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话鸡: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

时间:2017-02-03 09:14 来源:人民日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十二生肖是东亚地区历经数千年活态传承的文化现象。近几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天水放马滩秦简、随州孔家坡汉简等都发现了记载十二生肖的 《日书》。《日书》作为民间传统的民俗日历,蕴含着择吉择时、日常起居、天人和合的丰富文化内涵。到东汉,与今天十二生肖种类相同的生肖体系基本定型。

在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时间体系中,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搭配,一共有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五巡酉年。酉年的生肖是鸡,通常称为 “酉鸡”。在今天的社会文化中,鸡生肖的形象大多为驯养的家鸡,呼应了中国农业民俗文化中的 “六畜”。但事实上,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酉鸡的文化史内涵还与同为雉科动物的原鸡、雉、鹑等禽类密切相关。

生肖鸡的核心民俗内涵,大都和鸡的习性与外形相关,也即羽毛艳丽、公鸡打鸣、母鸡育雏、啄食毒虫等。在雉科动物中,鸡、雉、孔雀都有异常艳丽舒展的羽毛,因此雉科动物成为百鸟之王 “凤”的主要原型。民间也常把鸡唤作 “凤”。

公鸡打鸣是中国文化标记时间的重要生活现象。鸡鸣过后,日出东方,昼夜更替。鸡成为光明、晨昏、时间的重要象征,并衍生出勤奋、秩序、责任的意涵。闻鸡起舞、鸡犬相闻、鸡鸣戒旦等成语就源于 “鸣禽”的生活文化。 《周礼·春官》中记载司掌鸡牲礼仪的人同时也报时、警夜,被称为 “鸡人”。王安石有诗云:“宫楼唱罢鸡人远,门阙朝归虎士闲。”啼晨司夜、金鸡报晓,鸡作为 “知时畜”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生活作息中。

鸡在古代被称为 “德禽”。 《韩诗外传》归纳了鸡的 “文武勇仁信”五德,释曰:戴冠为文、趾突为武、好斗为勇、呼食为仁、守时为信。 《幽明录》载,晋人宋处宗养一长鸣鸡于窗前,鸡开口和他谈论,极富言智,处宗因此言巧大进。遂有“鸡窗”代指书斋的典故。

鸡勇斗的习性被饲主加以训练,遂形成斗鸡的游艺活动。斗鸡习俗在东亚、东南亚各地都很流行,历史悠久。规范的斗鸡活动有游戏规则,在爱护鸡的前提下欣赏斗鸡的敏捷、勇武和英姿。斗鸡为民众喜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勇武之气能感染人、激励人。

“鸡”字恰巧与 “吉”字谐音,因此鸡也是民间文化中的吉祥鸟。正月初一为鸡日 (吉日),民间有在室内或门上“贴画鸡”的风俗,寓意吉祥入室。画鸡图案取义 “大吉有余” “大吉大利”。也有地方新年贴 “鸡王镇宅”图案的年画和剪纸。鲁西南地区立春这天要给儿童戴布偶春鸡,象征吉星高照。

酉鸡有吉,鸡生肖是中国人十二年一轮周期生活中最灵动通人的吉祥物。

(据 《人民日报》)

(编辑:鲁巍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 瞧!这枚明代“福寿康宁”花钱能当礼物却不能花

    很多到过武当山的游客都知道,山上有一处明代“福寿康宁”摩崖石刻,是游客们最喜欢的拍照地。凑巧的是,十堰一位收藏爱好者也收藏了一枚铜质“福寿康宁”花钱,而且是明代的。

    2020-07-23 10:14

  • 郧阳五峰肖家河村 揭开“古麇国”千古之谜

    1958年,郧阳区五峰乡肖家河村村民在汉江边淘砂金时,意外地淘出了一些青铜器。由于当时村民们还不知道这些宝物的真实价值,被当作破铜烂铁拿去贱卖了。此事非同小可,闻讯后,有关部门立即赶到现场,展开调查。这一查不打紧,考古专家竟在这里的地表下探出大量春秋战国时期成片古墓,震惊世人的重大发现由此揭开了3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麇国的神秘面纱。

    2019-12-09 10:00

  • 传说中的金花小姐可能是两个人

    本报3月27日14版曾刊发《郧阳金花寨与闻太师之女的传说》,记者当时探访了在郧阳区五峰乡上塔、张家楼、黑家湾三村交界处的金花寨,而在郧西县的土门镇,也有金花娘娘庙,流传着金花姑娘的传说。

    2019-06-06 10:01

  • 郧阳藩镇时代:存在超200年,120位巡抚先后就任

    郧阳藩镇设立于明成化十二年 (1476年),裁撤于清康熙十九年 (1680年),总共就任了120位巡抚,存在了204年。

    2019-06-04 09:57

  • 《茶经》解读与房县七里河民俗文化探源

    2019-02-21 08:43

  • 白马山状似马,牛头山似牛头 十堰城区60多座山山名有故事

    关于武当山名的来历,武当文化研究会专家介绍,武当之名,出现于秦汉之前。最早记载武当县名的史籍是《汉书·地理志》,县因山而得名,山名当早于县名。

    2019-01-06 10:31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