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肉码字”新说

时间:2017-01-18 08:35 来源:十堰日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通讯员 贾斯炜 报道:“肉码字”是郧阳区及邻近周边地区民间从古沿用至今的一套比较完整的记数文字,其读音和意思与现代汉语规范字中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完全相同。其记数排列为竖排,目前发现可记到三位数。它以棍竹为笔,以灰土为墨,在猪、羊等鲜肉块上记下肉的重量。

“肉码字”不仅适用在鲜肉上,一些老中医开药方标注剂量时也用“肉码字”。同时,一些地方账目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记数方式。

因此,“肉码字”的发现,对研究古代贸易是一个新的突破。

在郧阳区和郧西县等地,自古迄今,民间通用一种古老的数量文字,即“肉码字”和“柴码字”。“肉码字”是当地人屠宰家畜时标记肉重量的数字,“柴码字”是买卖柴禾时记录柴禾重量的数字。

书写“肉码字”的工具多为竹签,把竹签一头砸绒当笔头,用锅底灰调制成墨,然后写在肉皮上。“肉码字”大多在冬季使用,因为这时候农闲,又靠近年关,杀猪宰羊者多。“肉码字”以市斤为单位,采用的是十进制。

我从六岁开始,就帮助杀年猪的村民们写“肉码字”,一直到上高二后,因学习紧张而中止了,这一中止就是二十多年。

2017年元旦,郧阳区摄影家协会主席康邦辉到山村拍摄传统杀年猪的图片,想拍摄“肉码字”,又担心当地没有人写得好,或者说写不出来,遂要求我和他一起进山,为村民写“肉码字”。

在山里写了几天“肉码字”后,我感到了作为郧阳人的骄傲和自豪。因此,就有了写一篇有关“肉码字”文章的想法。

“肉码字”的起源

我对 “肉码字”前世和今生的认识,主要来源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外公柴家举生前对我的讲解;第二,我在为村民写“肉码字”过程中的经验总结;第三、参考相关文献。

据中华名人书画院院士、中国古文研究专家陈文福教授2005年认定,“肉码字”可能是世界罕见的 “鸟文”,比阿拉伯文还要早1000至2000年。陈文福认为,“鸟文”是古代轩辕黄帝时期的即将消失的“肉码字”,是轩辕黄帝以鸟为例,观其形、查其迹,绘制成的一种意象文字,是汉字的鼻祖,可以和甲骨文相提并论。

我从另一个角度认为, “肉码字”也可能源于原始社会人们狩猎分配猎物时,为避免有失公平,便根据每块肉的重量、大小等参数进行标记。因为这些标记主要用在肉类的分配上,人们就将这种标记称作为 “肉码字”。

“肉码字”的使用区域

根据我这些年的观察和考证,“肉码字”的使用区域主要是“郧阳人”生活的区域,以郧阳(现十堰地区)为中心,辐射到襄阳、宜昌、河南、陕西、重庆、四川等地。至少可以说,凡是郧阳府管辖过的区域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郧阳老一辈人相对定居过的区域,都可能有人使用过“肉码字”。

2014年9月,我在甘肃敦煌采风时,问及一位叫张多地的老人年纪时,他在地上用手指写了个字。我猛然一看,这字怪怪的,似曾相识。仔细一看,原来跟我小时候写的“肉码字”是一样的。按照“肉码字”的写法,张多地老人写的是“九十六”。

“您是不是九十六岁?”我问。

“是的。”张多地老人说。

“您为什么要这样写?”我又问。

“我不识字。上世纪五十年代丹江口库区移民,我们这里来了一位叫陈安良的郧阳人,是他教给我这种记数的方法。”张多地老人说。接着,他又在地上一口气写出了一到十的“怪字”。我仔细一看,这十个字完全是郧阳 “肉码字”,一个不错且顺序完全正确。

张多地老人说,这十个字对他的帮助很大,他的一生就只会写这十个字,并且会灵活应用。

“您知道这叫什么字不?”我问。

“就是记数用的。”张多地老人说。

其实我在青海、新疆等地,也都看到过不完整或者不规范的“肉码字”,当地人都说与郧阳或武当山有关。

“肉码字”使用时间

据相关文献记载,“郧县人”头骨化石形成于100万年前。故“肉码字”的使用时间也不会少于100万年。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郧阳人关于“肉码字”的使用便慢慢停止。

“肉码字”是郧阳人祖先用的数字,其早期只有一到九。“九五至尊”、“九九归一”等带有九的词汇大概源于此。

因祖先没有零的概念,故“九”为终极,是圆满之数。随着人们对数字的进一步认识,发现十进位制更便于计算和分配,便有了“十”的用法,从“肉码字”的写法及义理中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肉码字”的写法

“肉码字”从一到九的写法依次是(图1)。三以内的都用相应的笔画数代表,易记、易写。三以后的不易写、不易记,人们经过摸索找到了一个简易的写法。如四就写成 (图2)。

