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扶贫征途诗明志

——记工行十堰分行扶贫工作队带队干部杨卫新

时间:2017-10-31 16:27    来源:秦楚网  字体:  打印  播报

工行十堰分行郧阳支行为白鹤铺村村民办理小额扶贫贷款。  

工行十堰分行联合市人民医院赴白鹤铺村开展扶贫义诊活动。

工行十堰分行成功发放全省工行系统首笔扶贫贷款。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工行十堰分行和10个县(市、区)支行共组织11支扶贫工作队,分别入驻十堰市所辖县、市、区,以及神农架林区辖内的行政村开展扶贫工作,累计筹集资金和物资折款122.4万元,投入驻村生产建设及帮扶对贫困户。截至2016年,实现帮扶脱贫588户1650人,用实际行动彰显出了央企的责任担当。

在这些扶贫队员中,已过花甲之年的高级客户经理杨卫新作为十堰分行领导中年龄最大,乃至十堰市扶贫队伍中年纪最大的领队,无怨无悔地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带领队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新成果。

秦楚网 文、图/记者 马胜江 赵清 通讯员 高意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扶贫工作难不难?难!扶贫工作苦不苦?苦!但再难也难不倒十堰工行人,再苦也苦不怕十堰分行扶贫工作队带队干部杨卫新。作为一名有着11年扶贫工作经验的扶贫老兵,本已打算赋闲在家的杨卫新毅然接收了分行党委的重托,于2015年8月再次带队奔赴精准扶贫第一线——郧阳区柳陂镇白鹤铺村。“与以往的帮扶相比,这一次的帮扶并不仅仅是帮助村里修条路,或者建人畜饮水窖那么简单了,这也是我愿意再次接受挑战的原因。”杨卫新这样描述当时的心理。郧阳区柳陂镇白鹤铺村,由于山高坡陡沟深,村穷民贫心散,全村建挡立卡贫困户153户,贫困户占全村人数的53%。“进军号角已吹响,三年实现奔小康。”进村的第一天,杨卫新便在扶贫工作日志的首页写下了这句话,以此明志。工作中,他牢牢抓住精准扶贫的核心,带着感情和责任,抱着帮扶村不脱贫出列终不还的决心和勇气,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身先士卒,抗严寒战酷暑,跋山涉水走访农户。在集中入户核查的7次大行动中,他一次不缺,填写表格达500多份,拍摄入户相片200余张。

夏天,烈日炙烤,他爬坡下坎从不叫累;冬天,寒风凛冽,他顶风冒雪从不喊苦。有一次,一个村民家门口蹲着一只大狗,他轻手轻脚、小心翼翼地从大狗身边绕过,看着狗用凶巴巴的眼神盯着他,他在心里默默念叨:“别那么看我,我是你家主人的朋友。”说来奇怪,这只平时很凶的大狗真没有向他扑过来。等到进屋后,主人吃了一惊,对他说:“你是怎么进来的?我们家的狗平时可凶了,一般人没我们出门打招呼,其他人根本就不敢进我们家门!”“队员工作好不好,就看村民的狗咬不咬!”杨卫新笑着说,“你看我们工行工作队员走到村里连狗都认识了!”村民被他的话逗乐了,他也正是这样带着队员,反复入户调查才与村民在交往中立了深厚的感情。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六个精准严把关,五个一批最关键。因户因人施好策,对症下药精滴灌。不落一户一个人,脱贫群众认账单。”杨卫新爱用诗明志,还爱自己写诗来表达对扶贫工作的感受。也正是在这种感情和情怀的促使,他一直将“常入户、真结亲、真帮扶、动真情”作为自己和队员们做好帮扶工作的基本要求。

他与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除经常上门走访,帮助找出路、定计划、促发展外,还经常拿出工资支持他们买种子、肥料。他时刻将村民的疾苦放在心中,努力去排忧解难、帮困济贫。2016年底,11组村民易自兵身患重病无钱医治,他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从工作经费中挤出3000元,帮助其解决了燃眉之急。

化解矛盾,为群众讲解扶贫政策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杨卫新始终以身作则。2015年底,一位村民因没有进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门口拦住了工作队和村干部入户调查的车辆。见状,杨卫新主动下车到该村民家中了解情况,反复宣传解释贫困户的列入政策。“如果村干部都向你这样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我早就没意见了!”这位村民不仅对他的解释工作十分满意,还主动跟他握起手来。

