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房县“飞行队”队员整装待发,前往外地捉拿夏四少。照片右三为陈绍礼。
1953年时的陈绍礼。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章新俊 通讯员 余策星 散钰泽 报道:在房县档案馆,珍藏着一张“飞行队”队员赴川剿匪前的合影,其中有一个就是陈绍礼。今年86岁的陈绍礼是捉拿匪首夏四少如今唯一健在的房县“飞行队”队员。
房县解放了两次
1949年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赓)谢(富治)部队根据中央指示,南渡黄河,挥戈西进豫鄂边境地区。
1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陕南军区三个团——刘金轩的36团、十七师54团和梁立生部队的一个团共一万多人侦察得知,房县只有敌人的武装三四千人。谁知等到了房县一交火,房县还有国民党199师的两个团正规军。这一仗打了三天两夜,到了1月10日,国民党199师师长带着队伍逃到了四川,房县第一次解放了。但是,当时政权并不稳定,隐藏在四乡的土匪队伍到处捣乱,抢劫、杀人、劫法场,还攻打区政府。
房县一解放,解放军挥戈西进解放竹山、竹溪去了,房县土匪又杀了回来,夺取房县城,杀了为共产党办事的杨远舫父子。刘金轩的36团又杀回来,第二次解放了房县。
针对土匪捣乱,房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县中队,区干部招募民兵配合解放军剿匪。
参加“飞行队”抓土匪
陈绍礼初中毕业,当时20岁,正好赶上新社会,他积极参加宣传队。1950年3月,在全县组织参军的热潮中,他报名参加了区干队。
他记得,加入区干队后,第一仗就是去增援青峰镇打土匪。陈绍礼拿着一支梭标枪,身背四百发子弹,大半天时间跑了几十里到达青峰,把子弹送到青峰区委书记王宜南手中。王宜南马上把他安排到追剿土匪的队伍中。初次接受任务,就完成得十分圆满,陈绍礼受到了表扬。
在解放军和县大队、区干队相互配合的打击下,土匪纷纷逃往深山。据群众报告,土匪头子何侦元、国民党十八旅旅长夏四少被打得只剩了一个光杆司令,逃往了四川。
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省军区组织成立“鄂西剿匪指挥部”。以独一师及竹溪、竹山、房县三县独立营分布于鄂西九个县的边缘地区,组成“九道梁重点剿匪区”,开展驻剿和重点会剿。
1950年5月初,九道梁地区独一师三团在四川巫山(现为重庆所辖)部队配合下,越界剿匪,将窜扰于边界之匪击溃。之后,独一师又与四川万县 (现重庆万州区)军分区组成了两个剿匪联合区,统一组织部队行动,先后以奔袭、搜剿等手段,迫使土匪头子谭英甫投降。同时,房县独立营和各区干队还组织了5个飞行小组 (简称 “飞行队”),配合当地民兵先后从四川、陕西抓捕土匪。
获“人民卫士”称号
陈绍礼记得,1950年6月,县长王伯华亲自组织了一批年青力壮、有吃苦精神的“飞行队”去押土匪,捉拿土匪头子,他也被选中了。临出发时,王伯华还亲自为他们“飞行队”拍了合影照。
陈绍礼是11个人组成的“飞行队”中的一员。日夜兼程,三天跑了四百二十里路,一直撵到四川巫山县(现属重庆),在解放军的配合下,捉住了国民党保安团团长何侦元、国民党十八旅旅长夏四少,并顺利押解回房县。
陈绍礼机智勇敢,把敌人押回房县以后,当时的房县县长王伯华报请陕南军分区批准,授予陈绍礼“人民卫士”光荣称号,为他披红戴花,并奖励他一支步抢。从此,陈绍礼正式当上了房县公安局的一名警察。
1951年6月,陈绍礼调到郧阳公安处驻教队工作;1953年元月,陈绍礼南下调往广州公安部门担任教导员;1954年8月,陈绍礼转业到广东省丝绸公司。后来,担任广东省蕉岭县百货公司副主任。1966年,陈绍礼全家搬回房县居住。后来,陈绍礼在房县贸易公司就职,直到退休。退休后,陈绍礼一直读书写字,练书法,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