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悬鼓洲全景图。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 文/记者 蒋辉 图/记者 刘成臣 特约记者 范珉
古时的竹山(古称“上庸”)西接汉中,东连荆襄,北达中原,南至川蜀,在三国这个烽火连天的历史大舞台上,也曾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堵水之旁……有白马山,山石似马,望之逼真。侧水谓之白马塞。孟达为守,登之而叹曰: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更失之乎!”在竹山当地的悬鼓洲,至今流传着许多与刘封、孟达有关的故事。
刘封孟达夹攻 拿下要地上庸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派孟达从湖北秭归进兵,北攻房陵。占据房陵以后,孟达准备进击上庸,刘备害怕孟达军力单薄,乃令刘封自汉中率军顺汉水南击上庸。刘封是长沙人,刘备的义子,勇力过人,随诸葛亮、张飞数战有功,拜副中郎将。孟达是西川刘璋手下的人,原是投诚刘备的西川著名谋士法正的副手,当时曾任宜都太守,驻兵秭归。于是孟、刘南北夹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投降。
孟达、刘封占据房陵、上庸后不久,关羽从荆州北伐,猛攻曹仁于樊城。秋天的霖雨使汉水泛滥,关羽乘战舰逼近,樊城守将投降,关羽擒骁将庞德,周围的少数民族陆浑部落起兵响应,许昌大震,准备迁都避关羽之锋,“关羽威震华夏”。
一时间,刘备占据汉中以慑秦川,关羽攻襄阳以震宛洛,刘封、孟达据东三郡一带以为策应,局面大好。进可取中原,退可守川蜀,控东吴于江南,大有一统天下之势。
刘封拒不援救 关羽败走麦城
此时,曹操派了徐晃增援襄阳,和关羽相持。这时候,孙权趁机令驻守江陵以南的吕蒙部渡江偷袭关羽的江陵、荆州防区。前后夹击之下,关羽节节败退,只得退到麦城(今宜昌当阳)以待援军。
与此同时,汉中王加刘封为副将军,与孟达同守上庸。廖化连夜赶至上庸,称关公兵败,困于麦城,蜀兵不能旦夕即至,特命其突围而出,希望刘封速起上庸之兵救援。
不料,孟达称上庸为初附之所,杯水不能救车薪之火。麦城距上庸约500里,昼夜行军不过一两天就可达到,但刘封因一己之私,竟置关羽于死地。进无可进,退无可退之际,关羽留下“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的千古名句,自戕于吴军阵前。
在蜀国大好形势下,刘备急于称王,对当前形势没有做出正确判断。他先以刘封牵制孟达,造成二人不和,又未在东三郡布置重兵,造成关羽无援败死。随后东出三峡,再失东三郡,最终只得龟缩川中,纵然诸葛亮有济世之才,终究只有劳民伤财。
孟达登白马寨 曾作《上堵吟》
关羽死后,上庸太守孟达背叛刘备,投靠魏国,同时修书欲劝降刘封,刘封不从。最终在魏军及手下大将申仪、申耽背叛的情况下,刘封退走成都,在诸葛亮劝说下被迫自杀。此后曹丕合房陵、西城(魏兴郡)、上庸为一大郡,改名新城郡。
曹丕死后,孟达企图重归蜀汉。由于上庸城墙高池深,加之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按孟达的能力或可抵挡住司马懿的进攻,可是守将邓贤(孟达外甥)、李辅等在关键时刻“开门出降”,孟达只守了半个月就兵败身亡。
《水经注》记载上庸当时的名胜白马山时,就讲述了孟达的故事:蜀孟达降,魏文帝以为新城太守,治房陵,有白马山,山石似马,望之逼真,达登之叹曰: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失之乎?为《上堵吟》,音韵哀切,凄恻人心,今水次尚歌之。”可惜此诗已失传。
东吴人沈珍曾有《白马金城》诗一首,诗曰:“ 山名白马古金城, 势压泰関砥柱擎。郤敌谩誇诸葛阵,坚持不绲亚夫营。女墙晓出清霜凛,石壘秋高紫电横。从此王师平定后,四时无警乐农耕。 ”
后来,“白马金城”成为竹山古八景之一。据《郧阳府志舆地志·卷一》载:“白马山,县西南二十里,雄壮若马,巍镇西南,包锁完固。苏轼有诗曰: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宫,台边游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且闲,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深鳊鱼冷难捕,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传说张飞将刘封推下悬鼓洲
不过,在竹山民间传说里,刘封有另外几种不同的人生结局。竹山县城附近的悬鼓洲、将军潭等多处地名据称都与刘封有关。
听老人们拍古今,悬鼓洲地名就是因刘封而取。当年刘封拒绝出兵援助关羽,导致其败走麦城,刘备对他已有杀意,决定将他处死。于是刘封被装进鼓里,从山上推下来,停留在潘口河转弯处,形成一块平地,后人称为“漩鼓洲”,后讹传为悬鼓洲。
又传说张飞来到霍山寨,让人做了一面一人多高的鼓,一面封上牛皮,另一面空着。他抬着这面鼓,带了几千人马到霍山寨,诓骗刘封跳进大鼓。然后,张飞下令用牛皮把大鼓封上,然后从山顶推到堵河旁边的将军潭,再从将军潭冲到悬鼓洲。
传说终归是传说,历史上张飞并未因刘封而来过上庸,刘封也并未死于上庸。
悬鼓洲附近出土多处汉墓
时至今日,当年刘封、孟达大战上庸的痕迹难以寻觅,但在历年的考古工作中,竹山悬鼓洲一带发掘出大量汉代古墓。
1975年11月,位于竹山城北1公里的明清村胡家坡汉墓群,在农田改造时被人发现。当时仅对5座较大的汉墓进行抢救性清理,出土的文物金器有金佩饰、金块、金兽头、金扣等;青铜器达十多种,为剑、矛、戟、弩机、砝码、带钩、勺、钵、鼎钫、壶、盆等;铁器有剑、戟、鼎等;玉器有玉瓒、玉璧、玉棒等;陶器包括灶、釜、盆、薰、盂、壶、罐、碗等。
2010年,湖北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在位于潘口乡悬鼓洲村二组的李家坪古文化遗址,发掘出一处保存较完好的战国墓葬。该墓葬形制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2.8米、宽1.8米、深2.9米,随葬品为一套较为完整且典型的陶器,有鼎、敦、壶等共10件,墓葬年代初步确定为战国中晚期。
此后,悬鼓洲附近的田畈春秋战国文化遗址、顾家场汉代文化遗址、悬鼓洲汉代文化遗址相继被发掘出来,汉代的砖、瓦、陶器、兵器等文物相继大量出土。这些汉墓的大量发掘,说明竹山在汉代时是一个风云际会之地,更展现了竹山古代的璀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