村里另外一户贫困户因为没有纳入异地扶贫搬迁计划,将情况反映给了杨卫新。杨卫新立刻调查,反复核实情况,认为这户贫困户符合搬迁条件,随后,经与村干部沟通协调,最终将该贫困户列入到异地扶贫搬迁计划。“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杨卫新常年扎根贫困村,时间长了,单位有同事或朋友觉得他年纪大,关心他是否吃得消时,他总是乐呵呵地以诗回应。在进村入户过程中,他用手机将贫困户的家境、乡村风景、队员们的工作状态、劳动场面等拍摄下来发给同事、朋友观看,让他们了解贫困村的情况,激发他人参与扶贫工作的热情。行里不少员工看到这些照片后深受感动,纷纷捐款捐物帮扶贫困群众。两年来,十堰工行员工向白鹤铺村贫困户捐款捐物合计达8万余元。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当工作遇到难题,杨卫新就会拿出扶贫工作日记里的诗来鼓励队员。

结合驻村现状,杨卫新将扶贫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管理工作方面,通过不断沟通协调,村“两委”班子得到调整,调整后的村“两委”班子凝聚了合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他坚持聚焦脱贫攻坚中的主要难题,针对村级经济薄弱的短板,选准产业来带动,共帮村里选定脱贫项目四个,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创收达10万元。在帮助贫困户上,通过培养能人树样板,扶持产业致富示范户8户,每户可带动3至5户贫困户脱贫。此外,还扶持了一批以种植水果、蔬菜、苗木为主的专业户和以养鸡、猪为主的养殖专业户。

在杨卫新的帮扶下,贫困户周殿峰选择发展养猪实现脱贫。为做好周殿峰的帮扶工作,杨卫新主动到镇政府找领导沟通,与相关部门协调办手续,还经常去现场指导建设,建起了一个可养50头猪的场地。今年,周殿峰除自己能如期脱贫外,还能带动3到5户贫困户增加收入。

杨卫新把办实事结硬账看作扶贫工作的落脚点,想方设法跑项目找资金,在多方支持下两年累计筹集资金25万余元,投入到扶持修桥补路等基础建设中。此外,他还支持恢复茶叶基地发展集体经济和贫困户购买种子农药、鸡苗猪仔等,加快了村民致富、整村脱贫的进程。

今年4月份,杨卫新所在的扶贫村正式挂牌成为“金融扶贫示范村”,这为全村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实现有效的金融需求创造了良好条件。为积极促成“金融扶贫示范村”的创建,杨卫新一方面积极向中国人民银行十堰支行申报、争取支持,一方面安排工作队员和村干部抓紧工作,创造条件,与当地农商银行、保险公司进行沟通协调,做好宣传普及农村信用知识工作,开展农户信用评级和培植金融扶贫示范户工作,疏通了贷款渠道。湖北省工行系统首笔小额贷款最终花落郧阳区。

“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每当因为工作繁忙而少了对家人的照顾时,杨卫新总是用这句诗来安慰自己和鼓励扶贫队员。为了扶贫工作,他总是舍小家顾大家,把自己的事、家里的事都放在了一边。

2015年10月,杨卫新的妻子因手臂骨折无法料理家务,当时又是市委要求工作队开展入户大走访、大排查的关键节点。杨卫新本可以安排队员们干,但抓贫困对象识别要做到精准无误、不落一人,强烈的责任心让他做出了亲自带队入户的决定。为了安排好家人的生活,他不得不5点多就起床,做够家人一天吃的饭菜,然后带着队员们按时进村,晚上近11点才能赶回家。

今年5月10日,杨卫新接到一份通知,上级要求在次日必须上报帮扶村贷款需求申报表。由于连续几天的入户调查,队员们已疲惫不堪,为了让大家得到适当的休整,他没有通知其他队员,而是动员妻子和儿子一起赶到村委会整理填写表格,一家三口忙碌一天加半夜,才圆满完成了填表工作。

“欠亲人和家人的,以后我会慢慢补上,但扶贫工作坚决不能耽误,作为带队干部,我一定要认清这一点!”两年来,杨卫新带队帮扶的这个产业薄弱、资源困乏的贫困村,已成为十堰市“金融扶贫示范村”、“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示范村”。全村建挡立卡贫困户153户,已脱贫65户,2017年预脱贫68户,2018年将整村出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作为一名老干部,杨卫新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仍然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在扶贫工作中履职尽责,以助力脱贫攻坚充分体现工行的国企社会责任,他的乐观向上精神和踏实做事态度凝聚了正能量,展现了新风采,成为扶贫工作中的标杆。

( 责任编辑:祝梦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