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榨油工艺如今难得一见。
安家河村核桃树硕果累累,快到收获的季节了。
安家河村洁净宽敞的水泥路,整齐的绿化带,让人感觉清爽。
□路线:十堰市区—十漫高速—郧西县城—黄石梁大桥—安家乡安家河村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谢媛媛 实习生 熊晓君 图/记者 吕世银
7月中旬,夏意浓浓,记者走进郧西安家乡安家河村,洁净宽敞的水泥路,绿树成荫的农家院落……感受到的是无处不在的淳朴民风和田园美景。这里既有远近闻名的优质核桃,也有传承百年的古老榨油坊……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小村落里,你能一站式体验到乡村美景美味和传统民俗。
采摘美味:安家核桃皮薄肉多
每年八九月份,安家河村都会热闹起来。南来北往的人都只为一样果子而来,那就是安家核桃。“核桃压弯树,种壳薄如栗,取仁一整个,含油七成多”,这是外界对安家核桃品质竖起大拇指的缘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风物。位于秦岭南麓的安家河村拥有优越的环境——深厚的黄土层、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优质的核桃,安家核桃果实个大、均匀,果形匀称,果壳色泽好,肉质肥厚细腻,吃起来香脆可口。该村已有200多年核桃栽培历史,如今这里共有300余亩核桃基地,每年出产核桃达50吨。经过长期的人工栽培,安家核桃凭仁白、味香、营养丰富等特点,成为远近闻名的优质核桃。
盛夏时节,行走在安家村中,只见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随处都能看到随风摇曳的核桃树,闻到家家飘出的核桃香。放眼望去,湛蓝的天空下,郁郁葱葱的核桃林在山丘田野间铺展开,真是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在这炎炎夏日钻进百亩核桃园,空气里弥漫着青核桃的清香,感觉惬意而凉爽。走近一看,不由得惊讶,青绿色的核桃果实累累,挂满枝头,个个如青梨般大小。
再过一个月,便是收获的季节,打核桃是一项颇有趣味的活动。游客可走进当地人家,同他们一起体验一把丰收的喜悦。但要特别留意打下来的核桃,稍不注意,手上、身上便要留下这山野间的痕迹和颜色了。采摘期间,不但能收获好吃的果实,还能品味安家河村自然、古朴的美景,感受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体验非遗:手工作坊百年古法榨油
山歌不唱哦伙哟悠喂伙嗨,冷呀哀哀也呀,水井不淘咿哟伙悠哦伙嗨,长青哦苔哟悠伙嗨。”
一根4米长的撞杆,系上两根红绫子悬挂于屋顶,在3位工人奋力推动下,撞击木龙(榨身)上的木楔,发出“咣当咣当”的响声。还有的师傅们光着膀子翻炒油料,用龙须草包成麻饼,一饼饼放到古榨上。开榨时,师傅们铆足劲儿,和着刚劲有力的榨油号子,把撞杆一遍一遍地撞向木楔,撞得越响出油就越多,在“隆隆”的木榨声中,浓浓的油香味也随之弥漫。
这是在安家河村的申氏榨油坊中看到的场景。油坊主申定宇介绍,申氏榨油技艺在清代就闻名陕南、鄂西北,距今约有300多年历史。去年,申氏榨油技艺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氏榨油坊还原了这种古老的榨油方式,游客在这里不但可以目睹古老技艺的精妙,还能亲自体验榨油的过程。
据介绍,这种古老的榨油技艺,主要采用人力撞榨的方式,直接从原料中挤压出油,不施用任何机械手段,每个环节都是手工完成。榨油的操作流程有十余道工序,分别为精选油料和去除杂物,油料一次烘炒,将熟料弄碎,再次蒸炒,包裹装榨,加压榨油,过滤沉淀。用传统的方法榨油虽然出油低,但味道纯正、营养丰富。油料采用安家乡村的特产核桃和芝麻,榨出的油色泽金黄、醇香可口。游客可以带一些自己亲手榨出的核桃油、芝麻油尝一尝。
在油坊中,还能看到古老的竹编油桶、木锤、旧时卖油翁的斗笠、蓑衣、油壶。伴着悠扬的榨油号子,看着油锤飞舞,仿佛时光倒流回百年前,让你体验到古老的文明。
寻觅清凉:夏日避暑好去处
走进安家河村,只见蓝天、河流 、峡谷,漫山遍野的绿树随风摇摆,山野的轻风抚弄着核桃林,带着绿意的低语仿佛古老的吟唱,在火热的盛夏赐人间一方清凉。由于地处山野之中,昼夜温差大,这里成为盛夏避暑的好去处。
安家河村并不是很大,从村东走到村西只需十多分钟,但风景很美。村前一条小河潺潺,村庄两旁则是连绵不绝的崇山峻岭,四季常绿,野花竞放,姹紫嫣红,点缀在村庄的周围。在老街上走,农家生活的悠闲让人心动。河边有绿道、游步道,或散步,或骑车,游客可以在这里慢慢走,慢慢看,慢慢呼吸。在村中心的民俗一条街,不仅可以体验古法榨油,还能亲眼看看土法酿造苞谷酒、石磨磨豆腐,中午可以在街上的农家乐用中餐。
这里峡谷错落,虫鸟低鸣,置身其中,宛如清凉世界。骄阳好似一抹错觉,每一个细胞都因在倾听着大自然的细语而感到惬意。燥热的夏天,不如到安家河村小住,一双布鞋,一壶清茶,就着田间绿蔬和山中野味,做几天闲人,寄情于山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