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取名高家湾,姓高的人并不多 高家湾社区因何得名?

时间:2018-02-02 10:03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付晓燕向记者回忆高家湾社区过往。

每每到高家湾社区,大家都会想:难道这个社区高姓居民很多吗?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社区居委会、老居民得知,该社区高家人并不多。辖区姓高的人不多,为何高家湾社区姓“高”呢?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章新俊 实习生 余婧璇 通讯员 贺富虎

社区里高家人并不多

市民李先生到高家湾社区办事,心中总有一个疑惑:“我老家李姓人特别多,地名也跟‘李’有关。那么,高家湾是不是姓高的人特别多呢?”的确,当大家看到带有姓氏的地名,总会认为,那里这个姓氏的人一定很多。比如:李家岗,可能当地人大多姓李;叶家湾,住的多半是叶姓人。

不仅是李先生,很多到高家湾社区居委会的居民都会想,这个地方高姓人真的特别多吗?

记者带着疑惑,采访了高家湾社区居委会书记付晓燕,她表示,从辖区户籍信息来看,高姓人并不算太多。她介绍,目前高家湾社区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有3300多户,常住人口8000多人,流动人口4000多人,“我们发现,姓高的居民应该没有300人。”

对于高姓人很少的原因,付晓燕分析,原来居住的高姓人开始搬迁;另外,随着二汽建设,外来人口开始增多,这样导致辖区高姓居民占总人口比例就越来越少。

高家湾社区并非以高姓人为主,但却叫这个名字,她并不知道缘由。而为了弄清原因,记者又寻访了李心文、张德云等土生土长的老人,他们在高家湾社区居住了很多年。

六旬老人揭秘缘由

“其实,高家湾最早是谢家村的一小部分。”在这里住了60多年的李心文老人介绍,1978年改革开放后,为了城市发展和规划需要,开始以划拨部分土地和商业网点建设等作为安置,开办集体所有制企业。

按照要求,上级部门决定从谢家村分出几个生产队,成立社区居委会,“以前谢家村管辖范围很大,现在的高家湾社区属于原来谢家村的两个生产队。”那时候,谢家村不仅分出了高家湾社区,还分出了现在的公园社区、工艺新村、谢家村等几部分。

在现在的高家湾社区,有高家湾、熊家湾、田沟、大岭沟等很多小地名。那么,为何最终选用“高家湾”成为社区的名字呢?李心文说,高姓人来这里居住最早,人相对多一些,影响力大,“‘高家湾’也比其他名字更响,最终就用了这个地名。”聊起这些故事,老人仍记忆犹新。

当时,他的父亲、高家湾社区居委会首任书记李天源带着500元钱,开始为社区居委会创业,“在如今的省建三公司一居民楼,挂上了‘高家湾社区居委会’的牌子。”

“500元钱建社区,在现在看来,想都别想。但我父亲和两个社区干部带着居民们,借钱、赊账盖房子发展社区产业,后来开办了旅社等。靠着出租房子和经营旅社,逐渐扩大了高家湾社区的规模,在他十几年前退休时,高家湾社区居委会已经有几百万元的资产。”谈到父亲的付出,李心文很骄傲。

高家湾曾经非常辉煌

如今高家湾社区原住居民中,以高、李、肖、莫四大姓氏为主,但相对于8000多人的总数,这些人都不算太多,“户籍在高家湾社区的高姓人不到300人,大多都是老年人,年轻人都搬走了,暂住在高家湾社区的人就更少了。”付晓燕说。

而对于高家湾的历史,李心文表示,有200多年了,曾经非常辉煌。而七旬老人张德云还记得,在现在的61厂家属楼,曾住着一户莫姓人家,有4000平方米的四合院,“住着莫姓两兄弟,他们家仅佣人就有一二十个。”

李心文还记得,小时候经常和同伴们到莫家大院里玩耍,“他们院子里有两口古井,后来也被埋了。”此外,莫家还有一个近4000平方米的粮仓,很多人吃粮食都要去他那里买,“因为城市建设需要,四合院被拆掉了。”他说,小时候,听长辈说,每每莫家酿酒时,“五里能闻酒香。”

“现在高家湾社区居委会后山,以前种植了很多柿子树,每到柿子丰收的时候,到处都红彤彤的,非常诱人。”说起这些,李心文老人感慨万千,属于他们的童年时光就这样一去不复返。

几经辗转,现在的高家湾社区搬到了大岭路17号,有社区干部5人,网格员10人,而高家湾社区辖区内高楼林立,风光无限。

( 责任编辑:沈进虎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