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陀螺王"将小陀螺玩出大乐趣 把陀螺做成工艺品(图)

时间:2016-04-06 10:03 来源:十堰晚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王崇智展示他收藏的最大陀螺和最小陀螺

王崇智设计的仙山武当陀螺

王崇智介绍他收藏陀螺的经历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张贞林 图/记者 吕世银

打陀螺,曾是很多人儿时的记忆。当陀螺飞快旋转时,64岁的“陀螺王”王崇智认为,这是一种享受、一份成功。从孩童时爱玩陀螺,到如今痴迷陀螺,并收藏之。他的梦想是给每一个陀螺文化的内涵,让陀螺成为一种工艺品。

“陀螺王”

收藏120多个陀螺

陀螺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朝时期的《帝京景物略》中,书中有一首民谣提到“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死,踢毽子……”从歌谣中不难发现,当时打陀螺在春天流行。

王崇智老人家住东风社区,不仅玩陀螺玩得绝,退休后的他还收藏了120多个陀螺。在他的“陀螺之家”,一个老式的柜子里装满了大大小小的陀螺,看得人眼花缭乱,最大的重达5公斤,最小的只有几两。

谈到陀螺,“陀螺王”王崇智有说不完的话。“农村孩子小时候没什么可玩的,就打打陀螺,找根木头就能做。”王崇智说,而真正爱上陀螺,还是退休后,看到社区广场上一帮人打陀螺,陀螺的旋转勾起了他童年记忆,他随后玩了半天,感觉真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做陀螺的树是有讲究的,像柏树、花柳树、冬青树、香樟树、桂花树等,时间长了容易炸裂。”王崇智说,经过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武当山地区特有的上等杂木——檀树,经过20多道工序,将其加工成陀螺。

“我的这些陀螺都是请木工加工好,我再打眼、刷漆、上钢珠等。在陀螺上画图案或者涂颜色,转起来特别漂亮。”王崇智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用软布仔细地擦拭陀螺。

记者发现,王崇智收藏的这些陀螺,除了传统的造型外,还有药葫芦样式的。这些陀螺都是王崇智的心头宝,给记者看时他都小心轻拿轻放,陀螺底下还垫着基木,防止陀螺不小心滚落。

把陀螺做成工艺品

“你看,木纹千变万化。”王崇智说,陀螺上木纹有的像猫眼,有的像云彩,让他感叹大自然的奇妙变化。

王崇智说,陀螺除了作为一种游戏玩具外,他想把陀螺做成一种工艺品,或卖或装饰。这种想法还缘于一次去苏州旅行,王崇智在景区看到别人用木头做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摆在那里卖,他就想把自己制作的陀螺进行文化包装,让陀螺成为一种工艺品。

爱好书法、绘画的他说做就做,他先用铅笔在陀螺上画上仙山武当,然后用烙铁烙画、烙字,“花了一天的时间,做出来一看,大家都说挺好看的。”王崇智说,他后来做了20多个,都被一些朋友要去收藏了。

王崇智说,目前,他收藏的120多个陀螺,还没来得及画图案,他想在上面烙上十堰的三张名片“仙山、秀水、汽车城”,以及福禄寿、梅兰竹菊等,把陀螺做成工艺品,让陀螺成为宣传十堰的一种载体。

小陀螺转出大健康

不仅爱收藏陀螺,王崇智还爱玩陀螺,他每天都到社区广场和朋友们抽陀螺。玩陀螺对身体很有好处,以前他经常出现颈椎酸胀甚至疼痛的现象,“自从抽陀螺后,颈椎病也好了。”王崇智得意地说。

王崇智还给自己做的陀螺取名,叫“健身得乐”。“响鞭一挥,‘得乐’飞旋,太极八卦,随心而动,腰、肩、肘、腕、颈、腿、手、脚,都得发力,姿态优美,让人性情豁达。”王崇智说,抽陀螺集休闲、娱乐、运动于一体,看似在玩,却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健身效果,对于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适合。

“有些人热衷于打大陀螺,这不可取,建议选择3到5斤的陀螺,鞭子也不要太长。”王崇智还说,打陀螺看似简单,实际上也需要讲究技巧,必须循序渐进。有些老人用力过猛,还伤了关节,所以要特别注意适度运动。此外,还要做好耳朵的保护措施,以免影响听力。只有安全了,运动才能健康。

