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报道(12)

80多年前档案印证红军艰辛与伟大

时间:2016-11-21 10:03 来源:十堰晚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训令(资料图片)

1931年,蒋介石签批的“清剿”房县红军电文(资料图片)。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朱江 特邀撰稿 杨立刚 曾宏斌

在湖北省档案馆、房县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中,分别有一份蒋介石与国民党地方政府围堵红军的来往训令、电文。这两份档案资料,从侧面展现出红军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防死守和围追堵截,机智灵活地避实就虚,巧妙周旋,打破围堵,甩开追击;另一方面印证了毛泽东“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的豪迈宣言。

82年前的罕见“剿匪”训令

在湖北省档案馆里,有一份由国民党政府“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蒋介石、副司令张学良”发布的训令。

这份训令签发时间是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8月23日,要求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主席张群,对均县的杨万善“查案核办,具报为要!”

该训令全文如下——

《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训令》参字第576号。令湖北省政府主席张群:案据均县第五区联保主任彭正华等呈,略称:“杨匪万善罪大恶极,混编为保安中队,吁恳拒抚痛剿,以安闾阎”等情。据此,合抄原呈。令仰该主席查案核办,具报为要!此令。附抄原呈一件。靖绥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关防(印)。总司令:蒋中正;副司令:张学良;赛宗汉监印。中华民国廿三年八月廿三日。

农民武装首领与红军接触引国民党不满

1932年4月,国民党政府特任蒋介石为“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何应钦为“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这是“剿总”名称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历史上。“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设在武汉,下辖左、中、右三路军,负责进攻共产党领导的鄂豫皖苏区。1934年1月8日,张学良回国后就任副总司令。1933年8月,“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撤销;1935年2月,“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撤销。红军长征达到陕北后,国民党政府又于1935年11月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

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和鄂西北革命根据地,是由“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负责“围剿”的,均县(今丹江口市)的杨万善就在其中。

杨万善是均县农民暴动的领导者。1927年到1935年期间,他带领均县六里坪一带的农民抗税抗捐,除暴安良,杀死了多名国民党区长、保安团(队)长。

穿越时光隧道,回到80多年前的那段风云岁月。1931年,贺龙率领的红三军来到均县,杨万善主动与红军联系,派部下送猪肉、大米慰劳。在贺龙的引导下,杨万善成立农民红色赤卫军,红三军赠给其一部分武器弹药;在武当山地区,他配合红三军抗击国民党军队,打了几次胜仗;河南土匪张恒金部在均县杀人放火,杨万善带领队伍将其撵跑;均县第六区区长余积盛父子横行乡里,为非作歹,被杨万善部下杀死……杨万善的队伍,逐渐成为反抗国民党暴政的革命力量。

红军走后,国民党湖北省保安处多次谋划收编杨万善的队伍,但他不为所动,随后又派人暗杀,也未得逞。为此,国民党地方区、县官员对杨万善恨得要死、怕得要命,他们极力主张“拒抚痛剿,以安闾阎”。

于是,就发生了彭正华等7个联保主任,联名给蒋介石写呈书的事情。

彭正华等人在《呈为惯匪肆虐,民怨沸腾,吁恳拒抚痛剿,以安闾阎事》的呈书中这样写道:“该匪始以红枪会与驻军、保卫团为仇,杀死团丁黑功吉,焚毁团总黑明智房屋。嗣受赤匪贺龙之勾结,乘间串的枪弹多件。继经张恒金匪部收编,即暗唆其党羽杀死第六区区长余积盛父子……”

杨万善先后惩办多名恶霸地主

史料显示,彭正华等7个联保主任呈书有1200多字,他们站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立场上颠倒黑白,对杨万善领导的农民武装进行污蔑。

杨万善生于1900年9月11日,系六里坪镇马家岗村人,世代务农兼编织扎腿带子为生,幼年读过两年私塾。辛亥革命以后,他和同村青年经常在一起学习武术。杨万善曾到过武当山、房县、汉口、长沙等地拜师学武,武艺高强。

1927年春,驻军周府庵的国民党第八师索款派烟捐,逼得老百姓不能安生。杨万善领导红枪会抗税抗捐,同驻军和保卫团多次进行斗争。

在红军时代,杨万善的事迹可歌可泣。这期间,他建立武装,反对土豪劣绅,除暴安良,先后惩办民愤最大的民团队长李万林、国民党均县草店区区长张兰轩、肖川区区长黑明智、六里坪团总李老贡等恶霸地主;抗击过危害当地百姓的国民党军第8师、51师、82师等部队;带领群众赶走占据均县多年的匪军张恒金部和土匪老王太部,保境安民,受到穷苦百姓赞扬。

