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陈涛 报道:今年以来,房县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以新建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居住环境,促进生产增收,助力精准扶贫。
实施土地增减挂钩,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房县是全省深度贫困县,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数量庞大,仅2017年全县共开工建设集中安置小区336个,完成搬迁8306户25293人,实施危房改造1630户。为尽早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房县在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情况下,采取在规划区内边建边完善手续的方式兴建扶贫搬迁小区,导致一部分扶贫搬迁小区 “有房无地”。为解决该问题,该县国土资源部门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借用其他县、市节余指标来补充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同时,积极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对空心村、废弃居民点、废弃工矿用地等闲置建设用地拆旧,并进行土地整理复垦,增加耕地指标,新增指标一部分用于归还兴建扶贫小区用地欠账,满足其他建设所需用地指标,节余指标用于交易。
实施土地增减挂钩,促进生产增收。“每天早上我先送孩子去上学,然后再去学校附近的兆丰电子扶贫车间上班,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房县军店镇月明村留守妇女刘安芬高兴地说。月明村党支部书记高阳介绍,该村前几年就打算引进企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但是苦于没有合适的场地,计划无法实施。去年,村里把闲置的原粘土砖厂场地平整改造成生产车间,对外租赁。引进企业在村里建设扶贫车间,吸纳本村和邻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进厂打工。目前已有50多人进厂打工,每人每月保底工资1500元。青峰镇利用集体闲置厂房、场地,依托骨干企业,建成扶贫车间8家,带动就业500余人,其中贫困户300余人。目前,房县利用闲置土地和废弃建设用地建成扶贫车间20余家。
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增加耕地面积。“通过土地整理、拆旧、复垦等措施,把空心村、废弃居民点、废弃厂房等闲置建设用地整治为耕地,让百姓耕种,也可作为建设用地周转指标,解决建设用地指标不足问题。”房县土地整理中心主任郜国庆介绍。房县还制定激励措施,明确规定拆旧复垦补助标准,凡在规定时间内将原旧房提交政府拆除并复垦的,按每人2000元标准进行奖励,每户奖励最高不超过1万元。通过拆旧复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补充了耕地指标,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解决了经济发展用地与粮食安全矛盾问题。将复垦的土地交给贫困户种植经济作物,帮助贫困家庭增收,有力促进了精准扶贫工作。
据悉,房县今年可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4732.18亩,扣减归还历史任务1590.72亩,实际节余指标达3141.46亩,能实现结余指标交易15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