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东汽地震台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8-05-14 10:01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1990年,原东汽地震台台长戴旭介被评为全国地方地震先进工作者。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罗毅通讯员 贺富虎 李筱然 报道:5月12日是全国第十个防震减灾日,也是汶川大地震发生10周年的日子。每到这个时节,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应急演练活动,普及防震知识。

众所周知,十堰市地震台的前身是“东汽地震台”。1999年12月29日,因东风公司企业改革,十堰市政府和东风公司签署移交协议,将东汽地震台移交给十堰市政府,归口市地震局管理。

那么,东汽地震台是何时筹建的,地震测报水平怎么样?10日,曾担任东汽地震台台长的戴旭介向记者讲述了当年筹建的故事。

48年前奉命组建丹江口地震台网

“现在人们都认识到了地震测报的重要性,都在学习防震知识,这说明我搞了一辈子的地震工作,没有白搞。”10日下午,77岁的戴旭介老人说。

戴旭介和地震结缘,要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戴旭介出生于1941年,山东青岛人。1967年,戴旭介从山东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湖南长沙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地构造研究室。

当年,大学生都要接受劳动锻炼。戴旭介被分到了太原的一支部队,从事劳动锻炼。因为表现突出,他还担任了班长。

我国对地震的重视得从1966年说起。1966年3月8日5时29分,河北邢台发生6.8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这次地震的破坏范围很大,一瞬间便袭击了河北省邢台、石家庄、衡水、邯郸、保定、沧州6个地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党中央、国务院极为关切和重视邢台地震,周恩来总理三次亲临灾区,察看灾情,慰问群众,部署救灾工作。邢台地震发生后,初步总结表明,大震之前,有小震活动的“密集—平静”现象、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大幅度变化以及动物行为异常等前兆。1966年4月1日,周恩来在邢台向科大地震专业的同学提出:“希望在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

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发生7.8级地震。周恩来总理指示,要召开一次全国地震工作会议,讨论地震工作的全局性问题。

根据周恩来指示,1970年1月17日到2月9日,第一次全国地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建议建立国家地震局,具体负责地震预测工作的组织实施;根据需要,同时建立一支适当数量的地方专业地震队伍,并广泛组织群众业余地震队伍,开展地震预报和防震抗震工作。

1970年3月,戴旭介被单位召回,并被分到丹江口,奉命组建丹江口地震台网。“当时,丹江口地震台网由4个地震台构成,条件很差,就只有一台熏烟记录测震仪。”戴旭介说,他到了丹江口后,到学校宣传地震知识,增添了地电观测仪、地磁、地应力观测仪等设备,经过几年的努力,把丹江口地震台网建成了一个综合观测地震台网。

多次选址,东汽地震台落户东岳路

1975年,湖北省地震局在武汉召开会议。当年,二汽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企业办地震台的事宜。当年,湖北省已经有企业办的地震台,如三峡地震台网、丹江口企业地震台网。会议结束后,二汽党委同意建设地震台,并向湖北省地震局提出要求,请求在人力和设备上给予支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戴旭介被调往二汽,对东汽地震台进行选址。“1975年12月开始选址,1976年2月份才定下来。”戴旭介说,他先后到十堰老街、牛头山选址,但干扰很大。后来到东岳路灌沟测定,发现这里的干扰很小。于是,戴旭介把选址报告送到省里,省里同意了他的意见,认为他的选择符合区域地震台观测条件。

1976年,戴旭介任东汽地震台台长。“当年东汽地震台成立的时候,只有6个人。”戴旭介说,东汽地震台的选址有了,还需要解决观测仪器的问题。上级领导通过努力,向国家地震局争取到了一批仪器,派戴旭介到北京取仪器。

设备的问题解决了。当年,东汽地震台不仅有最先进的DD-1型三分相测震仪,还有土洋结合的地磁偏角观测仪。戴旭介加强了对人员的培训,改进了数据传输方式。为了确保观测数据的连续性,东汽地震台实行24小时值班。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二汽更加重视地震台的建设。“当年上级领导几乎一天一个电话,询问地震台的建设情况。”戴旭介说。

