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武术是弘扬道家思想的载体 讲求战胜自己才是最强

胡玮哲:敬畏生命就是养生

时间:2017-05-12 10:07 来源:十堰晚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胡玮哲在竹林中习武。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何磊

2006年,武当武术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论内功心法,还是姿态体式,武当武术传递给大家的,是一种仙风道骨的飘逸感和唯美享受,被称为强身健体的最好武术门类。近日,记者专访了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胡玮哲(道号:无心子),对于武当武术的传播、养生、技击等方面,胡玮哲有着深入研究。

用武术载体弘扬道家思想

胡玮哲师从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传人钟云龙,因道心清明和修炼上独辟蹊径,被授以真传。胡玮哲告诉记者,以武入道后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所以近期主要在学习道教典籍。

此次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在武当山举办,胡玮哲认为,道教论坛不仅向全世界展示武当山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还给所有到访者提供了一个亲身体验武当武术的机会。

胡玮哲告诉记者,道教文化有三样核心,即“道、法、术”,道,包罗万象,百姓日用而不知;法,无量度人,庄严内心之道德;术,利济群生,天下人延年益寿之用。所以,道寄人弘,法由术显。通俗讲,习武者通过实际接触、体验武当武术,用武术的载体,弘扬道家思想中的多种文化元素。

如果深入武当武术,就会发现,武当武术包含有人体科学、生命科学、人生哲学等多种元素,这都是值得去探究的武当武术的精髓。

武当武术以技击为末学

胡玮哲展示飞檐走壁绝技。

近年来,各种搏击术开始在中国大地大肆传播。去年夏天,胡玮哲就下山云游,四处参访学习搏击术。如巴西柔术、泰拳、MMA综合格斗、荷兰踢拳、拳击等……

此次云游让胡玮哲感受颇深,他认为,各拳种的训练方法,技击技术上不相上下,各有千秋,没有谁强谁弱之分,都在互为实践、互为融合。

胡玮哲说,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古人也是在不断地实践中总结出的直接、简单、快速有效的技击术,绝不比任何一种功夫差。现代人急功近利,全盘训练西化,使武术打、练分离,让学武者走入误区,以为技击、搏击才是先进的,忽略了根本。

武当武术讲究“非危困而不发”,体现的是道教的慈悲情怀,即使出手也是先化后发、后发先至,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其目的主要是保全自己。

而武当武术的道德观核心是“道”,人与人之间不应发生矛盾闹对立,要以理服人,而不以力服人。道家要的是养生,而不是伤生,所以尽量避免和人争斗,自然把技击视为“不急之末学”。

能够战胜自己才是强者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胡玮哲认为,武术也一样,不仅要了解对方,更要了解自己,战胜自己才是最强的。

武术是门文化,它集艺术、技击、医术、哲学为一体。胡玮哲从武术、武功、武学、武道四个不同概念分别阐述了他的观点。

胡玮哲认为,武术是个人修身壮体之术,家国繁荣安定之术,它有“套路”这种独特的运动形式。套路是拳法的载体,不宜追求繁杂花哨,本末倒置。

武功是散手功法、技击技术。把套路拆开可当散手来练,其中踢、打、摔、拿、撞的技法应有尽有,特别是内家拳的劲道更是蕴含其中。只要练功意识稍作改变,每样拳种都可以在实战格斗中随势而变,应感而发。

再上升一个阶段,就是武学,关于武术武功的学问。武学就是系统掌握一门拳的拳理功法,研究其精义、特色所在。

而最终说的武道,就是由武入道,通过多年练功、实战、养身、修心等过程,体会到身体、劲力、精气神的变化,探寻领会各领域的共同规律。

胡玮哲说,它们并没有清楚界限,这样区分只是有利于习武者认识到存在不同的层次,更加清醒地去追求高层次。

对生命重视的态度就是养生

胡玮哲带领徒弟练功。

胡玮哲认为,道教武术养生拳法和武功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保证养生功能的基础上派生出神奇的技击功能。

胡玮哲举例介绍,比如武当内家拳,其一招一式都是对人进行生理心理的调节。有舒筋活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的作用。即使在技击中,也不能违背养生的原则,所用方法为“以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所以说,凡是武当武术必须具有养生功用。

如今来武当山学养生、学太极的人特别多,大家都会问什么是养生。

胡玮哲认为,养生并不是学一套太极拳,并不是学习武当武术就叫养生,所谓的养生,首先需要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其次是养成一种对生命重视的态度。并不是一个方法、一种治病手段叫做养生。

(内容来源十堰晚报,转载须经十堰晚报授权)
(编辑:张黎黎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