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母龙庙
罗公庙石刻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通讯员 陈新永
罗公庙位于郧阳区柳陂镇卧龙岗社区旁边,地处举世闻名的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所在地青龙山地质公园脚下。清 《郧阳府志》载: “罗公庙在县西十五里。”这里交通便利,南接车城十堰中心城区,北临汉江和郧阳主城区,背靠福银高速公路。这里风景优美,人杰地灵。然而,很多不明就里的外地人把罗公庙称为 “锣鼓庙”。为了消除这一误解、明晰罗公庙的由来,笔者曾多次实地走访考察,大致情况如下。
罗公庙的得名
据柳陂当地人介绍,罗公庙是为纪念 “罗公祖师”而建造的庙宇。有关史籍记载:罗公祖师原名罗洪先,字达夫,汉族江右民系,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人。清朝文学家纪昀在 《乌鲁木齐杂记》中载: “剃头工所奉神曰罗祖,每赛会,剃工皆赴祠前,罗祖诞辰为农历七月十三。”《清稗类钞·农商业类》载: “理发师祖为——罗公。”北京白云观罗公塔的简介上说: “罗公为江西人,清初来京,到白云观常住……清雍正五年羽化,其神异朝野咸知,被清世宗敕封 ‘恬淡守一真人’,并命建塔以覆之,遂藏仙蜕于观东。”这里所说的塔,即今北京白云观东跨院内建的罗公塔,据说塔内藏有罗公遗蜕,至今仍有碑文记载。
据传罗公祖师于清朝初年金榜题名,被点状元。进宫后皇帝要招他为驸马,他说家有妻室,不能应招。皇后逼迫他与公主结婚,他又以育有儿女婉言谢绝。鉴于皇家多次苦苦相逼,罗公只好辞官归隐。罗公归隐期间,苦钻医学,精通医术,常采中草药为闽赣交界地区的百姓医治疾病;还为当地百姓消除了肆虐的瘟疫,一度被誉为闽赣地方的保护神。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罗公出家当了道士,入遨北京白云观中。传说,有一位皇帝头上长了疮,梳辫子时难受,他怀疑是梳头太监在捣鬼,一连杀了好几个太监。当时常住白云观的罗公,同情那些无辜的被杀者,他想办法做了剃头刀、刮脸刀和梳辫子用的篦子等洗头、梳头、理发工具,并研究出按、捶、推拿等一套理发的操作方法,让给皇帝梳头的太监学。传说罗公亲自为清朝雍正皇帝洗过头、理过发。此后,他发明的理发方法和工具传入民间,许多人学用这种手艺,获益良多。通过理发,一些人头上长的疮疤逐渐自愈。
精通医术的罗公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人们尊敬。罗公离世后,各地百姓感念其恩德,尊称其为 “罗公祖师”,塑像供奉,顶礼膜拜。
清朝乾隆初年,郧阳区柳陂人也建起庙宇、塑像纪念罗公。这庙宇就是后来的柳陂 “罗公庙”。
罗公庙的变迁
罗公庙、白鹤观都属于道教庙宇,罗公庙为白鹤观的子庙宇。传说清朝乾隆年间,柳陂白鹤观人满为患,观内居住人多、住房不够。为解决居住问题,需要扩建白鹤观。此时恰逢 “罗公祖师”羽化不久,各地都塑像供奉。于是,柳陂人就在白鹤观附近同时建造了罗公庙和母龙庙,两庙是对应建设的。母龙庙是为女道士建的居住场所;罗公庙是为男道士建的修习经文和居住的道院,也是百姓和剃头匠祭拜罗公祖师的场所。
《十堰地方文物志》载:罗公庙、母龙庙建成后,在清朝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柳陂人重修了罗公庙,扩大其规模。又于清朝道光年间,在原罗公庙院子前增建了戏楼,戏楼前台宽5.25米、进深3.18米,后台化妆房为三间台樑式建筑结构。
当地老人说: “罗公庙戏楼建成后,每逢过年过节和冬春农闲季节,有很多戏班涌入,排队演出,表演的戏种包括豫剧、秦腔、郧阳二棚子戏等。这些戏班来此演出时,邻近的郧阳区茶店镇、五峰乡,张湾区汉江路街办夏家店、茅坪等地的人们都云集罗公庙看戏,有时遇到了戏班子接连几天唱大戏 (长戏,如同现在的电视连续剧),围观的人就更多、更投入了。为了看完大戏,很多人几天几夜不退场,场面十分火爆。这时的罗公庙热闹异常,正因如此,罗公庙一度成为柳陂及周围百姓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和节庆中心。
随着时间推移,到了民国期间,中华大地战火连绵,许多地方土匪四起,横行霸道,很多道观被烧,道士被杀,道教活动遭遇劫难。罗公庙也不例外,连遭恶运。此时的罗公庙经历过一段传奇。据当地老人涂文斌介绍:1935年,罗公庙被土匪集团分支组织头目杨仇西霸占,他把庙内道士全部赶走,占据罗公庙长达9年。1944年,中共郧阳地下党员王少白、李光耀、余延兵等发动群众,与杨仇西展开激烈斗争,最终把其赶至汉江北岸的郧阳青曲,这时罗公庙才得以平静,周围民众日渐安定。接着人们把罗公庙的神像搬走,改建成罗公小学,由王少白任校长。从此,罗公庙渐渐成为柳陂镇的教育文化重地。
罗公庙的发展
二十世纪后几十年,罗公庙的变化日新月异。值得一提的有几件大事。一是1969年,当王喜富任罗公中学校长时,学校已发展成为跟读中学,具有初级中学规模,兼办高中班,学生人数较多,学校规模越来越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二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为适应教育形势需要,罗公中学又增办职业中专 (与原郧阳地区农业学校联办中专班),学校教学集初中教育与职业中等教育于一体,这成为罗公庙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三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金牛集团代管柳陂镇实行政企合一体制期间,罗公中学又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学校拆掉部分陈旧教室,新建了一栋四层教学楼,学校教学条件大大改善,在校生人数超过1000人,教师达50多人,该校的办学盛况又一次达到历史高峰。
二十一世纪初,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动工,丹江口大坝加高,部分地区被淹没,此时罗公庙处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范围内,位于丹江口库区蓄水线以下。正式蓄水后,罗公庙不复存在,成为库区的一部分。
虽然沉入湖底,但人们不会忘记罗公庙。现在有关部门还保留着罗公庙里的石刻,当地政府有意重建罗公庙,并把重建后的罗公庙与青龙山地质公园、建设中的武西高铁、韩家洲古战场、辽瓦店子夏商周遗址、郧阳汉江大桥、沧浪洲大桥、子胥湖公园、新建的白鹤观、卧龙岗光伏产业园等一批旅游景点结合起来,开发水上旅游资源,形成一个大规模、多类别的旅游圈,让罗公庙以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