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转型发展千帆竞 魅力张湾展新姿

——十堰日报编辑记者看张湾

时间:2018-07-27 09:18    来源:十堰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汽车,从张湾走向世界

编者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宣传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引导本报采编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为“打赢三大攻坚战 创建全国文明城”、全力推进“五个十堰”建设营造良好宣传舆论氛围,7月21日,十堰日报编辑部、张湾区委宣传部以“转型发展看张湾”为主题,联合举行了“十堰日报编辑记者张湾行”大型新闻采访活动。一批编辑记者冒着高温酷暑,深入车都张湾田间地头、园区车间及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围绕工业转型、项目建设、新经济发展、环保攻坚等内容,实地采写出一批有分量的新闻作品,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张湾区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新做法、新亮点、新经验、新成就。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把党报的新闻宣传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得紧些再紧些。

农旅融合渐入佳境

秦楚网(十堰日报)记者 汪洁琼

盛夏,驱车前往七彩西沟,山水披着隆重的绿装次第相迎。自西沟口前进,平坦的公路如飘带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沿路而上的河流,一路挽起两岸的层峦叠嶂。潺潺的流水应和着沿路的鸟语花香,阴阴夏木承载着悠悠蝉鸣……一个五彩缤纷的画卷缓缓打开,似乎在昭示着一个如画如梦、如蜜如歌的世界,让人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

移步换景,青山绿水美如画

自西沟口驱车南进约三公里,步行进入即将开业迎宾的黄土村大河湾景区。接天莲叶、亭亭荷花拉开美景的序幕。缘水而行,水声越来越大,一座飞泄而下的瀑布突然映入眼帘。这个瀑布因左侧的山峰形似驼峰而得名为驼峰瀑布。飞泻而下的水流撞击在岩石上,如飞花碎玉,颇为壮观,引人驻足。

“在这里不仅可以赏飞瀑,还可以划船亲水、畅游花海……”同行的西沟乡乡长龚秀琴介绍,长河湾景区总面积66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主要打造集瀑布观光、生态农业、民宿、水上乐园、湿地公园、田园花海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即将完工对外开放。该项目是西沟乡的重要扶贫项目,黄土村以村集体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经营,2017年分红7万元。“贫困户可以在景区打工,干活轻松不说,还可以一手拿薪金,一手领分红。”

沿着游步道前行,一旁,由薰衣草、波斯菊等鲜花构成的花海不断给人惊喜;一旁,清澈的溪水踏着欢快的节拍,跨过山冈、流过草地,带着农民美好的愿景一起流向远方……

西沟辖区山高水长,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如散落山间的珍珠:停舟寺、红梦寺、石鼓寺、九泉寺遗址,静静诉说着大西沟的悠久历史;金蛙叫天、牧猪奇峡、狮子岭、情人谷、一线天、三仙守玉印、冲天槽、轿顶石、神仙洞等奇山异石尽显西沟的灵秀神奇;东沟的千年银杏树、桑皮垭的连绵花海、长坪画湖让无数游人心生向往……守着绿水青山,当地政府全域谋划,致力打造一线串珠的全域景区,同时积极探索精准扶贫利益连接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农民开办农家乐,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乡村更美,让农民更富。

四季有果,幸福生活甜如蜜

沿路前进,道路两旁不仅有应接不暇的美景,更有众多让人惊叹的现代化产业基地。在推进精准扶贫进程中,西沟乡一手抓生态优环境,让家园更美;一手抓特色兴产业,让百姓更富。追求“绿富美”,西沟不做“单选题”。

西沟乡盛产的猕猴桃早已声名远扬,沿路可见的规范化猕猴桃种植基地、采摘园印证了这一事实。“我们西沟不只有猕猴桃,村村有特色林果基地,一年四季月月有果,春天有草莓、樱桃,夏天有桃子、蓝莓,秋冬有猕猴桃、板栗、石榴、柿子……”说起西沟乡的特色产业,乡党委书记段秀斌如数家珍。

