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中国最贵大米胭脂米产自十堰这个地方 配专业"保姆"(图)

时间:2018-04-22 09:27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原标题:坐上长途客车,从丹江口跑到郧阳,一待就是好几天——

胭脂米“保姆”乐在其中

湖北日报报道截图。点击查看原文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陈鹏

4月14日,十堰市郧阳区鲍峡镇,海拔800多米的冷浸田上覆盖着白色地膜。地膜之下,胭脂米的种子已播下,出秧后将种植在500亩核心基地里。个子不高的梁双走在田边,不时跟技术人员交谈。

这里,是中国最贵大米之一的胭脂米出产地。十堰市科技学校农产品加工专业高级讲师梁双是胭脂米的专业“保姆”。

提纯扶壮,矫正发展之路

2015年3月,梁双接到郧阳区科技局通知,特派他为“三区”人才,到十堰胭脂谷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帮助解决胭脂米规模化种植的技术难题。

3年过去了,企业董事长朱文江说:“企业几次差点不明不白地死了,梁老师救了我们。”

胭脂米是古稻种,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凭着一份情怀,原本从事建筑业的朱文江和妻子刘敏决定进入胭脂米产业。他们在深山里的一位老人家里,找到了一些胭脂米原种。

资料图片

梁双第一次到基地,吃了一惊。“种胭脂米田旁边,都是普通稻田。”梁双说,胭脂米的原种十分珍贵,如果和普通稻种混在一起种植,很容易受“污染”,久而久之,品种会发生退化,甚至可能消失。

在梁双建议下,胭脂谷公司流转350亩土地专门种植胭脂米,保证品种纯粹。梁双还在基地建立种子提纯扶壮园,对品种开展大田筛选培育,为胭脂米产业提供大量优质种子。

效果咋样,数据说话。梁双在胭脂谷公司工作3年来,胭脂米平均亩产从140公斤提升到165公斤。25公斤的提升幅度,对于这种产量极低的特殊品种来说,极为难得。更重要的是,经过检测,胭脂米中的原花青素、硒等特殊成分,比3年前提高10%以上。

苦口婆心,劝企业老板带头学习

胭脂谷公司是一个农业企业,但农业专业人员奇缺,技术人员有三四人,就是当地种地水平比较高的农民。“企业要加速发展,必须走标准化生产之路,靠农民的经验来种地肯定不行。”梁双跟朱文江说,企业要派人进行专业学习,老总也要接受培训。

朱文江回家跟刘敏商量,要她去十堰市科技学校学习。“说实话我不愿意。”刘敏说,学校在丹江口,每次去,一个星期不能回家,小女儿只有2岁,舍不得孩子。

梁双给刘敏做工作:“你们不懂技术,技术人员给的建议,你们既不知道建议对不对,也不知道要用多大力度推进,这样下去企业发展很难。说句不好听的,甚至死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刘敏被说服了,扎扎实实上了几个月课,还被评为优秀学员,后来朱文江也带着企业的技术人员去学校系统学习。“学习真有效。”刘敏说,以前跟技术人员交流,有时候听着不太对,又不知问题在哪,现在自己懂了,企业发展速度也在加快。

乐在其中,过年在家写材料

在胭脂谷公司工作3年,梁双用四个字形容感受:“乐在其中”。

梁双在承担学校教学任务之余,有空就给基地负责人打电话交流技术问题。没课的时候,他总是坐上长途客车,一个人从丹江口市跑到郧阳区,一待就是好几天。妻子有时抱怨:“接了这个活,家里有你没你一个样了。”梁双总是笑着解释:“祖宗传下来的胭脂米,将它发展壮大,这是我们搞农业人的责任和义务。”

去年春节前,梁双接到任务,要申报胭脂米规模化种植课题。因课题申报截止时间紧,他从春节前写到了大年初三,直到按时交了申报材料,才匆匆赶回竹溪老家。“以前,教学偏重理论,自从到了胭脂谷公司,课件里多了许多以胭脂米为主题的案例。”梁双说,“学生们反映讲课更生动了,不少学生还跟着我到基地来做实验,基地也通过农业科研,技术提升,发展前景向好。”

【链接】

2011年,中组部、科技部等五部门出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实施方案》,要求从2011年起至2020年,每年引导10万名优秀教师、医生、科技人员、社会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到“三区”工作或提供服务,每年重点扶持培养1万名“三区”急需紧缺人才。从2014年到2017年,我省共选派2214名科技人员到“三区”提供服务,开展农村科技创新创业。

( 责任编辑:沈进虎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