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樊梨花曾结寨屯兵战马沟

时间:2018-03-05 10:31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樊梨花屯兵所在地梨花寨。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吴忠斌 报道:郧阳区白桑关集镇左边有条沟叫战马沟,长达七里。战马沟背依大王山,东向大华山,西临九里岗,地旷山阔,可屯兵马。相传当年樊梨花就在这里驻军,招兵驯马,故而名之战马沟。日前,记者在战马沟村干部和当地居民的带领下,探访了至今仍存的梨花寨、点将台、跑马场等遗迹,听当地老人讲述樊梨花屯兵梨花寨的传说和刘海戏金蟾的故事。

薛刚反唐 逃亡来到白桑关

白桑关镇位于郧阳区城关镇以北30公里处,209国道和郧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十堰主城区、郧阳城关东出北上的咽喉要道,是鄂西北入豫通陕的必经之路。地处秦岭余脉,地形三面环山,中间呈南北走向的廊道形状,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战马沟村位于白桑关、谭山、南化塘三镇交界处,209国道穿村而过。

日前,在战马沟村村支部书记刘俊和该村四组村民、78岁高龄的尚光有老人带领下,记者对梨花寨、点将台、跑马场等遗迹进行了实地探访。在距白桑关中心集镇2公里处,记者一行驱车左转进入一条通村公路,前行1公里左右,来到一座山脚下。山脚下散住着几十户村民,说起樊梨花的故事,当地村民个个耳熟能详。

记者一行下车沿山间小路向山上攀爬,行约300米,眼前突现一大片空旷的平地。刘俊告诉记者,这就是樊梨花曾经的练马场。

提起樊梨花,随行的尚光有老人有讲不完的故事。尚光有说,听老年人讲,武则天当政末年,朝政混乱,薛家良将遭奸臣陷害,激怒了薛家第三代英豪薛刚。小将薛刚一怒之下,大闹了正月十五的京城花灯,出现了惊驾伤亡的恶性事件,薛家为此要被满门抄斩。在朝中老将的保护下,薛刚与母亲樊梨花逃出京城,并打出“迎接庐陵王回朝,恢复李唐天下”的旗号。樊梨花带着儿子薛刚出武关,一路招兵买马,来到白桑关时,已是数万队伍,当时就驻扎在白桑关石门山下战马沟。

凭依雄峰,背靠群山,樊梨花母子凭借有利地势在白桑关厉兵秣马。从冬至春,重整旗鼓,一支崭新的薛家军出现在鄂西北山谷。

结寨屯兵 操练兵马整三年

从练马场继续攀爬1.5公里便来到樊梨花屯兵所在地——梨花寨。站在山顶仔细端详,似乎还能分辨出眼前残垣断壁、森森古柏里那些曾经的演兵场。那漫山的英气,隐隐彰显着一个英姿飒爽、勇赴国难家难的奇女子樊梨花操练兵马的情景,以及她留给这方山川的气节与活力。

刘俊说,村里老人时常讲,当时从七里战马沟到八里拉马坪、九里驰马岗,战马嘶鸣,蹄声铿锵,早早晚晚,附近的村民看得热血沸腾,气血奔涌。

尚光有介绍,在这里,他们还感化收编了一批土匪恶霸、不法山民充军,壮大了队伍。

传说有一天,樊梨花正在梨花寨操练兵马,忽听山下人呼马叫,其中还有一个女子呼天嚎地的哭叫声。樊梨花见事有蹊跷,马上带领人马下了石门山,只见一恶霸正带领一伙家丁抢一女子。樊梨花催马上前,与这群强盗厮杀起来。他们打出七里战马沟,杀进八里拉马坪,追到九里岗。恶霸跪地求饶,说愿意剁手指为凭证,决心改恶从善,再不欺负百姓,还答应把全部家产充作军用,归顺樊将军为振兴大唐出力。樊梨花收下这个恶霸后进行精心调教,兵力大大增强。

养精蓄锐之后,大军开拔。樊梨花与薛刚领大军出白桑关抵汉江边,途经郧乡县以西的大堰,见这边风景独好,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是屯兵的好地方,于是又把人马带到濒临江边的金刚山安营。

