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经常在塔柱工作的工人
工人在桥面焊接钢架
体验:弯腰爬行方能进入桥墩内
5月9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郧县汉江大桥打探发现,桥面上除了有少数工人在焊接钢架外,并未看到多少人。对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工人们主要是在塔柱内部和顶部,对一些废旧钢构进行清理,并提前安装吊斜拉索的吊架。”
工人是怎样爬到近百米高的塔顶的?带着疑惑,记者戴着安全帽,跟随项目施工员小李一同,从桥边下铁梯到桥墩下,然后弯腰前行5米,再通过铁梯,来到桥墩旁的一个仅能容纳一人的八边形洞口。“必须低着头,弯腰爬行才能进去。”在小李的指引下,记者艰难进入桥墩内。借助昏暗的灯光,记者看到,桥墩内是一个十几平方米的空地,要上塔柱顶部,还要再钻进一个八边形洞口,爬行2米高的铁梯后,再进入一个八边形洞口。“从这里开始,往上爬四五十米高,全部是‘之’字形铁梯。”小李告诉记者,快到顶部40米高的部分,就全部是倾斜式的铁梯。“从进入洞口,到爬到顶部,需要20分钟时间。”来自广西桂林52岁的工人陈明介绍,每天早上6点起床,7点开始往上爬,一般都是一口气爬到顶部。“我常年在外干类似的活儿,所以不害怕。”陈明说,在塔柱顶部工作时,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工作期间容不得半点马虎。
后期:修复完工后将进行多方位检测
“除了对斜拉索更换,还将进行桥梁的伸缩缝和无轴力铰修复以及混凝土裂纹处理等。”陈志敏表示,目前桥柱以及桥梁主体完好。
何为无轴力铰?陈志敏解释,郧县汉江大桥是由一块块预制箱梁节段从桥两头往中间对接,在最中间部位,由4个无轴力铰平行连接大桥两端的预制箱梁节段。“在全国仅有这一座桥是由无轴力铰构成。”
陈志敏说,无轴力铰是由螺丝固定在桥梁两端,有一定的移动空间,此次维修,主要是将无轴力铰恢复到原位。目前正在制订多套方案进行维修。
混凝土裂纹如何修复?秦道明表示,桥梁维修裂纹,不仅是桥面裂纹维修,因为每一块预制箱梁节段都是空心的,所以工人必须钻进孔内修复。而孔内高度不到1.4米,所以维修起来难度较大。
大桥维修完毕,将如何检测?秦道明介绍,届时,将组织检测机构及相关专家按照斜拉桥的技术标准对全桥进行动静载检测,对主梁的线型、高程、轴线,主塔的水平位移,梁及塔的应力、索力进行检测,汇总出具测试报告,由专家组对大桥进行最后评估验收。
追忆:大桥建成,告别过江“无桥之痛”
郧县汉江大桥连接柳陂镇与城关镇老城,于1989年开工建设,1994年1月28日建成通车,是209国道上的重要桥梁,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为该桥题名。大桥建成,结束了汉江两岸人车坐汽渡的历史,解决了十堰通往郧阳城区(原为郧县)的“无桥之痛”。
“之前,没有桥,仅靠汽渡,很是麻烦。”郧阳区城关镇82岁的李大爷退休前曾在叶大乡政府工作,提起郧县汉江大桥,感触颇深。他说每次回家,遇到发洪水,江水暴涨之时,汽渡不能通行,过江行人就会被困。
“1974年,母亲病逝,我妹妹闻讯准备过江,赶往郧阳城区见母亲最后一面。但因为恰遇洪水,妹妹没能送母亲一程。”李大爷说,现在没事时,他每天都会到桥头转上一圈,锻炼身体之余,也总不经意回味大桥的点点滴滴。
据了解,郧县汉江大桥属地锚式钢筋混凝土斜拉桥,此桥设计先进,构思新颖,造型壮观,在当时同类桥梁中,堪称“亚洲第一、全国之冠”,一时间成为十堰人心目中的标志性建筑。
直到2011年,郧阳汉江大桥(二桥)贯通,郧县汉江大桥的交通压力才得以缓解。此后,行经郧县汉江大桥的人和车辆逐渐减少,但人们对大桥的记忆依旧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