链接<<<

陀螺的前世今生

陀螺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儿童玩具,大部分都是木制的,也有陶制、竹制、石制的。不少陀螺都是圆锥形的,上大下小,锥部加了铁钉或钢珠,以便在地面上进行旋转。玩法就是先把鞭绳缠在陀螺上,将陀螺放在地面或冰面上,再将鞭子甩出去,并且松开手中的陀螺,让它旋转。陀螺一边旋转,人们一边用鞭子抽打它,使它旋转不停。

中国最早的陀螺发现于山西省夏县的仰韶文化遗址,距今五六千年,是陶制小陀螺。陀螺最早出现在后魏时期的史籍,当时称为“独乐”。到了宋朝,陀螺被叫做“千千”,由象牙做成,以一个直径约4寸的圆盘,中央插上铁针为轴心,是古代宫女为打发时间所玩的一种贵族游戏。其玩法是将一根针状物体,放在象牙制成的圆盘中,用手使其旋转,等到快停时再用衣袖拂动它,让它继续旋转,最后,比比看谁的“千千”转得最久,谁就是获胜者。

抗日战争时期,抽陀螺游戏与抗战联系起来。当时,老北京的孩子把抽陀螺叫做“抽汉奸”。老百姓借抽陀螺时出气,一边抽一边说:“抽汉奸,打汉奸,棒子面涨一千。”以解心头对汉奸之愤恨。

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陀螺在全国各地的集市上都有卖的,一般出自木匠之手,还用油漆涂上颜色。院子里、马路边、操场上,只要地面稍微平整光滑,都是孩子们抽陀螺的地方。

抽陀螺慢慢成为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并于1995年被正式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

记者 张贞林 整理

(内容来源十堰晚报,转载须经十堰晚报授权)
(编辑:张黎黎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 央视《乡村大舞台》用短视频记录十堰地方文化

    21日下午,《乡村大舞台》栏目外拍组走进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和十堰市博物馆取景拍摄视频短片,用镜头记录我市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2019-10-23 10:01

  • 十堰两部作品参加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展演 “农民艺术家”登台亮绝活

    近日,湖北省首届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活动在钟祥市举办,我市选送的郧剧《小康路上》、郧阳四六句《非遗技艺要传承》两部作品参加了荆楚乡村文化旅游推介和“文化力量 民间精彩”全省社会文艺团队展演。

    2019-09-28 10:00

  • “十堰文化”走进黄陂

    5月13日至16日,十堰市博物馆与武汉市黄陂区博物馆联合开展 “两馆携手,共谋发展”主题社教活动,将“十博课堂”精品课程送进黄陂区军营和校园。

    2019-05-25 10:01

  • 房县九口山曾发生啥特别故事?

    九口山下有一条小山沟,四季流水不断,清泉淙淙,当地人称为小沟。小沟里因为幽深,湿气很重,盛产天然白木耳和各种菌类,有朽桩上的猴头菌、山林中的重阳菌、阴坡产的刷子菌以及柳树草坪上的羊肚菌等,品类多达十几种。此外,山上百兽俱全。据了解,上世纪五十年代,此处还曾有老虎、豹子、狗熊等出没。

    2017-03-15 10:17

  • 本土乐队夜幕下的高歌浅唱

    小小的舞台,简单的乐器,或粗犷或磁性、或细腻或柔美的嗓音,高歌浅唱中,将人拉回那酒吧文化兴起的年代。7月8日晚,东岸酒吧举行了一场名为“魔方形”的音乐会。年轻的歌者们,用歌声纪念他们走过的两年时光。

    2016-07-12 10:02

  • [十堰民俗]武当山区中药多 自采自用还编歌

    “武当山区中药多,自采自用还编歌;药有专攻能驱病,医药歌谣蕴知乐。”早在2007年,通过申报,武当山民间医药歌谣登上十堰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医药歌谣是如何产生的?在传承医药文化上又是怎样发挥作用的?该项目传承人太和医院药学部陈吉炎教授日前向记者娓娓道来。

    2016-06-27 10:02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