身处金刚山岭,俯瞰眼前浩浩荡荡的汉江,瞭望背后漫山遍野的花果,樊梨花觉得如此便利的水上大通道,可源源不断地运来东南粮草,直达秦岭的陆路可直进长安,这个地方正是自己屯兵的理想之地。樊梨花决定在此筑营固防,坐拥山河之利,静观时局之变。

不觉时光已过三个春秋,探马报来朝中消息。老臣张柬之,正与忠直之士筹谋推翻武则天政权,迎回庐陵王坐朝。正当其时,里应外合,国难家仇一举可了。樊梨花和儿子薛刚立马率兵跨过汉江,飞奔房陵,迎驾回京。一路上,大军所到,威声震天,旌旗蔽日,抵达京都。樊梨花大军与城内呼应,挥手间,即推翻了武氏统治,惩处了奸臣,薛家忠烈再入朝挂帅。

历经三朝始终与薛家交好的老将程咬金,看到这一天,不禁开心大笑:看到薛家兴薛家败,看到薛家又起来!哈哈!哈哈!狂喜而终。

樊梨花和薛刚离开梨花寨后,人们十分缅怀他们在此留下的美好足迹,建寺烧香,顶礼膜拜,时代奉祀,延至于今。漫坡梨花年年开放,似云似雪,风华弥漫,赏心悦目。

如今,原先的演兵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因为有了这些残垣断壁,有了这些森森的古柏,有了民间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传,透过历史的迷雾,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一个英姿飒爽、敢作敢为、深明大义的樊梨花,看到奔涌于这块土地上的热血与活力。

刘海砍樵关键遗迹今犹在

在白桑关战马沟还有一个民间传说,那就是刘海砍樵,或叫刘海戏金蟾。这个故事中的两个关键遗迹螺丝井、石门,目前还可以在战马沟看到。

在刘俊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离战马沟村支部约3公里的一座山脚下实地探访了螺丝井。刘俊介绍,这口井因像螺丝一样旋转向下而得名,天干缺水时附近住户就会来此挑水吃。

刘俊说,相传,五代后梁时期,白桑关战马沟生活着一户刘姓人家,刘家只有一儿和其盲母俩人相依为命,儿子叫刘海。刘海生来勤劳善良,他孝敬母亲,以砍柴采药为生。因淳朴如牛郎,所以湖南花鼓戏里胡秀英的唱词将其比牛郎,而且盛赞他比牛郎还要好得多。

他们院内有口螺丝井,井水常年不竭,甘甜可口。井底深处,有一扇上古的石门,石门后面就是海眼,据说这是大禹治水时修建的,它关闭了喷涌洪水的海眼。石门由一根金丝瓜仙藤缠绕,仙藤上结有一个金丝瓜锁。这个金丝瓜锁就是锁闭海眼的镇海之宝。因觊觎金丝瓜,刘海的伯父刘振宾不顾亲情,想尽办法要将刘海和他母亲赶出刘家屋场,霸占螺丝井。住在大王山的九只狐仙因为偶然,卷入了这场争斗。第九只狐仙名叫胡秀英,人称九妹,修炼千年,终于修成地灵珠。她与众狐仙一起努力,堵住了刘振宾打开的石门,帮助刘海重新拥有了太平的环境和螺丝井。在这场争斗中,九妹胡秀英舍生忘死,功劳至巨。她的真诚善良打动了刘海,刘海最终与她结为夫妻。

螺丝井里有只金蟾,经常在夜里吐出一道白光,直冲云霄,传说有道之人趁此白光可升入天堂。胡秀英欲帮助刘海登天,口吐一粒白珠,让刘海做诱饵,垂钓于螺丝井中。那金蟾咬钩而起,刘海乘势骑上蟾背,纵身一跃,羽化登仙抵达月宫。

刘海因有砍樵的本领,就在月宫常年伐桂,而那只蟾蜍则在月宫天天捣药。胡秀英苦爱一场,最终却落了个天地分离仙凡相望。

刘俊告诉记者,后人为纪念刘海行孝得道,在螺丝井旁修建蟾泉寺,供有刘海神像。民间流传的年画中刘海头顶金蟾,可带给人们财源兴旺,幸福美好,所以当地村民过年时家家都会张贴。

传说,传奇,战马沟蕴藏着如此神奇的文化故事,也大大丰富了人们真实的社会生活。

( 责任编辑:李月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