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荣虹:用汗水浇灌山乡文艺之花

时间:2016-07-20 17:41 来源:十堰晚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六里坪镇文化活动丰富,舞龙活动吸引众多群众观看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方元 特约记者 石文轩 通讯员 张朝峰 朱秉华 报道: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文化站站长郑荣虹,一位普通的女干部,却用青春在山区乡镇默默耕耘,用辛勤汗水浇灌培育出一朵朵山乡文艺之花。如今,六里坪镇村村有一个文化舞台、一批中心文化户、一组文化墙、一支文体活动队、一个传统狮子龙灯队……

几十年“播种”文化,她收获了领导的嘉许,群众的称赞。她先后荣获“湖北省优秀文化站站长”、“丹江口市优秀十星级共产党员”、“春节文化活动先进个人”等各种奖项20余个。

精心排练广场舞拿下全省二等奖

2015年9月22日至23日,“文化力量·民间精彩”湖北省第二届群众广场舞展演在武汉体育学院举行。由十堰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选送的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姐妹花”广场舞队代表十堰市“乡镇青年组”参加全省第二届群众广场舞展演大赛,因整体编排完善、合理,符合时代正能量特点,舞蹈动作流畅,表演形式新颖,具有较强动感和视觉感染冲击力,而且参赛演员精神饱满,动作整齐到位,“姐妹花”广场舞队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最终由来自中央电视台的编导、国家级舞蹈家及省著名舞蹈家组成的7名专家评委团,根据评分标准,对《走向复兴》节目打出9.492的高分,“姐妹花”广场舞队喜获二等奖。

对于农村群众来说,文化站就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土生土长的郑荣虹深知山区群众文化生活单调、落后的状况。“群众喜爱什么样的节目,群众最迫切得到什么样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就搭建什么样的舞台。”郑荣虹说。她决定先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入手。虽说万事开头难,可一说起村镇文化活动的开展,郑荣虹就特别来劲。

随着近年来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广场舞在全镇各个角落悄然兴起。一到傍晚,这儿一群,那儿一组,或几十人或上百人在音乐的伴奏下跳着、唱着……郑荣虹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心里也有了自己的“小算盘”:她把这些热爱跳舞的人分为两类:一类纯粹是以健身为目的,伸伸胳膊扭扭腰,这些人可以就近跳;另一类想跳得更好,对舞蹈有更高的要求,就集中到镇文化广场去跳。这样各自都找到了不同的需求,文艺骨干也培养起来了,自己组织活动时岂不是更容易?打定主意后,郑荣虹就去向镇领导汇报了自己的设想。于是,镇政府在文化广场搭建了一座舞台,购置了一套大功率音响设备和一套锣鼓响器,组建了“姐妹花”舞蹈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给“姐妹花”舞蹈队辅导《走向复兴》广场舞时,痴迷文化体育活动的郑荣虹骨子里始终透着一种不服输的性格,有时针对一个动作,她要重复排练几十遍,一天下来,嗓子都喊哑了……

镇级文化站单位小、人手少,但工作任务一点都不少。包括文体活动的组织开展、文化市场的管理规范、文物保护、非遗保护、农家书屋和农民健身工程的建设等,千头万绪。上面十条线,下面一根针,每一件都得亲历亲为。如今,该镇20个行政村都建有农家书屋、体育健身器材、文化广场、电子阅览室,近一半村成立了舞蹈队,集体购置了音响设备。文化站还设有图书室、阅览室、舞蹈培训室、文化资源共享室,该镇的两个大型文体广场更是达到了承办各种市镇级大型文体活动的标准。

郑荣虹常说:“群众要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就得比别人更优秀。”不会的就学,要干就干好,作为文化站长,吹、拉、弹、唱虽做不到样样精通,但诸如唱、跳、写、主持节目这种事,想难也难不倒她。

挖掘民间艺术瑰宝保护“非遗”

