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本报记者再次走访发现

多部门行动,部分“菜园子”已得到清理

时间:2018-03-17 10:01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15日上午,郑家沟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在杨家沟巷后山清理菜地。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本报采访组  通讯员 秦道国 李静 报道:

今年植树节期间,本报记者对城区去年毁林种菜现象较为严重的8个地方进行了回访,发现其中的7个地方毁林种菜现象依然存在。14日,本报对这些地方的毁林种菜现象进行了曝光。15日,记者再次兵分多路,对所曝光的地方进行回访,发现已有部分地方开始对毁林种菜进行清理。不过,也有一些地方菜地依旧存在,毫无整改的动静。

15日上午,二堰街办、擂鼓台社区、市风景园林管理处、茅箭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等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展开联合行动,对此前被曝光的擂鼓台尚林苑小区后山、杨家沟巷后山、销售处一号门后山等地段的菜地进行了清理,同时在铲除的菜地上补种树苗。

此外,张湾区林业局也开始积极行动,针对本报所曝光的种菜现象进行清理。“被曝光的7个种菜较严重的地方,张湾区占了3个。”张湾区林业局一位负责人称,对此该局已经作出了安排,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带队,对3处毁林种菜地块进行实地调查,并组织40余人清理“菜园子”30亩,补植女贞1300余株。

据介绍,张湾区林业局今后将从4个方面整治毁林种菜现象。在重点区域、地段和三岔路口,张贴宣传标语,采取高压态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全区现已记录造册毁林种菜的地块有55块、225亩,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街办负责,村和社区具体抓落实,建立护林员、城管员和网格员的“三员”定期巡山制度,每周至少巡山2次,加强对山林的监管;各街办协助社区退菜还林,公安、城管重点加强拒不配合整治行动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在3月底前,完成225亩毁林种菜地块专项治理,能栽树的要尽快栽树,不能栽树的要撒栾树籽和槐树籽,达到退菜还林的工作目标要求。

在城区山体毁林种菜,不仅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居民生活,更与十堰目前正在开展的五城联创格格不入。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曾多次批示,要求坚决铲掉城中“菜园子”,要像治理“三违”一样整治毁林种菜。希望广大市民遵纪守法,自觉美化生态环境,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净化环境,为五城联创作出积极贡献。

15日上午,擂鼓台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在清理尚林苑小区后山菜地。

擂鼓台尚林苑小区后山:多部门联手清理菜地

植树节前,本报记者回访擂鼓台尚林苑小区后山,只见小区与后山之间隔着了一道铁栅栏,因地势相对平缓,这里被改成了菜园子。在铁栅栏两侧,种植有小青菜、大白菜、蒜苗、菜薹等农作物。

昨日9时,记者再次回访该处时,二堰街办、擂鼓台社区、市风景园林管理处、茅箭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正在用铁锹铲菜。

据擂鼓台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居民种菜的位置界于小区和后山之间,铁栅栏以内为小区范围。目前,居民主要在小区空地种菜,实际上应由物业管理。早些年,此处确实存在种菜的现象,但经社区几次清理并栽种树苗后,种菜现象已经杜绝,树苗也都已存活。

记者穿过铁栅栏,沿着一条小路往山上走,只见往年种满黄花菜的地段已长满红叶石楠。在半山腰,原本被围垦出来的田地也都已荒芜,都栽种有红叶石楠,且正茁壮成长。

杨家沟巷后山:社区将菜铲除后继续植树

2015年、2017年本报连续多次报道杨家沟巷后山毁林种菜的情况,社区也多次组织清理该处菜地。今年植树节前,记者再次来到杨家沟巷后山,发现居民又多开垦了几级梯田,一条小路延伸至山顶,种菜现象依然严重。

昨日9时许,记者回访该处时,郑家沟社区正组织人员对该处菜地进行铲除,后期将继续植树。见社区工作人员正在菜地铲菜,不少种菜居民纷纷抢先将蔬菜拔走。

记者注意到,有些菜地之间种着树苗,有的枯死,有的则已存活。“以前铲菜后,我们都会植树,今年也不例外。”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今年,他们将继续栽种红叶石楠或大叶女贞树苗,并定期管护,确保成活率。

15日上午,二堰街办组织工作人员在销售处一号门后山清理菜地。

销售处一号门后山:菜地已被铲除,将重新植树

2014年,本报记者在朝阳路东风公司销售处一号门后山处发现,这里的蔬菜从山脚种到了山腰。随后,社区居委会迅速行动,铲除蔬菜、退菜还林。此后,记者每年植树节前后探访该处,均发现有种菜现象。今年植树节前回访依旧如此,就连“禁止毁林种菜”的警示牌下也种满蔬菜。

昨日,记者再次回访该处,发现此处菜地已被铲除。记者从二堰街办了解到,该街办所辖的擂鼓台尚林苑小区后山、销售处一号门后山、杨家沟巷后山的3处毁林种菜的菜地均已铲除,并将累计栽种300株红叶石楠和200株大叶女贞,播撒刺槐的草籽。

小赵家沟山坡:居民争相晾菜忙

六堰小赵家沟是一个三面被山包围的狭长地段,山脚下的空地上建着高矮不一的楼房,而楼房背后的山坡上,很多地方都分布着菜地。此处的毁林种菜现象由来已久,曾有部门治理过,但之后又死灰复燃。

