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系统,交通建设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条件,是城市各项社会经济活动的联系纽带。可以说,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交通的合理规划,没有发达的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就没有城市发展的未来。基于此,《十堰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提出——

交通开放:打造绿色快捷区域交通枢纽

时间:2016-04-25 07:59 来源:十堰日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聚焦“十堰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之九:

 

 

点击进入专题

●交通发展目标

目标一:由封闭山区,走向全面开放

目标二:重塑市域交通网络结构,打造外联内聚网络体系

目标三:构建生态适宜、环境友好的绿色交通体系

●交通发展策略

一、整合资源,构建复合、开放区域通道网络:构建“一主一副”区域综合运输通道,联络襄阳、宜昌打造区域交通转换枢纽,把握低空开放机遇,布局发展“一主四副”通用航空。

二、完善布局、整合功能,分级构建综合枢纽:打造“一主两副”综合客运枢纽,打造十堰站成为服务周边的综合性铁路货运枢纽。

三、立足市域聚心一体化,构建骨干交通系统:构筑聚心一体、全面开放、高效快捷的干线公路网络。

四、骨干公交引领城市空间,绿色交通支撑生态文明:“T” 字形城市轨道串联城市空间,慢行绿道与风景小火车链接景区与城区,构建特色化的旅游交通系统。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彭飞

近年来,十堰把交通事业发展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着力建设南北连通、东西互畅、水陆空互联互通的立体运输系统,一个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加速形成。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未来十堰构建什么样的区域交通格局才最有利于城市长远发展?《规划》认为,当前十堰正处于区域交通网络化加速、城市组团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当积极把握高铁、航空以及城市轨道等设施建设的契机,对外构建全面开放的鄂渝陕豫四省交界地区交通枢纽,对内构建绿色快捷的城市交通体系。

具体来讲,第一,在区域层面构建复合多向联系的交通廊道,实现区域互联互通,重点打造“武汉-襄阳-十堰-西安”、“洛阳(三门峡)-十堰-神农架-宜昌”以及“十堰-安康-重庆”的复合交通走廊。第二,在规划区层面完善布局、整合功能,围绕高铁站、机场建设长途客运站、旅游集散中心,打造综合型交通枢纽。第三,依托城市轨道交通,构建“T 字型”骨干交通系统,链接组合城市地区分散城市建设组团,形成市域聚心一体化发展的地区。第四,鼓励绿色交通出行方式,以轨道、干线公交为骨架支撑,绿道、慢行体系为品质保障,积极发展集约、高效、低碳、环保的城市绿色交通系统,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交通发展特征

对外交通系统发展特征

规划认为,虽然十堰区域交通联系上相对薄弱,铁路基础设施及市域公路网络建设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但区域融合发展走廊格局正在逐渐形成与成熟。从现状交通联系数据来看,十堰对外交通联系需求整体集中于武汉、襄阳两地。随着武西客运专线等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启动,十堰与武汉、襄阳的通道设施逐渐成熟,“武汉—襄阳—十堰”发展走廊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加强。

总的来说,十堰与武汉、襄阳的人、物、信息、技术等要素紧密联系的格局关系特征已经形成并日趋成熟,加速武襄十通道设施的规划建设,强化武襄十通道的复合化程度与提升通道的高速、便捷性,是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联系需求的必然之举。

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特征

由于受山地城市地形条件、现阶段带状发展空间等因素制约,以及城区机动车辆增速加快,城区道路网络尚不够完善,目前十堰在对内交通系统建设上还需加大力度。但同时,十堰城市公交发展起步较早,公交发展基础较好,未来城市公交系统发展需要在公交线路的直达性、公交场站设施建设、公交服务水平的提高上再下工夫、再上台阶。

除此之外,随着城市空间北拓带来新的城市空间格局变化,城区空间距离被拉长,未来郧阳组团的滨江核心区形成,将带来老城区与郧阳区更加密切的交通联系,需要更加完善和充足的交通设施予以保障。