五怎么写呢?古人就是聪明,一只手有五个指头,用大拇指与食指一交叉,就形成了下面封口、上面开口的形状,于是五就写成了(图3)。

五加一等于六,就用一个点代表五,六就写作成了(图4)。又如六加一等于七、六加二等于八,即七和八分别写成(图5)和(图6)。

在这里特别要说明一下九。如果用五加四的办法,九就写成了(图7),既不好看又不便书写,便改成了(图8)。

“肉码字”记数方法

但是,遇到介于两个数之间的分量怎么写呢?人们便采取了在整数后面打点或者在低于整数的稍下方书写的办法,就把整数和分数分开了。如十斤一两可以写成(图9)或者(图10)。这或许就是现在小数点的雏形,或者说现在的小数点就来源于郧阳人的“肉码字”。

我小时候看到很多人为了将 “肉码字”写得好看,在写大于十的整数时,将后面的数字写得与前面的数字相比稍微向下的位子。其实,这种写法是完全错误的,让人误认为下面的数目代表是分数。如十一斤写成(图11),其实这种写法表示的是十斤一两,正确写法应该是(图12)。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照你这样说,三斤二两七钱的‘肉码字’怎么写?”其实很简单,直接写成三斤三两或者三斤二两就行了。因为郧阳人祖先没那么斤斤计较,只有平旺之分,没有厘毫之别。

“肉码字”与甲骨文的异同

有相关文献记载,“肉码字”是甲骨文的活化石。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够准确。

“肉码字”和甲骨文都是古代文字,这一点毫无争议。但二者也有一些区别。

第一,作用和造字主体不同。“肉码字”是上古人们分配猎物时,为了区别重量或数量而依靠人的思维和智慧创造出来的;甲骨文则起源于人类社会发展到神支配自然和人的命运后,通过占卜取得的神意,又根据占卜的指示符号记录而得。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甲骨文逐渐发展成为记录现实的文字,最终成为了现代文字的雏形。

第二,造字方法和记录载体不同。“肉码字”是人们劳动和思维的成果,造字方法多是象形法、指示法和会意法。而甲骨文最初完全是复制的占卜符号。

同时,“肉码字”主要以肉类食品为载体,很快就被消费掉了;甲骨文以龟甲、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为载体记录事件,可以永久保存。

第三,发明的年代、使用的主体和承载的文化不同。“肉码字”发明于没有文字记载事件之前的人类早期,因凡人皆可知其义理,故具有广泛性和实用性;而甲骨文记载于商朝的占卜,凡人多无法解读,不具有民间性、广泛性和实用性。

以上可看出,“肉码字”和甲骨文是泾渭分明的两种文字,谁也不隶属于谁,谁也不参考于谁。如果一定要说他们之间有联系,最有可能的就是,甲骨文借用了“肉码字”的造字方法。

故“肉码字”和甲骨文之间谁是谁的“活化石”之说都有点牵强附会。

附:“肉码字”表

(编辑:鲁巍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 瞧!这枚明代“福寿康宁”花钱能当礼物却不能花

    很多到过武当山的游客都知道,山上有一处明代“福寿康宁”摩崖石刻,是游客们最喜欢的拍照地。凑巧的是,十堰一位收藏爱好者也收藏了一枚铜质“福寿康宁”花钱,而且是明代的。

    2020-07-23 10:14

  • 郧阳五峰肖家河村 揭开“古麇国”千古之谜

    1958年,郧阳区五峰乡肖家河村村民在汉江边淘砂金时,意外地淘出了一些青铜器。由于当时村民们还不知道这些宝物的真实价值,被当作破铜烂铁拿去贱卖了。此事非同小可,闻讯后,有关部门立即赶到现场,展开调查。这一查不打紧,考古专家竟在这里的地表下探出大量春秋战国时期成片古墓,震惊世人的重大发现由此揭开了3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麇国的神秘面纱。

    2019-12-09 10:00

  • 传说中的金花小姐可能是两个人

    本报3月27日14版曾刊发《郧阳金花寨与闻太师之女的传说》,记者当时探访了在郧阳区五峰乡上塔、张家楼、黑家湾三村交界处的金花寨,而在郧西县的土门镇,也有金花娘娘庙,流传着金花姑娘的传说。

    2019-06-06 10:01

  • 郧阳藩镇时代:存在超200年,120位巡抚先后就任

    郧阳藩镇设立于明成化十二年 (1476年),裁撤于清康熙十九年 (1680年),总共就任了120位巡抚,存在了204年。

    2019-06-04 09:57

  • 《茶经》解读与房县七里河民俗文化探源

    2019-02-21 08:43

  • 白马山状似马,牛头山似牛头 十堰城区60多座山山名有故事

    关于武当山名的来历,武当文化研究会专家介绍,武当之名,出现于秦汉之前。最早记载武当县名的史籍是《汉书·地理志》,县因山而得名,山名当早于县名。

    2019-01-06 10:31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