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通讯员 卢波 报道:9月底,笔者在竹山县上庸镇吉鱼村许家沟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看到,建筑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一栋栋新楼房即将完工。
“我马上就要搬到新房了,以后买东西、送孩子上学都方便。”吉鱼村6组贫困户杨志友看着即将完工的新房高兴地说。杨志友家在山坡上,出行十分不便。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他基本不花钱,就能在靠近公路边的安置点选定一套100平方米的安置房。
为帮助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庸镇探索扶贫搬迁 “两定”法:按照贫困户意愿定搬迁安置点,同时兼顾城乡规划、交通、产业、地理等因素,因地制宜,引导贫困群众向集镇、中心村搬迁;以户籍人口定安置面积,以 “保障基本、安全适用”为原则,按照住房面积人均不突破25平方米的标准,统一建设标准、建筑风格、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安置房,让家住深山的446户贫困户搬出“穷窝”。
如何让贫困户既能搬得出,又能稳得住、能致富?该镇依托生态旅游、生态养殖、生态茶叶、劳务经济四大产业,根据贫困户家庭情况制定脱贫措施,打破区域限制,让贫困户在安置点居住,在合作社打工,让贫困户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上庸镇红庙村3组61岁的李家主,儿子得白血病去世后,留下一个12岁的孙女跟着他们老两口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去年底,他家被列为贫困户,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该村集中安置点选定了75平方米的安置房。
房子解决了,没有致富门路是李家主的一大难题。今年2月,该村党支部书记鲍升树注册成立了群信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加入。李家主加入合作社后,通过务工,每年可收入6000余元,三年后还将获得分红2万余元,加上政策奖励7000元,他家顺利脱贫不是难题。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仅是改变贫困户的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帮他们找到脱贫致富门路,让他们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该镇党委书记李金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