村村建特色产业基地,丰产后不担心滞销吗? “滞销是不存在的!比如我们乡盛产的猕猴桃年年不够卖,还没上市就被北京的公司预定了。”面对记者的疑问,龚秀琴自豪地介绍他们的 “致富经”:发展订单农业,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水果基地套种蔬菜、中药材, “长短结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让农民持续增收;建立电商平台,实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让农产品 “远走高飞”;建设农产品冻库,实行反季节销售,提升农产品收益;实行 “村委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让农户稳定增收,让贫困户脱贫致富……

大自然的馈赠赐予西沟良好的生态资源,勤劳智慧的西沟人,则用与时俱进的眼光、靠山吃山的智慧,让这份馈赠福泽绵长,让生活如瓜果飘香。

砥砺奋进,漫漫岁月串成歌

西沟虽然身居大山,但是完善的道路交通设施、气派的别墅式民居、现代化的党群服务中心,不禁让人感叹实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给该乡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

据了解,2017年,西沟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3个,产业基地建设项目16个,旅游扶贫项目2个,基础设施项目8个……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更点燃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如今,该乡贫困户已全部告别危旧土房,住进设施完善的楼房;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既能拿租金,又能领薪金;无线网络全覆盖,拿着手机把钱挣,已然成为新时代的农民。

“门前水泥路,抬腿上公交。”对于生活的巨变,岳竹村党支部书记周功华感触颇深, “以前从村部到乡里得绕山路,单趟要四五个小时,如今隧道打通,公交通到家门口,到中心城区也只要一个小时。”

路通了,致富的大门自然打开。站在平坦宽阔的通村路上,周功华迫不及待向记者介绍村里的变化:贫困户住进宽敞漂亮的安置房,产业基地全部标准化建设,30亩中药材基地、85亩石榴园已为村里带来可观收益,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参与分红,平时还可以到基地务工。去年,合作社为贫困户发放工资、分红19.7万元,今年合作社的收益还将进一步提高。 “这样的日子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精准扶贫改变了村庄面貌、更改变了村民的精神状态。以前村民闲着没事就爱打牌,现在一有空就争着抢着到基地务工。村里聘请保洁员,村民争相报名……陈规陋习没有了,村民勤劳致富的信念更坚定了。”对于这些变化,周功华很激动。

有信仰,未来才有希望。精准扶贫不仅改变了村民的物质生活,更可喜的是唤起了村民积极向上的奋斗动力,良好的风尚让致富的道路不再漫长、把平淡的日子串成欢快的歌。

转型升级 多点开花

秦楚网(十堰日报)记者 周亚晖

机器轰鸣,湖北凸凹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在加班生产商用车下防护件;

工程车穿梭,双星东风“工业4.0”智能化工厂项目正在进行场平及厂房基础施工……

7月21日,记者走进张湾区,看到的是一个个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处处涌动着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热潮。近年来,张湾区加快工业调结构、补短板、促转型,构建了“一主多元”的现代工业体系,交出了一份工业转型升级的精彩答卷。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张湾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8.4亿元,同比增长8.8%,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家,完成上市挂牌企业5家。

四大产业 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张湾区是东风公司老基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曾一主独大,工业经济发展对东风公司依赖性强。

为改变这种局面,近年来,张湾区加快工业调结构、补短板、促转型,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智能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及环保产业、生物产业四大产业为主导,形成“一主多元”的现代工业体系,提升了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140家,占全区规模企业数量的76%。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完成产值150亿元,占全区地方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3.2%。

汽车“心脏”,驱动发展

2017年,全区智能装备制造企业18家,完成产值27亿元,产品主要涵盖工装模具、焊装夹具、生产线自动化输送系统、非标设备、铁路轨道设备、专用设备等系列。

2017年,全区新能源新材料及环保产业重点企业8家,完成产值28亿元。以京能热电、东风环保生态园等企业为潜力增长,预计年均增幅23%。

建成十堰生物产业园,已入驻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人福医药、海王生物、九州通5家国内知名上市医药企业,以及宏康医药、迪鑫医药、百兴消毒制品、天香黄酒、天喜达、湖北道达、元合生物等生物医药企业12家。2017年生物产业园实现产值13.9亿元。