奋勇抗击的农民自卫团

湖北省政府主席张群对蒋介石的训令不敢怠慢,他多次与驻鄂绥靖公署主任何成浚、保安处长范熙绩、驻军容师长、专员关麟书和均县县长华文选等研究对杨万善的处置办法。

当时,对如何处置杨万善,各方实力派官员莫衷一是。

于是,张群曾对“剿匪”总司令蒋介石书面报告说:“查此案,前据该主任迳呈,当经令饬该管区闻专员查明核办报夺。嗣后据该县县长华文选呈,以至何主任转报容师长云:以杨万善部剿则劳而无功,抚则方法较多。请饬点编,保存原有名义,并以该杨万善狡悍成性,不知能否就范等情,请示前来。复经指令,俟候令行,该区专员并案查核办理……”

杨万善当时有2000多人、上千条枪,在均县西南部的群众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地方政府轻易不敢对其动武。后来,在“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蒋介石的训令下,湖北省政府主席张群等人经过谋算,决定协调驻防的国民党军队对其实行武力“围剿”。

1934年冬到1935年春,国民党地方政府在国民党军第51师和第65师的协助下,分两次袭击杨万善的农民自卫团。杨万善率部与敌死打硬拼。因损失惨重,内部发生动摇,营长冯兰亭投降国民党,不少士兵离队回家,只有杨万善带领一部分主力坚持抵抗。

后来,杨万善带领余部在均县小狮子沟、竹溪县关垭等地遭数倍之敌包围。为保存力量,杨部武装分散突围。1935年,杨万善携家人前往陕西居住;1959年,杨万善在陕北延安黄龙县逝世。

85年前的蒋介石“清剿”电文

无独有偶。在房县档案馆,有一份蒋介石签批的电文。批复时间是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14日。

电文中,一共提到了4个人:一是时任房县教育局长、省教育厅咨议杨嗣震。可以直接向上呈文的杨嗣震是房县西街人;二是红三军军长贺龙;三是鄂豫边界悍匪张连三,曾任奉鄂军襄阳镇守使,1927年与溃兵合作,称为“十大队”,共5000多人,在房县烧杀抢掠达10个月,后被国民党收编,任旅长;四是时任国民党51师152旅旅长的李柱中。

杨嗣震在电文中,向蒋介石报告贺龙在房县的消息。蒋介石得知消息后十分震惊,立即派兵“清剿”。

“这些尘封的档案资料,展现出红军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防死守和围追堵截,机智灵活地避实就虚,巧妙周旋,打破围堵,甩开追击,使国民党反动派‘追剿’计划彻底失败。”十堰市档案局局长欧阳立指出,历史档案也充分印证了毛泽东“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的豪迈宣言。

十堰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桂柏松认为,通过研究这批档案资料,不仅反衬出当时红军队伍所处的极其艰苦条件和艰难环境,还展示了工农红军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卓绝的战争史书,“更为重要的是, 突出和表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内容来源十堰晚报,转载须经十堰晚报授权)
(编辑:吴忠斌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 湖北口回族乡:一张红军传单 藏着一个故事

    鄂陕交界的郧西县,素有“秦之咽喉,楚之门户”之称,也是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在郧西,有一张传单特别珍贵,历尽烽火岁月,依然保存完好,上面的字迹仍清晰可辨,这张传单不仅阐述了什么是红军,还详细介绍了红军部队的作风。

    2019-10-29 09:26

  • 湖北日报:浴血撒火种——追寻红军在郧西的长征足迹

    从1934年12月到达至1937年全部撤离,红二十五军以郧西为核心区,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红二十五军历经长征,部队人数不减反增,并成为最早到达陕北的红军队伍,被毛泽东称赞“中央红军之向导”“为革命立了大功”。

    2019-08-09 09:08

  • 新华社记者郧西追寻红军宣传单背后的长征故事

    这是一张历经烽火岁月的宣传单,如今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张《什么是红军》的宣传单,15行、不足500字,语言通俗易懂,将红军的宗旨、任务及有关政策,阐述得一清二楚。鄂陕交界的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素有“秦之咽喉,楚之门户”之称,也是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记者一路走来,追寻这张红军宣传单背后的长征故事。

    2019-08-06 08:32

  • 军店镇教育系统组织党员赴红军烈士陵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2018-11-27 08:34

  • 云岭之战: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在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里,1932年至1936年,红四方面军、红三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先后途经郧西,传播革命火种,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2017-11-17 11:25

  • 贺龙与农民杨万善的故事

    在丹江口市六里坪镇,1931年红三军军长贺龙与当地自卫团团长杨万善的故事,至今仍被当地群众口口相传。

    2016-10-28 07:37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