11日下午,记者前往小赵家沟,沿一栋房屋后的小路上山,只见稍微平整的地方都被开挖成小块菜园。在一处菜地里,一位老人正提着水桶给菜苗浇水。

15日11时30分,记者再次探访小赵家沟。沿着一条不宽的马路走到头,一大片菜地依然呈现在记者眼前,几块不同区域的菜地里都有人在劳作。

“趁着天气好,把这些菜晾晒一下,可以腌咸菜或直接做酸菜。”一位女士拎着菜篮子,一边干活一边解释说。在附近的栅栏上,晾晒着不少刚从地里收的雪里红,在阳光的暴晒下已经打蔫。

在一个小区一栋楼房前,有一个篮球场大小的空地,也早已被人开垦成了菜地,种着七八种蔬菜。而在另一栋楼前的几个长方形花坛里,也种满了葱、青菜等蔬菜。面对记者拍照,居民们依旧忙着手里的活。

15日中午,记者在大洋五洲小区后山看到,仍有人在种菜。

大洋五洲小区后山:居民正在翻土,准备新一轮种植

从2015年本报报道大洋五洲小区后山毁林种菜现象开始,该处一直存在此现象。今年植树节前,记者回访此处,沿着一条小路上山后,只见两边的菜地里种植有白菜、蒜苗等蔬菜。

昨日,记者再次回访该处,有几位居民正使用工具翻土,准备新一轮的种植。此前还未破土的菜苗,经过几日的高温后,也长出了新芽。

15日中午,记者来到东风社区南山小区后山,发现附近居民照旧在种菜。

东风社区南山小区:居民照旧种菜

2014年,东风社区南山小区后山毁林种菜现象较为严重,经本报曝光,社区居委会出面铲除并植树,此后种菜现象一度好转。

不过,今年植树节前,记者回访该处时,却发现种菜现象死灰复燃,且愈演愈烈。昨日,记者再次回访,发现附近居民照旧在种菜。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东风社区南山小区后山,只见上次回访时在田地种菜的居民仍在田里忙活。不少菜地已经重新开垦,准备播撒菜籽。在菜地周围,还有不少塑料桶里装着灌溉用的水。

黄麻沟后山:少数复种树苗已被人拔掉

多年来,黄麻沟后山毁林种菜现象一直持续存在。从山底到山顶能被开垦成菜地的地方,几乎都被附近居民整理成菜地。去年,记者回访该处时,菜地不复存在,不少地方种上了小树苗,山坡旧貌换新颜。当日,康乐社区居委会和东风李尔汽车座椅有限公司还在该处组织植树活动。

12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此处,只见靠近一小型足球场的山坡上,原本植树的地方又种上了蔬菜。在一处往年铲菜补种树苗的地方,有重新动土的痕迹,栽种了几株小树苗。

但时隔一天,记者再次走访时,发现前不久刚被种下的几株小树苗已然被人拔掉。“年年种,年年有人拔。前面种树的人刚走,后面就有人将树苗拔掉,或采用其他办法将种下的树苗弄死,之后再继续种菜。”附近的一位居民称。

城区这些地方毁林种菜依旧严重,亟待整治

14日,本报对城区7个地方的毁林种菜现象进行曝光并呼吁市民积极举报。短短一天时间,本报新闻热线8110110就接到了多位市民的举报电话,反映城区范围内多个地方存在较为严重的毁林种菜现象,希望相关部门出面整治。

昨日中午,本报记者再次行动,就市民举报的这些地点进行了实地走访。经走访调查,城区范围内确实还存在着诸多毁林种菜现象,在一些较偏僻的小区里,原本用来种植绿化植物的花坛,也被人种上了蔬菜;还有部分地方,有人为了开辟种菜的地方,竟然在原本的树林里掘土垦地、下苗种植。

根据市民举报提供的线索,记者再次就城区毁林种菜现象进行了走访排查,发现除了本报14日曝光的7处“菜园子”外,广西路沿线多处山体、井塘花园小区两侧山体、天津路澜菲溪岸小区后山、天津路千龙翡翠园小区后山、天津路民和小区后山、天津路泰山绿谷小区附近山体、辽东路南山公园附近山体、襄阳路沿线山体、武当路红鼎小区后山、武当路美地天成小区后山、凯旋大道沿线多处山体等地均存在毁林种菜现象。

在广西路沿线,不少山体上都存在着毁林种菜的痕迹。在广西路井塘花园小区的岔路口处,一个原本修建在路边的大花坛里,已被人密密麻麻地种满了白菜、葱等常见蔬菜,一名30多岁的男子正蹲在菜丛里专心地拔草。

“以前是山林,这几年开始有人在那里种菜,去年拔过一次,之后没多久又种上了。”天津路澜菲溪岸小区居民陈先生表示,站在小区最后一栋楼的后窗户上,经常能看到有人在山坳里种菜。

天津路金鱼村背后的山上,毁林种菜现象更是严重。驾车沿天津路往车桥厂方向行驶,无需下车就能透过车窗看到大片菜地几乎占满了整个山头。除了蔬菜,还有人种油菜,目前已是满眼金黄。

在辽东路南山公园与锦绣南山小区之间的山坡上,同样是菜畦连片,站在辽宁路上,一抬头就能看见山坡上大片的菜园;武当路美地天成小区对面,连片的菜地犹如一道梯田,从山脚处一直延伸到山顶;凯旋大道附近凯旋一号小区背后的山坳里,菜地一块连着一块,有的已经长满了蔬菜,有的则刚刚翻完土等着下苗……

如果你身边还有毁林种菜的不文明行为,欢迎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110110举报,本报记者将实地核实报道,持续关注进展情况。

( 责任编辑:刘箫君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