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剑河淌大“道”(2)

时间:2016-12-01 14:49 来源:武当山旅游官方门户网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清晨,道士们在紫霄宫练功

此剑桥非彼剑桥

剑河的来源有传说成份,而剑河上有座剑桥确是实实在在的。

元代泰定甲子年(1324年),武当山高道张守清命其徒吴仲和、徒孙彭明德募资构造剑桥,“于斯涧之阳架岩筑室,截流飞梁,以便朝谒者深揭之忧”。

明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敕建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复扩建剑河桥,此后虽历经洪水之灾,但很快得到“修山军余”及道士的修缮。

剑河桥是武当山46座明代桥梁中规模最大的石拱桥,也是鄂西北地区现存历史最早的石拱桥,该桥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天一生水,洗心净浴”的道家思想。

巧合的是,在遥远的欧洲也有一条剑河,它是英格兰大奥塞河的支流,全长64公里。剑桥人说,没有剑河就没有剑桥。

据载,剑桥是英国人祖先徙往韦塞尔克斯狩猎的重要渡口。公元11世纪中叶,不列颠被诺曼底人征服,剑桥渐盛。

不久,欧洲传教士接踵而至,兴土木,建教堂,传播宗教文化,比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晚了近4个世纪。

1284年,彼得学院创建,成为剑桥第一所学院,1571年,各学院合并为剑桥大学,也比武当山当时中国最大的“道教学院”晚了一百多年。

英国剑河人水合一的水文化、自然流畅的水环境,以及散落两岸的难掩光芒的各类学院,特别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让几代中国人都惦记那条遥远的河流。

令人唏嘘的是,坐拥“世界文化遗产”殊荣,文化底蕴更加深厚的武当山剑河,曾一度水质污染,人水失和,让其蒙垢含羞,成为十堰治污五条不达标河流之一。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 单页阅读
(编辑:冯鹏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