汽车产业 转型焕发新活力

汽车产业是张湾区的经济命脉。聚焦汽车工业转型,张湾区坚持服务东风公司与地方企业转型升级两手抓。

坚持支持东风、服务东风、依托东风不动摇,全力服务东风公司十堰新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动力总成、东风越野等“五大板块”建成投产,全力支持东风商用车国际化战略和整车专用化战略,积极服务东风M9T、猛士民用版等项目落地,带动地方企业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链条。

积极引导地方企业产品转型,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争创名牌产品,产品结构实现从“傻大粗笨”向“专精特新”转变。坚持乘商并举,逐步由单一的为东风公司配套,向为其他主机厂、乘用车市场配套,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近年来为东风商用车配套份额从80%下降到40%,社会市场配套份额从10%提高到50%以上。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小三电”产品,林鸿汽配、科威机电、秀山零部件、亚新电控等一批企业快速成长,全区亿元企业达到31家。

科技创新 增强发展新动能

“去年,公司专家工作站荣获区优秀人才奖,区政府奖励资金20万元。”湖北国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张红亮介绍,该公司通过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加大科研力度,已成功转型,业务由设备安装和汽车销售转变为自动化输送设备及机器人系统集成制造。

在张湾区,像湖北国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这样成功转型的企业不在少数。

扶贫工厂,加速致富

为加速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该区出台《张湾区关于支持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十条政策 (试行)实施细则》,对企业技术改造、创新创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积极鼓励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

随着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全区累计成立各类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41个,院士、博士后工作站5个,80%的企业与大专院校建立了产学研联盟。今年元至5月,全区专利申请388件,全年计划突破1000项。

新兴经济 激荡活力

秦楚网(十堰日报)记者 李寅

7月21日,湖北一键通外贸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内,员工们加班加点,就十堰汽配零部件、工程机械、商用车等与全球供应链进行对接销售。“今年我们力争全年外贸出口创汇突破一亿美元。”该公司董事长王世卿信心满满。

作为张湾区省级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湖北一键通外贸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通过“互联网+外贸综合服务”方式,为平台企业提供电商推广、产品交易、收汇结汇、通关、国际物流、出口退税、出口保险、企业融资、供应链系统管理、海外仓建设、进出口业务咨询服务、国际展会业务在内的全程 “一站式”服务,成为企业打开国际销售市场的“桥梁”。

这仅是张湾区新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张湾区紧紧围绕建设新经济试验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全力加快推进新经济园区及项目建设。

集中安置,面貌一新

据统计显示,今年1至5月,湖北一键通外贸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已服务市内外企业达90多家,将产品出口至英国、法国、西班牙、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累计出口2200万余美元。目前,该公司通过搭建两个专业跨境电商平台,创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平台,将国内制造商用车、特种车、乘用车、专用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优质制造企业引进平台,把“十堰制造”与全球物联网进行“嫁接”。

今年1至6月,十堰家庭服务业创新产业园实现产值20703万余元,缴纳税收892万余元。“市民只需登录‘金管家’手机APP,就可在线上选择月嫂、保姆等服务。”产业园董事长李晓春介绍,目前园区入驻企业42家,对接与家庭服务业有关的18个大类和62个分类服务项目,将传统家庭服务提档升级,致力打造集家政服务、家庭装修、家庭教育、养老服务、家政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家庭服务创业产业园区。

十堰市万达科技创新创业园包括电子商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创业孵化中心三大中心项目,涵盖了电子商务互联网+科技创新企业孵化等领域。今年上半年,园区实现产值7400万元,缴纳税收134万元。

3D专业打印、影视三维动画制作、游戏软件开发、产品宣传策划……在堰龙马文化创意产业园,记者零距离感受到现代科技与创意文化融合的魅力。今年上半年,该产业园分别与北京创业黑马、襄阳建设路21号文创园等企业签订虫洞战略合作协议。园区目前能容纳400名创业者,已建成创业咖啡馆、互联网文创餐厅、文创基地和众创空间四大分区项目,配套孵化器及多个会议室和娱乐室。

