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乡村文化大舞台

—— 竹溪县乡镇文化建设掠影

时间:2016-05-31 08:06 来源:十堰日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向坝民歌艺术团在广场表演歌舞

 丰溪镇映山红群众艺术团演出现场

汇湾镇皮影戏表演

群众自娱自乐

泉溪镇群众广场舞展演现场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文/图 特约记者 周明鑫 通讯员 邓才民 赵友志 报道:5月25日至27日,全市乡镇文化建设现场会在竹溪县召开。会议期间,竹溪县向坝民歌、丰溪镇的映山红群众艺术团、泉溪镇的泉溪花鼓、汇湾镇的曾家寨景区等,令来宾耳目一新。近年来,竹溪县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全民文化,越来越多的群众走进身边的文化场馆,感受现代生活的绚丽多彩。

突破困局,实现“两个创新”

创新机制体制,建强乡镇综合文化站。2005年,伴随着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竹溪县乡镇文化站转变为“以钱养事”。改革触及到了文化站人员的切身利益,各种矛盾叠加显现,工作难以开展。在实际工作中,竹溪县在不违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精神的前提下,提出“不改职能改机制、不丢阵地抓阵地”的改革思路,守住文化站基本“家底”,推行“人员统一调配、资产统一管理,经费集中核销、工资全额预算”的管理运行机制。

在机构设置上,竹溪县保留乡镇文化站,加挂“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牌子,资产、业务、人事、工资由县文体局参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在队伍建设上,采取财政供养一批、项目解决一批、行政干部兼职一批的办法,多途径充实乡镇文化站队伍。在运行管理上,建立了“以钱养事”机制,量化考评标准,年终对照考核。同时,建立经费集中核算机制,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及其他经费支出均采取报账制,保障了乡镇文化站事业经费的规范使用。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和机制创新,乡镇文化站困局得到破解,工作平台和阵地得到固守,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作用得到体现。

创新组织设置,探索建设乡镇文联。针对乡镇文艺人才偏少、文艺活动基础薄弱的实际,竹溪县按照“接地气、赢人气、出特色”的要求,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办法,率先在汇湾镇进行文联组建试点,2015年全面启动,现在全县15个乡镇均建立了文联机构:由乡镇党委宣传委员兼任乡镇文联主席,依照文联章程选举产生的文联班子由乡镇党委行文任命。乡镇文联建设必须达到“五有”,即有组织机构、有办公场地、有文艺活动、有工作计划、有保障措施,所需工作经费由乡镇政府支持解决。在此基础上,围绕乡镇特色,组织开展地域文化研究、传承和创作等系列活动。向坝乡文联成立向坝民歌研究会,以向坝民歌的传承和保护为重点组织开展民歌赛、民歌会等活动;汇湾镇文联成立了贡茶文化研究会,依托贡茶故里,发掘梅子贡茶的历史文化;蒋家堰镇则以寨堡文化为方向,成立了寨堡文化研究会。这些文化研究会聚集了乡镇文联的人气,扩大了创作队伍,丰富了乡镇文联的工作内容,使许多沉睡的地域历史文化得以重放光彩。

抓平台建设,搞好“三个提升”

提升文化场馆设施建设水平。为适应城镇化步伐加快的新形势,该县着力解决县城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的矛盾,先后实施了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资4500万元,新建可容纳万人活动的县广场公园1个;投资1000万元,建成26640平方米的塑胶运动场。今年下半年,该县“两馆一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将建成并投入使用。该项目总投资7000多万元,占地50亩,可满足县城10万居民读书、看报、健身和文化娱乐的需求。

提升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服务功能。针对村级文化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竹溪县在村村建立农家书屋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十星创建,以建乡村文化广场、乡村讲堂、乡村少年宫为重点,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条件。采取财政扶持、项目捆绑、社会帮扶等办法,建成乡镇中心广场15个,乡村文化广场182个,文化活动室293个,乡村少年宫53所。依托各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设乡村道德讲堂、科技讲堂、法制讲堂、健康讲堂,聘请专家作辅导、邀请模范作示范,打造传授新知识、培育新农民的学习平台。

提升公共文化免费服务质量。竹溪县根据群众需求特点,主动顺应信息化潮流,在做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同时,大力推进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现了县有支中心、乡镇和行政村都有基层服务点的目标,通过共享工程,年服务群众10万人次。同时,充分利用好流动舞台车、机动电影队、汽车图书馆等文化资源,常年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服务活动,流动舞台车每年下基层演出100场次以上,山二黄展演中心被中宣部授予“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抓活动引领,繁荣“四大文化”

竹溪县把“富口袋”与“富脑袋”紧密结合,把“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效对接,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培育“四大文化”,促进内修人文,推动精准脱贫。

节日文化有声势。充分利用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有效调动群众参与文化的热情,丰富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特别是春节期间,各地组织开展船灯、彩狮、花灯、腰鼓等传统民俗展演,30余支表演队活跃在广大城乡,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楹联书写价值观”、“文艺抒发中国梦”、“剧目唱响好声音”等活动成为节日亮点,“迎元旦万人长跑比赛”、“春节万人民俗大巡演”等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广场文化有亮点。以“广场大家乐”、“乡村大舞台”为主阵地,组织广场舞大赛、竹溪好声音PK、“秦腔楚调”民歌赛、农民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着力打造本土文化,满足不同层次群众文化需求。全县每年举办大型广场文化活动4次以上,现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全县“文化力量·民间精彩”群众广场舞集中展演活动,并荣获全市三等奖、全省“优秀奖”。各乡镇充分发挥乡村文化广场阵地作用,发展春常在、映山红等社会文艺团队59支,引导群众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地域文化有特色。近几年,竹溪县充分发挥县乡文化、文联组织作用,加大地域文化挖掘和保护力度。“桃源画廊”荣获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奖”。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二黄和省级非遗项目向坝民歌为重点,编排了山二黄乐舞《清风荷香》、山二黄传统剧目《清风亭》等作品,创作了《客到向坝不想家》、《哥哥你渴不渴》等一批民歌精品,把传统歌舞搬上舞台,让群众唱家乡歌、跳家乡舞,增强文化自信。特别是创作的山二黄大型古装悲喜剧《爹爹你挂墙头》荣获第二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最高奖项优秀演出奖。今年又邀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一级编剧忽红叶以带着公公出嫁的农村妇女王大枝为原型,创作一部彰显核心价值观和精准扶贫主题的现代山二黄戏剧,在城乡巡回演出。同时,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溪蒸盆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关垭古长城、曾家寨为代表的寨堡文化也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家风文化有品牌。着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竹溪县大力弘扬发展家风文化。三年来,通过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以慈孝文化为重点,组织文化工作者整理族规族训、书写家训牌匾、收集家风故事、传唱家风歌曲,开展“最美家庭”、“十大孝星”等评选活动,家风文化延伸到学校、家庭、机关、社区和企业各个层面,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编辑:鲁巍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