交通发展目标

目标一:由封闭山区走向全面开放

随着武西客运专线的动工建设、武当山机场建成通航、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的建设完善,未来十堰的区域交通网络格局地位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网络化程度与水平将会得到质的改变与提升,十堰也即将正式步入高铁、航空时代。因此,可以说十堰当前正面临参与区域交通网络格局重构的关键时期,如何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是重中之重。基于此,从十堰自身参与区域竞合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以下区域交通发展目标与关键指标:

第一,依托铁路、高速、机场等重要交通资源,强化并完善十堰面向区域的网络化、高速化通道;

第二,重点关注与区域重要经济发展城市、枢纽城市之间的高速、便捷联系,以交通紧密联系圈层构建支撑区域经济圈;

第三,以十堰市区为中心,打造 1 小时交通圈,涵盖西安、宜昌、襄阳等周边主要经济发展城市及地区;2 小时交通圈涵盖武汉、郑州、重庆等周边主要经济发展城市及地区。

目标二:重塑市域交通网络结构,打造外联内聚网络体系

随着郧阳撤县设区,十堰市区建设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市中心集聚发展态势、集聚发展的空间需求进一步提升。因此,亟需加快推进以形成市域空间聚心结构为目标的市域交通网络结构重塑。与此同时,伴随着十堰同南部神农架、北部商洛、安阳,西部安康、达州,东部襄阳等邻近地市及地区之间的客货联系需求的不断加强,应当充分把握高速公路网、骨干公路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阶段机遇,重点优化以市区为中心,外围放射联系的干线公路网络系统,从而真正实现市域“外联内聚、网络一体”的交通网络结构。

目标三:构建生态适宜、环境友好的绿色交通体系

十堰以生态立市,山水、人文相得益彰,循环经济、绿色交通协调发展。随着城市规模、空间、人口的不断扩大,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需求不断提升。从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在十堰包括生态公路建设在内以取得的交通低碳化、环境友好化相关发展成绩的基础上,分别从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绿道慢行系统优化完善等角度,构建与十堰生态本底环境相适宜的低碳、环保绿色交通体系。

交通发展策略

整合资源,构建复合、开放区域通道网络

构建“一主一副”区域综合运输通道:

一主指的是“武汉-十堰-西安”综合运输通道。十堰、武汉、西安均位于“福建至银川”的国家级综合运输通道走廊上(简称“福银通道”),是福银通道上重要的经济发展城市、旅游城市。武汉、西安更是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枢纽城市。强化与提升“武汉-十堰-西安”通道走廊的综合运输能力与水平能够极大地增强十堰参与并且借助“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为自身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要推动力的能力。具体战略策略实施:加快推进武西客运专线建设,于十堰老城区北部、郧阳区之间设十堰北高铁站;调整襄渝铁路十堰站功能,货运为主,兼顾少量旅客运输,旅客运输功能向十堰北高铁站转移。

一副指的是“十堰-神农架-宜昌”综合运输通道,远景向北至三门峡。随着区域通道网络化程度的提升,十堰面向区域的交通联系通道的开放性需求进一步提升。因此,十堰在进一步强化东西向交通联系通道的同时,应当积极争取开辟新的区域交通廊道,尤其是南北向联系通道的建设与增强。具体战略策略实施:从十堰北站引出,新建快速铁路连接线,沿武西客运专线线位至武当山西站,向南至房县、神农架、宜昌,于神农架南侧兴山县接入郑万高铁兴山站;加快推进运城-十堰-宜昌铁路规划建设研究,打通十堰面向区域的南北向铁路客货运联系通道。

联络襄阳、宜昌打造区域交通转换枢纽:

依托十堰、襄阳、宜昌三市,立足鄂西北,成三角锚固之势,沟通武汉、对接西安、联络重庆,重塑鄂西北开放网络格局,并且实现与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互联互通。整个通道网络格局上形成“十堰-襄阳”、”十堰-宜昌“、”襄阳-宜昌“三复合通道走廊。“十堰-襄阳”通道走廊主要依托武西客运专线、襄渝铁路及十堰至西安铁路、武当山机场、襄阳机场; 十堰-宜昌” 通道走廊主要依托十堰至宜昌快速铁路、运十宜铁路;“襄阳-宜昌”通道走廊主要依托郑万高铁、襄宜铁路。

把握低空开放机遇,布局发展通用航空:

未来十堰通用航空发展有两大定位。定位一,围绕优势的山水等风景旅游资源,积极布局通用航空,重点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养生,以及针对周边高端产业开发,培育商务航空客流,应对商务办公出行需求;定位二,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山地城市、森林城市,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应从市域全覆盖、重点地区重点服务的角度出发,积极布局通用航空,应对山地救援过程中的相关需求,同时,积极配合市域外围县区特色化农业的发展,提供适当的绿色农产品运输需求服务。

重点布局“一主四副”通用航空。“一主”即均县通用机场,“四副”包括竹山通用机场、房县通用机场、竹溪通用机场、郧西通用机场。

完善布局、整合功能,分级构建综合枢纽

打造“一主两副”综合客运枢纽:

“一主”为十堰北综合客运枢纽。依托十堰北高铁站,整合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城乡客运系统,实现铁路客运、城乡客运、城市客运的协调联动与一体化,打造服务市域面向区域的综合客运枢纽。

“两副”为武当山机场、武当山西综合客运枢纽。依托武当山机场,重点完善包括城市快速路、市域快速性公路、城市公共交通、城乡客运系统在内的航空集疏运系统建设,打造服务市域及周边面向区域、乃至国际的专业化的航空客运枢纽;依托武当山西高铁站,重点完善高铁站周边,尤其是与景区之间的高快速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绿道慢行系统的高效衔接,依托武当山及周边优势的旅游资源,将武当山打造成为专业化的旅游集散枢纽。

将十堰站打造成为服务周边的综合性铁路货运枢纽:

将十堰站打造成以为市区为主、兼顾市域服务,面向周边及区域的货运枢纽中心。重视十堰站与周边产业集群、货源地之间的集散公路网建设,保障货物快速出城。

立足市域聚心一体化,构建骨干交通系统

构筑聚心一体、全面开放、高效快捷的干线公路网络:

规划形成“两横五射”高速公路网,其中市区形成“一横三射”,外围形成“一横两射”结构。市区“一横三射”中的一横为福银高速,三射为呼北高速、十天高速、郧西-巫溪高速。外围“一横两射”中一横为麻安高速;两射为十洛高速、竹溪至平利-巫溪高速连接线。

国省道干线公路方面,规划形成“市区四射,外围三横三纵”的路网结构。通过公路新建及提级改造,一级路、二级路占比达到 15%以上,郧阳、武当山与老城区 30 分钟可达,市域大部与老城区 1 小时可达。

骨干公交引领城市空间,绿色交通支撑生态文明

T 字形城市轨道串联城市空间:

规划建设城区东西向、南北向的两条轨道交通线路,构成 T 字形廊道串联城区、武当山、郧阳城市空间。轨道 1 线(南北向)延伸南北空间联系,沿线串联十堰火车站、二堰、五堰、六堰、十堰北站、政务新区和郧阳老城,打造城市生活服务线;轨道 2 线(东西向)以十堰城区为中心,串联武当山、六里坪、武当山机场等地。

慢行绿道与风景小火车链接景区与城区:

以高效集约的风景小火车链接景区与城区,规划 3 条风景小火车线路,经十堰北站、武当山西站与铁路、城市轨道无缝对接,串联对外交通、城市内部交通、景区交通三级出行。风景 1 线、风景 2 线为环湖线,风景 3 线通往房县方向,兼顾观赏游览和交通功能。近期建设风景 1 线,构建城区、武当山、丹江口、郧阳旅游环线,远期建设风景 2 线和 3 线,分别向东、向南延伸。

特色化的旅游交通系统构建:

结合景点、公园等自然景观、历史文化资源,重点构筑十堰环放式的城市绿道系统,并在依山傍水的公路系统支撑下,通过景观改造、生态功能提升等策略,构建连通环线,并积极与周边干线公路系统相衔接,形成旅游景区内外高效衔接的旅游交通系统。

规划双上巴士航线自黄龙镇沿堵河、汉江,经汉江新城终达安阳镇,结合水上游线沿途景点设置旅游码头,巴士航线沿汉江分为上下游两段,上游全长约 45公里,航程约 6 小时,规划为一日游线路;下游全长 20 公里,航程约 2 小时,规划为半日游线路。

(编辑:吴忠斌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