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六郎关地名源自杨六郎?

时间:2016-11-30 10:02 来源:十堰晚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六郎库区青山环绕,碧波万顷,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游览观光。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冰客 图/特约记者 杨洪霞

在郧西县有一个叫六郎乡的行政建制,东与马安镇接壤,西与景阳乡毗邻,南与夹河镇交界,北与上津、店子、香口三个乡镇相连。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和文化的集镇,因其处于漫川关与夹河关的中心地段,故史称“中关”。这里还是金钱河的主要渡口,自古千帆林立,商贾云集,成为历史上主要的水运码头。

当地为何有六郎关的地名,行政建制为何叫六郎乡?是否与北宋的杨六郎有关?一直成了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记者采访了郧西县的民间文艺及文史专家赵天禄,请他就该地名的来源作一讲解。

六郎关地名传说为纪念杨六郎而取

六郎康家梁村依山傍水,风景如画。

在郧西县六郎乡流传的一个传说,几乎人人皆知。相传六郎关在宋代中期为“中关”,传说宋代保朝大元帅杨业第六子(人称杨六郎)杨延昭继承父位当了将军后,率百万大军驰骋东西,转战南北,从漫川关顺水下至夹河关,途经中关并将帅营驻扎于此。

杨六郎将军在中关驻扎,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使这里曾经商贾云集,物流繁盛,人们为纪念杨六郎将军给当地带来的繁荣昌盛和富足生活,便将“中关”改名为“六郎关”,一直沿用至今。就连距六郎关不远处的兵营铺,也传说为杨六郎在此带兵驻扎,后人开了饭铺而取名兵营铺。这些传说在出版的一些民间文艺集中均有记载。

历朝历代都在六郎关设置地方行政建制,并用此地名命名行政建制名。史料记载,自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起,六郎关一直设有行政建制,行政机构名称也一律以六郎而命名,先后有“六郎里”、“六郎堡”、“六郎甲”、“六郎联保”等。民国二十四年在六郎关设“六嵩联保”,辖六郎一带和嵩山北部,民国二十四年隶属上津辖区,改设“六嵩乡”,民国三十六年改设“六郎乡”。在此后的几十年中,行政机构虽经历了撤乡并区、撤区并社、撤社并区和撤区建乡等变革,但“六郎”这一地名作为建制名称却一直保留和沿用至今。这里究竟与历史上的杨六郎有无关联,似乎无可考证,但这里山川秀美,风光旖旎,优美的风景加上神奇的传说,自然为六郎这个地方赋予了更为神秘的色彩。

史料佐证六郎关明朝已经存在

史料记载,六郎关远在明朝已经存在。明万历《郧阳府志》卷二十、卷十七、卷六、卷五的《铺舍》、《关堡》、《山川》、《城池》等均分别记载“杨六郎关,(上津)县南六十里”。“六郎关渡,(上津)县南六十里”。“上津县,观军岭,县南十五里,杨六郎与蛮王对垒,在此观军。”据当地史学家介绍,明万历《郧阳府志》记载的“杨六郎关”、“六郎关渡”、“观军岭”为金钱河上的“六郎关”与杨六郎的关系找到一定的可考证据。

郧西县的民间文艺及文史专家赵天禄曾对六郎乡的地名来源做过深入的调查和考证,为此还专门写了《六郎关确是杨六郎把守过的地方》等多篇考证文章。据其介绍:在《郧阳府志》卷三《沿革》中记载,“宋代,上津属商州、陕西永兴军路管辖。上津后省入均州。”在《十堰历史建置考》(潘彦文著,2011年12月长江出版社出版)第十四章《宋朝》第二节《永兴军路》记载,“陕西路永兴军路,北宋熙宁五年(1072)分陕西路东部置、治所右京兆府(西安市),永兴军路辖州十五,十堰地域内有商州(治今商洛市)所辖的上津县(今郧西县上津镇)。”《十堰历史建置考》第十七章第四节、清《读史方舆记要》记载,“鹘岭关,郧阳府,上津县——鹘岭关,在县西北。又有草驮坪。宋南渡后与金人分界处也。”《十堰历史建置考》第二十章第六节《郧西县建置沿革》载云,“两宋时期,地属陕西路永兴军路(治长安)商州(治今商洛市)所辖。商州辖境内有上津县。上津县,县治今郧西县上津镇。”绍兴十一年(1141),与金人分界。自散关及淮水中流以北,尽割畀金,于是弃京西唐、邓二州。又割陕西商、秦之半,止存上津、丰阳、天水三县及陇西、成纪余地。绍兴十六年(1146),宋金以鹘岭关卓驮平为界。省丰阳(今山阳)入上津。隆兴二年(1164),丰阳、上津为金人领。(均来自《十堰通史》、《十堰历史建置考》)。

“从上述的史书记载,我们可以认为,鹘岭关是金与宋的分界线,作为宋代大将的杨六郎理所当然地要在此地把守边关,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史实。”赵天禄说。

地方流传民歌《创世歌》传唱杨六郎

据赵天禄考证:“除了上述的史书资料可以证明以外,还可以从民歌传唱和民间故事,以及从近年来的考古发掘中找到依据。”

据文史研究专家邹观禄、赵天禄收集整理主编,2006年7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被省民协专家认定为汉民族史诗的《创世歌》里唱道:

“北宋大将是杨业,杨家满门忠帝君,

大郎替了宋王死,保定宋王撑乾坤,

杨虎去把柳州战,马踏柳州一扫平,

三郎延庆为人民,幽州打虎救乡亲,

四郎曲线救民族,西夏国里招了亲,

五郎看破红尘事,佛祖庙里去修行,

六郎把守三关上,下退西夏镇辽邦,

七郎少年英雄将,芭蕉树下箭穿心,

八姐九妹齐上阵,杨门女将统大军。”

“《创世歌》是在景阳、上津、六郎一带发现整理出版的汉民族长篇史歌,她所传唱的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史歌故事,充分证明了杨家将的故事在这一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赵天禄分析,“将军石是杨六郎的化身,杨家将的故事在人们的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杨八姐大战绞肠关,负伤后的肠子堆起了雄伟的山关;杨八姐奇功一指禅征服十八罗汉,在罗汉寨上留下印记;杨六郎大战金兀术,制伏香花寨;杨金花大战金兵;漫川关和天河口的焦赞孟良寨都留下了血战金兵保家卫国的印迹。”赵天禄说。

赵天禄还列举了考古证据:“此外,在近年的考古发掘中,郧西境内近年出土的宋代的铜柄板斧、大刀、铜矛、剑、戟等文物50多件。在庹家湾遗址出土的除了春秋战国的文物外,还有焦赞孟良寨下的一系列兵器文物都是佐证。”

传说终归是传说,六郎关是否取自杨六郎一直是史学家们争论的话题,也曾有史学家提出质疑,六郎关的地名是否真的与杨六郎有关,已无从可考也无需考证。但据当地老人介绍,杨六郎不仅为这里留下了“六郎关”的地名,还留下了兵营铺、旱龙洞、云峰寺、观音垭、养生地、卧马池、吊钟垭、龙泉寺、鲶鱼背、香花寨、将军石等众多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和自然景点,却是不争的事实。

境内的陡岭子水库为这里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2万余亩的有效水面形成了四面环水的孤岛和一面环山、三面环水半岛,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如今,随着日月轮回,岁月更替,境内陡岭子水库蓄水后,六郎关街道沉入水底,但杨六郎的名字和把守三关的故事仍在当地流传,六郎关的名字也从明朝沿用至今。

(内容来源十堰晚报,转载须经十堰晚报授权)
(编辑:张黎黎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