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习家店镇:抓住人居环境牛鼻子促进乡村振兴

时间:2018-07-12 15:56    来源:秦楚网  字体:  打印  播报

水清、岸绿、景美。

秦楚网讯 通讯员 张强 王东 蔡明坤

盛夏七月,漫步于习家店镇茯苓村李家营的乡间小道,白墙黛瓦,绿树掩映,凉风习习,花香扑鼻,房屋错落有致,院落干净整洁,不时有游客结伴而来,或选一处景致拍照留恋,或树荫下石凳上小憩,倘若是饿了可以品尝乡村小厨风味菜肴,渴了可以在村民自家地里采摘新鲜的西瓜、水蜜桃等瓜果,游客玩得尽兴,村民随之受益。这只是习家店镇近年来优化镇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3月8日,习近平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要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近年来,习家店镇将村庄人居环境优化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按照“绿色、宜居、环保、经济”的理念,大力开展“绿满习家店”行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全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经济社会持续转型,快速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开展“绿满习家店”行动,让绿色成为镇域最美的底色。

绿色高效农业

近年来,该镇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开展“绿满习家店”、“精准灭荒”行动。坚持四季挖窝、三季植树和专业化造林结合,以库区荒山、库周生态隔离带和村庄及通道为重点,开展荒山绿化、道路绿化、景区绿化、城区绿化、村镇绿化、水系绿化等工作。同时引导人民群众开展系列植绿、护绿、爱绿、兴绿活动,掀起植树造林热潮。仅2017年就完成植树造林5000亩、封山育林2000亩、精准灭荒3000亩。目前,出门见绿,绿伴身侧,已是常态,绿色真正成为镇域最美的底色。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让生态宜居成为最大的特色。

生态宜居小区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该镇秉持“小而美”原则,以人为核心建设特色城镇。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等“安居工程”,改善房屋居住条件2800余户,改扩建村级卫生室23个,党群服务中心23个,村级电商服务中心30家,物流快递网点10个。整治大柏河,修筑两岸河堤,清理河床污泥,架设便民桥梁,栽植景观树木,建成清水河、生态河、景观河。新建植物园、公园、广场、街头游园10余处,栽植红梅、樱花、石楠、月季等花木,面积达50000㎡。实施庭院“绿化、美化、亮化”,开展“最美农户”评比活动,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庭院路旁栽种果木和花草,自觉清洁庭院环境卫生,主动整治乱堆乱放。推行厕所革命,新建改造农村卫生厕所3000个,推广“三沼”综合利用200户。通过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该镇村镇面貌焕然一新,日渐成为丹江口市域副中心。

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环保成为最大的共识。

美丽新农村

将环境保护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让“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成为全镇最大的共识。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建设,新建污水管道15公里,将水质由一级B提为一级A,处理能力由1500吨/日扩为3000吨/日,辖区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三类以上。严格落实“河长制”,开展“雷霆行动”、“清水行动”,全面关停环保设施不达标的畜禽养殖和生产企业,全面取缔库区网箱、库汊、筏钓房。筹资300余万元,购置清扫洒水车和垃圾清运车10余辆、垃圾中转箱200余个、环保垃圾箱10000多个,引进佳佳、宏晨等保洁公司负责集镇主要街道、农村公路主干线的村庄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整合相关资源,聘请农村专、兼职保洁员80余名,实行网格化保洁管理。新建资源回收屋17个,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同时,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环境保护行动中。

发展“绿色产业”,让生态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

产业兴旺是优化人居环境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该镇将生态作为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优势,认真践行“既要绿色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找到二者最佳结合点,让绿色生态成为经济发展的“金矿”,脱贫富民的“金碗”。

在综合考量各村生态资源禀赋的基础上,该镇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的原则,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体系。培植壮大支柱产业,引导丹江口库区周边的10余个村大力发展柑桔,实施柑桔“二次革命”,完成柑桔低产改造30000余亩,新建优良品种桔园5000余亩,年产柑橘1.2亿公斤,桔农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引导茯苓片区3个村发展生态旅游,引进湖北北斗星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000余亩,建成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农博园。周边农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益,还能就近在园区务工增收。同时,不少村民还通过发展农家乐、售卖农特产品增收致富。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在杏花、李家湾等村发展仁用杏、猕猴桃等特色产业,栽植仁用杏3700余亩,年产量3500万斤以上;引进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园620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猕猴桃种植近400亩,年产值200余万元;打造“丹郧路”及大柏河1公里范围内油菜观光带2000亩,辐射带动全镇油菜种植1万亩。擦亮农业绿色品牌,在板桥、五龙池、青塘等低山丘陵区发展5000亩高淀粉红薯示范基地,做大做强红薯粉产业;在杏花村、左绞村、茯苓村建设金桩堰贡米核心示范区800亩,提升金桩堰贡米“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知名度。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全镇12个村发展订单产业,推广高糖南瓜和甜玉米套种高效种植模式,发展订单农业5000亩。唱响乡村旅游交响曲,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发展全域乡村游,以习家店农博园、武汉植物园猕猴桃基地等生态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着力打造乡村旅游新品牌,采用“旅游+”扶贫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做起“旅游经济”,吃上“旅游饭”,让乡村旅游成为该镇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推进器。

( 责任编辑:张黎黎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