上世纪80年代初,原文化站站长李征康着力挖掘伍家沟民间故事,使得被历史尘埃淹没的民间文化瑰宝得以“复活”。2006年,伍家沟故事村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六里坪文化站在前几任站长的经营下,已经有点名气,尤其是老站长李征康老师在民间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对于弘扬民俗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唯有虚心学习,才能继续传承和保护好伍家沟民间故事。郑荣虹认识到,传承最主要的还是人,关键是要注重人才培养和阵地建设,确保农村“非遗”项目的“香火”不断。为此,她深入农村查访、挖掘民间故事传承人,在此基础上,积极培养新一代传承人,使之后继有人。同时,发挥好文化站的阵地作用,利用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学校、伍家沟故事堂等场地,经常开展各种“非遗”项目展演比赛,确保民俗文化人才有自我展示的舞台。

对六里坪镇的全国故事大王罗成双,故事传承人罗成贵、李天有、罗成理等人,她更是关爱有加,有针对性地落实保护措施和福利待遇……在“全省民间故事表演赛”中,罗成双、李天有、罗成理分别获银奖、优秀奖和民间艺人二等奖,通过连续举办十七届“伍家沟故事大赛”,使民间故事能够走出大山,被更多的人们了解和欣赏。

郑荣虹还积极挖掘、保护辖区内的其它非遗项目,在她的努力和带领下,通过实地采风、录像拍照、考察研究、走访民间艺人、调阅文献资料等措施,由她牵头挖掘、申报的财神庙水兽灯舞于2012年被列入十堰市非遗项目;二转摔跤、小脚灯、凤凰灯舞等一批面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得以恢复,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一批“国宝”、“市宝”成功入选非遗项目,擦亮了六里坪文化品牌,丰富了六里坪文化内涵,提升了六里坪文化魅力。六里坪镇的民间文化呈现出“全民皆文化,老少齐上阵”的可喜局面。

为了不耽误工作推迟几个月做手术

郑荣虹说:“镇级文化要始终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重在抓文化精兵强队建设。”

六里坪镇精心组织艺术水准较高、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表演活动,用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占领当地文化高地。同时,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引领文艺爱好者共同投身到六里坪的文化建设中。

2014年6月,镇上组建了一支35人的队伍,准备去丹江口市参加广场舞比赛,郑荣虹亲自任教练、指挥。每天早上6点,她总是第一个到广场,选好点,准备好音响……

“这是一群纯粹的广场舞爱好者,没有工资报酬,却能随叫随到。”郑荣虹欣慰地说道。

由于郑荣虹要求严格,每一个动作需要重复训练,时间久了,有人抱怨,也有人懈怠。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30多个女人在一起,管理难度可想而知。郑荣虹背地里叹息过,流泪过,尽管受了不少委屈,但她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永远是灿烂的笑容,响亮的话语。

动作规范,队形整齐,节拍精准,一遍遍示范,一次次重复,整整三个月训练下来,让本来就苗条的她变得越发纤细了,原本白皙的脸被晒成了“高原红”。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支35人的队伍终于在当年举办的丹江口市广场舞比赛中,以整齐流畅的动作、新颖的表演形式、良好的精神风貌,斩获一等奖桂冠。

连续排练的疲惫使郑荣虹病倒了。那年7月4日,她住进了医院,并且做了一个不小的手术,这个手术原本打算在年初就要做的,可为了不耽误工作,就推迟了几个月。当年8月底,六里坪镇要举办广场舞比赛,在家休息还不到一个月的郑荣虹得知消息后立马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了比赛的筹备活动中……

她既是台前的主持人,又是幕后的导演和策划人。这场由13支代表队近300人参与的广场舞比赛圆满结束了,可原来一直很注重自己仪表的郑荣虹,这时却手捂着腹部动过手术的伤口,原本清脆响亮的声音此刻也变得虚弱无力,多说几句话就气喘吁吁,由于她过早地投入到赛事筹备当中,致使身体在手术后一直都没有复原。

镇上的老百姓常说,文化站站长是六里坪镇的名人,所有的文化活动她都在场。郑荣虹笑道:“回想起这25年来的工作经历,只要能给群众带来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镇上要求文化站每月开展一次全镇性的文体活动,在郑荣虹的精心组织下,实际上已达到了半月一次。

在她的带领下,六里坪镇文化站先后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财政厅授予“山区一级文化站”、“全省服务农民基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六里坪镇获得“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等称号。

看着那么多奖状、荣誉证书,郑荣虹自豪地说:“将青春献给我热爱的文体事业,我无怨无悔!”

(内容来源十堰晚报,转载须经十堰晚报授权)
(编辑:鲁巍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