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黄爱华,现年54岁,竹山县麻家渡镇龙兴村人,住在距离村委会5公里路程的小岭沟里。这里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家里经济来源主要靠我和丈夫种点地、养点牲口。
上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20多岁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家里花费多,收入有限,怎么才能找到脱贫致富门路?在帮扶干部、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袁平安的建议支持下,我决定发展种植养殖业。
因为小岭沟比较闭塞,大部分邻居已搬出山沟。为了增加收入,我开始翻耕邻居们撂荒的十多亩土地,种玉米。除此之外,我还养了10头牛、40只羊、12头猪、130余只鸡。从早上6点钟开始,放羊赶牛、喂鸡养猪、除草种地,一直忙到傍晚。去年,出栏了5头牛、8头猪、20多只羊,加上精准扶贫养殖奖励,有近5万元的收入,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现在党的政策好,只要我们勤劳肯干,一定能够脱贫致富。前年政府补贴1.5万元,把我家的旧房翻新。
虽然我没读过书,但我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供儿子读书一直是我们夫妻的信念和动力。靠着勤奋耕耘和部分助学贷款,终于把儿子培养成了我们村第二个大学生。
帮扶干部经常对我说:“帮扶是基础,要想过上好日子主要还得靠土地、靠自己,只要勤劳,日子就能越来越红火,土地就能生出黄金。” (黄爱华口述 通讯员刘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