填补华中地区多项观测项目空白

正在建设中的十堰市形变台。

1988年,戴旭介向上级建议,对地震台进行扩建。上级同意了,并拨付了30万元。戴旭介增加了重力仪、电磁波、远震地震仪、绝对磁力仪等设备。1989年,东汽地震台还夺得了二汽科技进步奖,获得了400元奖金。

东汽地震台的观测能力怎么样?这可以从1992年国家地震局对东汽地震台的验收中看出。1992年12月,国家地震局受湖北省地震局委托,对东汽地震台进行检查验收。专家们认为,东汽地震台已具有测震、重力、地磁、电磁波辐射、绝对磁力仪等多种观测项目,在全国地震观测台网中地理位置重要,其地磁、重力观测填补了我国华中该观测项目的空白,其测震和重力观测已步入全国台网观测资料评比的优秀行列。专家们一致认为,东汽地震台观测系统达到了我国同类综合地震台的优秀水平,并处在全国地方企业综合地震台的领先位置。

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鉴定委员会主任秦馨菱签字的鉴定意见里,也对东汽地震台给予很高的评价:东汽地震台自1976年筹建以来,经过筹建、扩建、改造三个阶段,已建成测震、重力、地磁、电磁波四类共七套观测设备的综合地震台,其中重力和测震两种手段列入了国家台网。该台四回路供电系统在国内地震台站电源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彻底解决了供电的可靠性。该台重力观测室设计实施合理,保温、控温精度高,提高了重力观测精度,可作为我国地表重力台站观测室的范例。该台各类观测资料及时连续、可靠,从1984年以来,在全国和省级台站各类观测资料检查评比中,始终保持在优秀行列。各类资料已被国家及湖北省地震局等单位使用,其中测震观测资料已在我国的国际地震资料交换数据使用,是地方企业台站的第一家。

“当年,在全国324家企业地震台上,只有我们的测震观测资料在我国的国际地震资料交换数据使用。”戴旭介说。除此之外,东汽地震台的设备维修能力也很强。“我是学无线电专业的,本来就对设备维修在行。”戴旭介说。如果观测设备坏了,他能在半个小时里修好。如果是重力仪器出了故障,能在3个小时内修好。“当年,其他地方企业地震台的重力仪器坏了,都是送到厂里去修,只有我们是自己修。”戴旭介说,他明白观测数据的连续性,所以经常学习维修知识。

因企业改革,东汽地震台移交十堰市政府

因为工作能力突出,1990年戴旭介被评为全国地方地震先进工作者。1991年,他被聘为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评审委员会灾害测报评审组评审员,1994年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6年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随着岁数的增长,戴旭介越发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他抓紧时间培养年轻人才,把自己的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1998年年底,戴旭介退休。1999年12月29日,因东风公司企业改革,十堰市政府和东风公司签署移交协议,将东汽地震台移交给市政府,归口市地震局管理。

“我一直牵挂着十堰的地震工作,退休后又被返聘回去工作了两年,给他们讲了3个月的课。”戴旭介说。

从退休开始,戴旭介便开始自费订阅《地震》杂志,至今从无间断。“一年4本,每期都要好好看一遍,了解我国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在他家里,地震类的相关杂志堆满了书柜。戴旭介说:“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了解目前地震预测的最新知识,学习没有止境。”只要是周边发生了地震,戴旭介马上就和市地震台联系,反馈自己的分析意见。“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我当时在六堰,马上打的到市地震台,和他们一起查看数据,分析了一个下午。”戴旭介说。

2013年,戴旭介被东风公司评为“老有所为贡献奖”。前不久,戴旭介还和老伴去了丹江口地震台。在那里,他还看到了他曾经做地震预测留下的材料。“一生的心血都花在了地震上。”

在全国第十个防震减灾日到来之际,戴旭介作为一位老地震工作者,寄语年轻的地震工作者: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国家,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地震工作。地震工作者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要相信地震、特别是较大的破坏性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的,是可以预报的。要勇于思维创新、理论创新、观测创新,加强地震前兆资料分析。地震观测人员要加强地震分析工作,争取把地震震后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 责任编辑:李月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