一串串沉甸甸的数据和一项项骄人的成绩背后,是区委、区政府各项政策和资金的强力支持。张湾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年初,该区出台新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释放经济新活力。在此之前,该区还通过厚植政策支撑,从金融贷款、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上市融资、创业创新平台、产业聚集、人才激励、房租补贴等多方面支持,力促新经济发展。

张湾区委书记刘宇飞表示,该区以汽车产业为主,经济转型就是要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新经济是必由之路。大力发展服务业,走产业融合之路,需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张湾将大胆探路,实现新经济组团发展。

今年,张湾区继续以“互联网+”为方向,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新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着力培厚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通过大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创业、人力资本协同、消费提档升级、绿色低碳发展、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引导新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业态衍生发展和新模式融合创新,构建具有张湾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打造以双创为核心的全市新经济试验区,力争在2018年新经济产值达到120亿元。

项目建设 效速兼取

秦楚网(十堰日报)记者 柯栋 王靖

7月21日,京能十堰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现场,2000余名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头戴安全帽、身穿长袖工作服抓紧施工;在双星东风4.0智能化新工厂项目场平工程现场,一辆辆运输车排成一条长龙停在挖掘机旁,装完渣土后快速驶离……如火的七月,张湾区项目建设“热度”不减,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速。

今年以来,张湾区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决落实2018年“项目建设年”各项举措,坚持以京能十堰热电联产、双星东风4.0智能化新工厂、湖北锂诺新能源电池、昌升国际商贸城二期、市青少年户外培训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为龙头,紧盯项目推进,着力优化服务,力促投产达效。

重大项目,积蓄力量

“目前,已完成土建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预计一号供热机组9月份投产、二号供热机组年底投产。能有这样的建设进度,离不开张湾区相关部门的跟踪服务。”京能十堰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新川介绍,一期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35亿度,年供热能力可达1200万吉焦,供热面积可达1500万平方米,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

“项目投产后,十堰热电产能将跻身全国发展热电产业的地区前列。京能集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企业,我们在十堰投资兴业不仅有回馈水源区、帮助水源区发展的初心,更有保护一库净水永续北送的责任和使命。我们采用环保工艺,可实现项目投产后污水零排放、废气排放仅为国家标准值的三分之一。”卢新川说。

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张湾区实行“一位区级领导牵头、一个工作专班服务”的包联责任制,推行“保姆式”服务,牵头领导定期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区规划、国土资源、财政、发改、经科、商务等职能部门组建专班,定期收集汇总辖区企业发展和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题,建立问题清单,实行销号制度,确保重大项目快速落地见效。

“双星东风4.0智能化新工厂项目预计总投资15亿元,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税收约1亿元,将有力推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对全市经济发展带来长远影响……”张湾区主要领导在多个场合向干部职工宣讲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在重点项目建设中,该区相关部门倒排工期、压实责任,加班加点、全力推进,形成了抓在平时、持续发力的工作格局。

西城大道一期两侧场平项目总面积约880亩,其中北侧640亩,是双星东风4.0智能化新工厂(含轮胎裂解项目)的选址。“今年农历正月初一,天空下着雪,工地上后勤人员都放假了,才组建的项目建设指挥部设在临时运来的一个集装箱中,还没来得及通水通电。为了赶进度,我和同事就住在项目现场,一碗泡面就是一顿饭。”项目建设指挥部负责人丁可说,为了确保项目早日建成,项目建设指挥部所有工作人员搬到项目现场、扎根一线服务,一号地块6月23日基本交付,三号地块预计7月底交付。

截至目前,张湾区已开工项目9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9亿元。京能十堰热电联产、双星东风4.0智能化新工厂、昌升国际商贸城二期、市青少年户外培训基地等4个省级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已完成投资8.86亿元。

自主创新 品牌第一

秦楚网(十堰日报)记者余杰

7月21日,记者走进张湾区西城经济开发区小微园,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座雄伟壮观、充满现代化气息的高大厂房,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生产车间里,热火朝天、紧张忙碌的生产场景,令人强烈感受到张湾区工业转型的力度和速度。

“公司目前正在研发的WFL-1250超精密机床,预计今年底可投放市场。该机床可与奥地利WFL公司生产的同类型机床相媲美。”在湖北泰勒卡智能重工有限公司精密装配恒温车间,该公司董事长张杰说,这意味着公司凭借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完全有能力打入国际高端机床市场。

