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铸就“中国工匠”

——记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配厂调检一车间“王涛班”班长王建清

时间:2017-03-31 08:23 来源:十堰日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周亚晖 报道:他是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配厂调检一车间的一名汽车装调工。他用最挑剔的眼光审视每一辆需要装调的产品车,参与调试的25万多辆车,没有出现一起质量问题。

他是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配厂调检一车间“王涛班”的班长。他对班里的每一名成员倾囊相授,55人的团队成为公司的金牌班组。

工作24年,他先后荣获东风公司劳动模范、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一线最美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国家、省、市荣誉20余项。他就是近日又荣获“2016中国汽车业十大工匠”称号的王建清。

专注:24年为商品车“把门”

1993年,刚刚20岁的王建清从部队转业被安排到东风公司。抱着每天能有车开的美好想法,王建清来到了总装配厂。“来了以后才发现,调试车辆和开车是完全不一样的。”王建清告诉记者。汽车装调工的工作,是把装配完成下线的产品车变成商品车。产品车下线后,可能存在一些瑕疵,需要装调工逐一检查,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保证最终交给客户的是质量可靠的商品车。

调试工作分为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两部分。静态调试是指在车辆静止状态下,对操作按键、车辆油路、电气系统、各大总成的连接等进行检查。静态调试完成后,装调工要对车辆进行路试,主要验证车辆变速器、发动机、行驶系统、制动系统的性能。

王建清说:“装调工是面向客户的最后一位‘把门’人,要站在用户的角度,用几近苛刻的眼光寻找车辆的每一个部件、每一个角落的问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对工作的这份挑剔,让王建清参与调试的25万余辆车,没有出现一起质量问题。

钻研:成为独当一面的行家

随着商用车发动机和整车技术的升级提高,对装调工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不坚持学习,肯定会落伍。”王建清举例说,东风天龙D760这款旗舰车型,有20多个电控单元,电路、行驶、制动、胎压等,都是通过控制器控制,这对装调工分析问题、判断问题,以及处置问题的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

漏油是离合器油加注工位的一个常见现象,以前大家对此都习以为常,但王建清认为这极不正常,因为漏油既浪费资源,又污染工作环境,必须得想办法改!他与班组成员一起从改善工具着手,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2010年10月14日,王建清发表了《改善离合器油回收装置,降低离合器排气作业困难度》的论文。

“装调工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在调试过程中,必须对车辆的各个环节、所有零部件的性能作出判断,相当于‘全科医生’。”王建清总结道。由于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涉及面广、内容庞杂,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装调工,至少需要3年以上工作和学习的经验。

正是因为多年的经验积累和不断的学习研究,王建清已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行家。2012年,东风天龙、天锦两款车型销售至我国台湾地区,这批车是由台湾当地的工厂组装的。其中一辆车组装好后却无法启动,台湾工厂的技师查了两天也没有找到原因,王建清被请过去后,不到3分钟就解决了问题,台湾客户和维修服务人员由衷敬佩。

传承:让班组成员都成为工匠

一个人前进一万步,不如一万个人共同前进一步。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的这句话,王建清始终牢记在心。王建清说: “作为一线职工,我对于这句话特别有感触,因为不论是高技能人才也好、全国劳模也罢,只能说明一个人的能力强,如果一万个人都能做到这么好,国家提出的‘精品制造、质量强国’目标才能更快实现。”

身为班长,为提高商用车装调工培训效率、鼓励团队一直保持不断学习的劲头,王建清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王建清与师傅王涛一起总结、构建了“五会型师徒”模式,就是要求“王涛班”中每一个人要会学、会干、会写、会讲、会传。

“我希望更多的员工能超过我,比我做得更好。”王建清不仅这样说,而且也在为此努力。今年,王建清建立起了车辆装调故障排除平台。“在这个平台里,班组员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找到答案,还可以向老员工提问、请教。”王建清所在的“王涛班”共有55人,高级技师5人,技师以上资格25人。全班有10多人获得从厂级到国家级的各类荣誉,30多人获得各种技能大赛的奖励,涌现出大批优秀技能人才,“王涛班”已成为东风公司的金牌班组。

今年是王建清踏入这个岗位的第24个年头,他还将继续干下去。一辈子只做一种工作,不会腻烦吗?王建清给出这样的答案: “我所理解的工匠就是精于工、匠于心。不仅要立足于工作岗位,更要把简单的工作每次都做好,把重复性的工作每次都做精致。当年进工厂时我就立志,当工人就要当最优秀的,现在仍然没有改变。”

(编辑:鲁巍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