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屠羊说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在适当时机出手立功,功成名就之后立即退隐,这就是明哲保身。
其实,屠羊说的故事中虽然没有直接彰显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人生三不朽的永恒价值,却也蕴含着人生哲学、道德原则和对自爱自重、自持自尊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和顽强坚守之意。故事中的屠羊说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那就是汉江之滨的一个普通屠羊人;他也非常清楚自己作为臣民的本分,那就是忠君报国;他更清楚自己应该秉持的本心,那就是顺势而变、恪尽职守。因此,当国破家亡之时,他能挺身而出,勇敢担当,报效家国,践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儒家哲学理念;而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当前,他又能 “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保持对人生本色、本性的坚守。这便是典型的儒家君子情怀。
一个在古代普通的十堰屠羊人,却有如此的高境界和大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中提到的蓝尹亹,也是十堰人,是楚昭王麾下的大官。下一期就要谈一谈蓝尹亹其人。
新闻链接:
郧西羊尾
位于郧西县羊尾镇辖内的羊尾巴山古称钖(鍚)义山。鍚义山是历史文化名山。这从《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及《郧台志》、《郧阳府志》等史籍记载可知。其中《水经注》说鍚义山“方圆百里形如城,四面有门,上有石坛,长数十丈,山高谷深,多生薇蘅草,其草有风不偃,无风独摇。”同治版《郧县志》亦云“城西百二十里,东临汉水,北瞻天河,在长利县(今郧西观音)东。”
有必要说明的是,钖 (yáng读“羊”)繁体作 “鍚”,因在写法上和“锡”字很相近,古人常将其相混,实际上钖是指战马额头双目间用来保护战马以防枪刺的金饰,也指雕镂这类金饰。《辞源》:锡,音羊,马额上发响声的金属饰物。
据有关方面考证,钖义山在今郧西羊尾镇辖内朱家沟村,今名羊尾巴山,又名天心山,与娘娘山毗邻,属秦岭东延余脉。羊尾镇因此山而得名。因濒临汉江的羊尾镇一带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繁,导致当地土著民不存,明成化年间沦为流民栖息地。又因钖义山的“钖”,古意念“阳”,念长了转变成“羊”;“尾”是个同义双音字,一念义,一念尾,久而久之,演变成羊尾山,最后以讹传讹演化成今天的羊尾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