据了解,湖北泰勒卡智能重工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高端机床领航者,其研发的5轴联动、9轴联动、13轴联动系列超精密机床,改变了国内仅能生产3轴联动、4轴联动机床的局面,打破了外国机床技术垄断,价格也比同类型进口机床便宜40%。目前,该公司为中国兵器集团、中国航空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提供的样机已基本通过技术审核,有望成为上述几家企业的机床供应商。

物流输送,井然有序

科技就是生产力,科技创新让西城经济开发区小微园内的众多企业张开了腾飞的翅膀。在湖北猛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将打包好的产品搬到运输车上,随后将运往辽宁省辽源市。“订单做不完啊,从年初排到年末,整个生产线一直满负荷运转。截至6月底,公司已完成订单1.2亿元,力争全年完成2.5亿元产值。”该公司总经理张国新告诉记者,该公司生产的白车身焊装生产线、涂装自动化生产线、总装自动化生产线、智能输送装备、工厂自动化系统等产品在销往国内市场的同时,还出口印度尼西亚、俄罗斯、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世界智能装备制造提供高品质产品与服务。

外贸企业,挂牌上市

作为西城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湖北震序车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依靠自身高技术研发水平,在产品研发和市场销售上走“差异化小众市场”之路,独立设计、开发、制造出多功能救险车、C35工具车、维修车、军用低平板半挂车、新能源补电运输车等新车型20种,取得各项专利60余项。今年6月,该公司成功取得专用车、特种车整车生产资质,预计8月份可取得专用车、特种车整车销售资质。这标志着该公司将成为我市第一家不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搭桥,自主取得上述两个资质的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西城经济开发区大力实施“经济升级、工业转型”发展战略,以调结构、促转型为主线,以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品牌提升为重点,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实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

污染防治 决战必胜

记者纪枫波

“空气环境质量逐年改善,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均达到功能区要求;神定河、犟河水质持续向好,主要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2%;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4平方米……”7月21日,市环保局张湾分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张湾区近年来污染防治工作亮点时说,近年来,张湾区坚持把生态区创建作为全区中心工作,按照全域生态区、全域水源区、全域风景区的思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全力打造绿色张湾,奏响了污染防治攻坚与转型跨越发展的激昂乐章。

污染防治,步步为营。近年来,张湾区对辖区内的所有建筑施工工地扬尘、重点大气排放单位、燃煤小锅炉、餐饮娱乐行业等领域开展专项整治;把生态环保作为招商选商和项目建设的门槛;累计投入近10亿元,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4个,治理河道206公里,清污169.7万立方米,完成生态河滩修复101.8万平方米;连续开展4轮 “清水行动”和保水质迎调水“百日攻坚战”,共计取缔关停4家企业、停产整治19家企业、行政处罚49家企业;对畜禽养殖进行拉网式清理整顿,累计拆除猪舍12000平方米,取缔生猪养殖18000头;以“千村环境整治”示范工作为抓手,以库周和饮用水源周边村庄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污水收集处理、环保宣传教育和生态创建“四个全覆盖”,农村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乡村振兴,美景如画

接下来污染防治攻坚战应该怎么打?张湾区制定的“路线图”,成效已经初露端倪。

据悉,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张湾区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挂帅,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制订详细的《张湾区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围绕“五河”治理、水源区生态保护与修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蓝天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五大标志性重大战役,守住生态底线,补齐生态短板。

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强配套管网建设,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地下油罐改造,切实采取措施确保 “五河”治理全面达标;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优化产能布局,大力整治 “散乱污”企业,重拳治理露天焚烧、餐饮油烟和各类扬尘污染;开展土壤调查,全面掌握全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启动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做好土壤污染预防,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继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防治水产养殖污染;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等。

该方案指出,确保到2020年,圆满完成减排任务,堵河过境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总氮除外),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100%,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86%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全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全面提升,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全域实现天蓝、水洁、土净、城静、气清的人居环境。

(本文图片由记者全正提供)

( 责任编辑:封荣娟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