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吃药是大多数家庭的一项重要开支,很多市民在购买药物时,都会遇到一个问题,不知道要购买的药物到底是真还是假,就算买到手上也不放心。为此,近日记者采访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化妆品流通监管科副科长王静,她从专业角度为市民提供了7种识别假冒的技巧,以供市民参考。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谭祥军 特约记者 欧阳辉
看批准文号
药品的批准文号就是药品的身份证,每一盒药都有一个号码,相当于人的身份证,不可能重复。药品批准文号格式为:国药准字+H(或Z或S或J)+8位数字。
其中,字母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药品分装。数字第1、2位为原批准文号的来源代码,其中“10”代表原卫生部批准的药品,“19”、“20”代表2002年1月1日以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其他使用各省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的,为原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药品。第3、4位为换发批准文号之年公元年号的后2位数字,但来源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准文号,仍使用原文号年号的后两位数字。数字第5至8位为顺序号。
如果格式不符或数字不对,即使有批准文号也可能是假药。如对药品的批准文号、生产单位等怀疑,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查询。
看外包装
假冒伪劣药品包装的印刷质量多数较差,防伪标志不清晰。此外,根据规定,外包装上需要注明药品的“通用名”(含化学成分)而非“商品名”。比如“氨加黄敏胶囊”是药品通用名,而“速效伤风胶囊”则是商品名,如果外包装只有商品名而不标明通用名是不允许的。同时,部分中成药多是沿用传统用名作为通用名,在判断是通用名还是商品名这一点比较麻烦,消费者不好辨别。
看生产批号
生产批号通常与生产日期相关,与所标示的有效期推算,应可算出该药保质期有多长。
看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应有成分、性状、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贮藏等说明,如果说明书只讲疗效,甚至夸大疗效,但只字不提不良反应、禁忌甚至宣称无任何毒副作用等,初步可断定是假药。
看药品性状和质量
胶囊是否出现软化、碎裂或表面粘连;片剂有无出现花斑、变色、裂片、霉点、结晶;口服液有无浑浊、絮状发霉;丸剂有无变形、变色、发霉、变味;冲剂有无结块、溶化、变硬;观察有否出现浑浊、沉淀物、产生气体、发霉、变色等性状。
药品必须有中文说明书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规定,如果经营进口药的机构不能出示中文说明书,则以假药论处。进口药品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进口批件或进口通关单以及药品检验报告,这两份证明,缺一不可。如果对药店出售的某种药品有疑问,可让药店出示药品的检验报告进行核实。
注意和保健品相鉴别
药品需要注明“国药准字”才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药品,如注明“国食健字”的是保健品,不能当作药品使用。此外,药品和保健品的区别,就是药品会列明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的含量、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禁忌。保健品一般没有详细注明上述内容。
以“乐力”这种产品为例。“乐力”是补钙剂,用于预防和治疗缺钙和缺钙引起的各种疾病。早些年出现的“乐力”标准成分是复方氨基酸螯合钙,该产品标明“国药准字”,因此是药品。但现在,发现药店出售的同样名为“乐力”或标示“乐力钙”的产品,其有效成分则是碳酸钙,该产品标注的是“国食健字”,因此属于保健品。有些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本来需要补充氨基酸螯合钙,但买回来的却是碳酸钙。虽然服用后者对人体无害,但效果不如前者好,不少只记住名称买药的市民就有可能蒙在鼓里。
虽然有上述七种方法辨别假药,但记者提醒市民,购买药物最好去正规的药店购买,一旦发现自己买的是假药,要去消费者权益协会举报投诉,毕竟,药这个东西不是开玩笑的。
同时,到合法正规的医疗机构和药店购买,要保存好药品包装、说明书、发票或销售小票。切不可图一时方便或贪小便宜到无《医疗机构许可证》的诊所或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店购买。还要警惕打着免费讲座、赠品、义诊的招牌,实际推销假药的骗局;也不要相信非法广告而邮购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