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藏友傅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一尊明代早期的紫铜铸造文真武祖师神像。它高9.5厘米,在我国迄今发现的明代真武神像中是最小的。为了把这尊神像迎回武当山,傅先生耗费了两年时间。
这尊明代文真武祖师铜像小巧别致,还没有一只手掌大。
圆润的线条,生动的造型,可以看出六百年前工匠们的高超水平。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罗毅 图/记者 吕世银
明代真武神像距今600多年
傅先生手中的这尊真武祖师神像高9.5厘米,重0.371千克,整体保存完好,通体呈黑色。仔细观察神像,只见真武祖师头部披发,神态安详,身着圆领袍服,左手捻诀,右手略曲作剑诀,右腿盘曲,坐于合体龟蛇之上,是罕见的真武大帝“治世福神”状造型。
“我见过一些真武神像,但是这个造型的还是第一次见到。”“我去过不少博物馆,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真武神像。”不少藏友评价道。
傅先生介绍,真武祖师铜像有文、武之分。他手中的这尊铜像正是文真武祖师神像,为紫铜铸造,是迄今我国发现形制最小的真武铜像。它的制作精美,人物生动形象,造型独特,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经湖北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李玄辛道长、武当山特区博物馆副馆长张剑和业务部主任熊红伟初步鉴定,为明代中期以前的作品,距今已有600年历史。
耗时两年迎回真武祖师神像
这尊真武祖师神像回到武当山,颇费一番周折。
傅先生酷爱收藏,从2003年开始步入这一行。如今,他拥有大量藏品,其中不乏珍品。“刚开始搞收藏的时候,上过不少当,闹了些笑话。”傅先生说,在收藏过程中,他坚持学习,并通过和藏友们相互交流积累了知识,提高了审美水平。
2016年,傅先生和朋友一起去南方的一个城市旅游。返回时,朋友有事要先去武汉,傅先生就和家人在这个城市多呆了一天。那天晚上,傅先生把家人安顿好后,自己一个人去逛当地的古玩市场。“逛了很多店,感觉藏品一般,没有好东西。”他逛到最后一家店,在角落里看到了一尊真武祖师神像。“凭直觉,我认为这是个好东西。”傅先生和店主黄先生交谈起来。
“这位店主是资深藏友,对收藏颇有心得。”傅先生得知,这尊真武祖师神像已在店主家里收藏了20多年。他想收藏这尊神像,但是遭到拒绝。店主说,这件藏品是孤品,不转让。
“虽然店主拒绝了,但我没放弃,觉得是缘分没到。”傅先生留下了店主的联系方式,并拍了几张真武祖师神像的照片。回到十堰后,傅先生多次拜访武当山道教协会的道长和博物馆的专家、收藏界的前辈,大家一致确认,这尊真武祖师神像为明代早期同类造型的孤品,这更加坚定了傅先生要将这尊神像迎回武当山的决心。
傅先生打起“感情牌”。他告诉店主,自己生活在武当山下,这里是真武祖师得道成仙的道场,他特别希望能把这尊神像迎回武当山。“逢年过节,我会打电话问候店主,给店主寄些十堰的土特产。”2017年,傅先生两次专程去看望店主,再次表达了想迎回神像的意思。
傅先生的诚意终于打动店主。今年4月18日,也就是大兴武当606年的农历三月三,傅先生终于迎回了这尊神像。
真武神像很受藏友喜爱
傅先生说,这尊真武祖师神像回到武当山后,我市很多藏友前来观赏,许多人称赞不已。
傅先生和店主黄先生约定,“我向店主保证,一定把这尊神像供奉在家里,不会再转让或者捐赠出去。店主如果想看这尊神像,随时欢迎他来武当山,所有的费用由我承担。如果店主不便出行,我愿意带着神像去看望他,满足他的睹物之情。”傅先生说,为了让更多的藏友和来武当山的游客了解这尊神像,他在武当山博物馆专家的指点下,决定以这尊孤品造像为原型,聘请省内顶级雕塑艺术家复制开发一系列的旅游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