵路余家营,一个高高的男孩在路边等候记者。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附近的一个小区。这片小区有些杂乱,步行10余分钟,走到靠山的一栋楼,这便是男孩的住处。
男孩叫舒国真,今年20岁。他告诉记者,他没有固定的住处,高考结束后,住在小姑家。迎接记者进门的正是舒国真的小姑,她叫舒兴凤。提起侄儿舒国真,舒兴凤泣不成声。
“侄儿从小就命苦,她爸爸妈妈都有精神疾病,妈妈更严重些。”舒兴凤说,舒国真的爸爸是她二哥,有些智障,年轻时经人介绍与家住丹江口城区的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子结婚,“婚后,他们生下一儿一女。”
舒兴凤的二哥是丹江口市大林沟区孙家沟村人,这个地方是丹江口市最偏远的地方,很穷。当时,为孩子们考虑,舒国真和姐姐的户口上在母亲的名下,成为城镇居民。如今,舒国真和姐姐被列入城市居民低保,其父亲属于精准扶贫户。
在舒国真的印象中,他从小就没有固定的住所,奶奶在世时,他和姐姐跟着奶奶过。奶奶去世了,姐弟俩就住在亲戚家。舒兴凤说,二嫂在侄儿6岁时走失,家人四处寻找,没有音讯。“现在是死是活也不知道。两个可怜的孩子靠着亲人们的帮助,不仅上了学,还考上了大学,侄女现在在三峡大学上学。”
励志故事 他在哪里上学哪里就是他的家
由于家境贫寒,舒国真一直到了8岁才上小学一年级。虽然上学晚,但舒国真一点也不笨,他接受知识的能力很快。然而,由于家庭等原因,他却经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自尊心很强的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学出个人样。
“和同学们比,我懂的东西太少了,像井底之蛙一样,我认识到一定要好好读书,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上初中后,舒国真更加努力了,成绩不断上升,中考的时候,他考上了丹江口市一中。
没有经济来源,姐弟俩上学靠国家救助和亲戚的帮助,“好在从高一开始,学校考虑到我的实际困难,帮我解决了一部分费用,再加上学校发的奖学金,我才把高中读完。”舒国真说。
高中三年,舒国真不吃早餐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中午打5元钱的饭菜,晚饭吃4元钱的饭菜,“能省就省,上大学的姐姐还给我打生活费,我知道这是她做兼职赚的,我舍不得花。”
记者联系上舒国真的姐姐舒鹤,她正在利用暑期做兼职。“这些情况我都不知道,弟弟从来不告诉我。每回问他,他都说学校的伙食很好,吃得很饱,原来都是饿着肚子学习。”舒鹤说,“弟弟不善于交流,每次打电话,他都说自己过得很好,不让我操心。”
寄居亲戚家这么多年,舒国真觉得,他在哪里上学哪里就是他的家。对于将来,他做了规划,毕业了,给自己一个稳定的家,把爸爸接到一起,享几天清福。
真情对话 相信学习可以改变命运
记者:你为什么不愿意回家?
舒国真:到丹江口市一中上高中后,就很少回家了,平时要么住校,要么去姑姑家住。回去了没地方住,吃住还是在亲戚家。不愿意回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回去了,会被父亲唠叨,因为父亲精神有障碍,他一唠叨、发火,我心里就很烦躁。虽然父亲这样,但我不恨他,他是一个苦命的人。
记者:通过你的讲述,得知由于家庭原因,你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你是怎么过来的?
舒国真:我虽然从小吃了很多苦,但我相信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可以让我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因此,我不畏艰难,刻苦学习,纵使有时饿着肚子听老师讲课,我也丝毫没动摇过对知识的渴望。并且一路有那么多好心人的陪伴和关怀,让我体会到了世间的大爱,让我更加坚定前进的脚步,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记者:你想妈妈吗?会寻找她吗?
舒国真:(沉默几分钟后)想,很想见到她,但不知道她在哪里。听亲人们讲,她患有精神病,在我6岁时,就走失了,十几年没有音讯,不知道还在不在世。我和姐姐长大了,希望能找到妈妈,她也需要得到家人的关爱,希望上天能给我一个机会,见到妈妈,把她接回家。
记者手记
舒国真的性格温顺又内向,但是他却很有想法,并且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虽然他从小缺少父母关爱,四处为家,但他的内心强大,不惧苦难,奋力前行。如今,他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虽然不知道妈妈在哪里,但我想找到她,让妈妈得到关爱”,这是舒国真在采访中反复说的一句话,也是这个不善言辞的男孩对父母表达出的最深的感情。
如果你想帮助 ,可直接与舒国真联系,电话:13197279904 ,或与记者张贞林联系,电话:18062186179。
虽然从小缺少父母关爱,但舒国真不惧苦难,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