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杨洪霞 报道:初夏,记者走进郧西县香口乡好香口蔬菜基地看到,种植着黄瓜、薯尖菜、四季豆、辣椒、茄子等蔬菜的大棚紧密相连,果菜飘香,生机盎然。菜农们正在忙着田间管理、采摘装运,美丽乡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不要小看这片大棚,100亩大棚年可产蔬菜500余吨,产值100余万元。这些菜都直销给寿康永乐、新合作、丰融等超市和蔬菜批发市场。”正在大棚里摘菜的香口乡上香口村菜农郭喜吉告诉记者。
今年57岁的郭喜吉是香口乡蔬菜种植大户。2010年,他流转了村里的100多亩“撂荒地”建起蔬菜基地,种起大棚蔬菜,还带动村里40多名村民到蔬菜基地里打工。蔬菜基地设施完善,配备了小型渣液灌溉设施、蔬菜保鲜冻库、蔬菜保鲜运输车辆等。
郭喜吉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种大棚菜每亩地年可收入1万多元,过去的‘撂荒地’变成了‘致富田’。”
郧西是十堰劳务输出大县,每年有近10万农村劳动力靠外出务工增收,从而出现了一批“撂荒地”。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撂荒地”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郧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把“撂荒地”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用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效能,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突出山区特色,培植高山马头羊、恒达扫帚、真武白酒、武当红酒、华唐农林、益群干野菜、隆丰菜业、禾升昌生态鸡、旭葱蔬菜等一批现代生态农业知名品牌。
目前,全县已流转“撂荒地”达9.2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家、家庭农场100家,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市县级示范合作社1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省级楚合商城农社对接项目2个。
“今后,我们还将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探索农地托管、‘田保姆’等形式,解决土地产出低下等问题,实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经营。”郧西县县长张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