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谢媛媛
在丹江口市盐池河境内深藏着一处山居秘境——以千年银杏、高山绿茶、太平洞窟出名的武当口村。而这个村子还有另外两个名字——“朱坡垭”、“主簿垭”,这其中有什么故事?
为发展“朱坡垭”改名“武当口”
武当口村名字的来历,顾名思义,位于通往武当山的路口。事实的确如此,村庄位于天柱峰南麓,是通往武当山的东神道。从村中出发,翻过一座山就到了武当山景区的琼台。如今,通往武当山特区的村路正在修建,完成后到武当山八仙观村只需要10分钟车程。
“武当口”名副其实,但村里老人却管这里叫“朱坡垭”,其中有什么故事?当地村民介绍,武当口村原名朱坡垭村。朱坡垭是指村中的一座山垭,这处山垭分大小两个垭口,二者相距500米,海拔均为1000多米,两侧高山夹峙,地势险要,村名即以山垭为名。
那为什么改名?原来,这个村子虽然风光优美、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交通不便,深藏山中无人问津,村民守着“金山”却过着苦日子。为了带领村民致富,村支书谢华山上世纪90年代带领村民修路、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发展高山绿茶产业,同时他也在思索给“朱坡垭”起一个响亮又易记的名字。根据村子的地理位置、旅游定位,又征集了村民们的意见,最终选定了“武当口”这个名字。
经过数年申报和审批,2003年原来的西坡村、朱坡垭村合并成为现在的武当口村,这个藏在山中的美丽村落逐渐为人所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因宋代曾设主簿官而得名“主簿垭”
“我们村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实这里最开始的名字叫‘主簿垭’。”村支书谢华山讲述了武当口村第三个名字的由来。相传,宋代在村中的山垭上设有专收盐税的主簿官,故原名叫主簿垭,后来叫着叫着就变成了谐音的“朱坡垭”。
传说如此,事实是否如此呢?在元朝道士刘道明所著的《武当福地总真集》中有这样一段话:“中鼻峰、聚云峰、手扒峰、竹筱峰、搓牙峰五峰在大顶之东南。一岭南飞,五峰分布,崇冈峻壑,迢遥数里。中有山径,名曰主簿垭,当均房往来之道,山蛭为害,莫能着足。”这段话说明元朝这里已经叫主簿垭。
据《湖北省均县地名志》记载,古代盐池河镇产盐,当地曾设过征收盐税的“主簿官”。而在古代,武当口村是均州城通往房县县城的必经之路,这里曾经还有古栈道。解放后,老盐公路也由此穿过,南北均为“之”字型迂回弯道,历来为交通要冲。种种证据表明,武当口村曾设“主簿官”并非只是传说。
武当口村还流传着李时珍在这里采药的传说。在村中一陡峭悬崖上有个天然洞窟“太平洞”,洞里至今供奉着李时珍的塑像,另一处山洞中留存有石头垒砌的灶台,据说是他熬药时所留。这个传说难辨真假,但也说明武当口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