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两岸崇山峻岭赏官渡河美景,心情豁然开朗。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蒋辉 图/记者 刘成臣 报道:一说起竹山官渡镇,很多十堰人马上会把它与三国时期左右天下大势的“官渡之战”联系起来。官渡镇是官渡之战的主战场吗?它的地名如何得来?
据史料记载,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既然竹山的官渡镇与官渡之战并无联系,它的称谓又从何而来呢?当地老人介绍,因昔日官家设渡口于此得名。
古时,堵河上游叫南河,南河中部有个小河口为南岭,河西有个小街曰南岭街。相传一年夏天,上庸国派使臣过四川联系盐业贸易,途经南岭(即现在的官渡)时下起大雨,使臣一行被困南岭街对面的东岸无法过河。雨下了三天三夜,洪水几天后仍不消退。当地没有木船渡河,村中族长就派人砍竹子扎制竹筏,请识水性的人护送使臣一行渡过河去。
在南岭街住了几天,使臣深知当地山民渡水之难,便亲自画了一张渡船图样,又从官库里拨出银两,吩咐地方官照图打造,开辟渡口码头,以利来往行人。从此,当地人随口称此地为“官渡”,沿用下来就成了地名。后来索性把南岭街也改称官渡街,这一段河流也统称为官渡河。
关于这一典故,史料尚无考证。但是官渡自古就是竹山南部重镇,早在依靠水路交通的时候,这里商船上下穿梭,街上商贾云集,是古盐道的必经之处。
“官渡府、峪口县、田家坝是金銮宝殿,无事不到外国转。”透过堵河流域流传的这段民谣,可以想象出这里旧时的繁华。由此可见,官府在这里开办渡口倒也顺理成章。
如今的官渡镇,是人们旅游观光、寻奇探险的绝佳去处,被列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当地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民歌、民间故事、收藏、雕刻、剪纸等文化博大精深,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省地质公园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