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书信照片揭开57年前的珍闻——

[十堰档案]郧县治水曾引起毛主席关注

时间:2016-03-03 10:04 来源:十堰晚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1959年11月15日,《湖北日报》头版报道郧县“三治”的先进典型事迹

1959年12月16日,毛主席写给秘书林克的亲笔信中,曾提到郧县大堰公社向自然开战的报道

1959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报道截图

(图片均由邢方贵提供)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冰客

郧县(现郧阳区,下同)一中退休教师邢方贵从收到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发现,毛主席写给秘书林克的亲笔信中,曾提到郧县大堰公社向自然开战的报道,由此揭开了毛主席曾关注郧县治水这一珍闻。

一封珍贵的电子邮件

2014年8月的一天,郧县一中退休教师邢方贵的邮箱里收到一封朋友发来的电子邮件。他打开一看是幅照片,再细看,发现题头是写给“林克”的信。林克是毛主席的秘书!于是他细看发现,落款处真是署名“毛泽东,十二月十六日上午”的字样,字体正是毛体字。而落款的下面印有一行说明文字:“1959年12月16日,毛主席在给秘书林克的一封信中提到郧县大堰公社向自然开战的报道。”

邢方贵立即仔细辩认信的内容,发现信的内容是嘱林克细读《人民日报》1959年11月20日第三版所刊发的社论《向自然开战》及郧县改变山区面貌的报道,还有郧县大堰公社治山治水治土治路的长篇通讯,并嘱林克给他找同时期英文版《北京周报》所刊的同题文章以便研究。

邢方贵一直深入研究和考证郧阳文化,曾著有《郧县人自何而来》一书,该书出版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研究人类考古学的专家们都通过各种方式与邢方贵取得联系,该书甚至还交流到了国外,他也因此结识了一些朋友。

邢方贵看完此电子邮件,认为这是郧县的一件大事,于是立即到档案部门查阅相关《人民日报》等资料,并写下了《毛主席为郧县写信》,报呈给了当时的郧县档案局,档案局也高度重视,又立即将所有当时报刊刊发的相关文章及书信照片一并收集并保存。

郧县出了个全国劳模高华堂

毛主席关注的目光怎么会注意到鄂西北的郧县呢?邢方贵通过查阅当时相关的《人民日报》和《湖北日报》发现,很显然,那就是郧县出了个当上全国劳模的高华堂。

高华堂,1924年出生于郧县大堰一贫苦农民家庭,他当过木匠,学过铁匠,后拿起土枪打起了猎。1947年郧县解放,高华堂积极参加了清匪反霸、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1950年,高华堂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挑起了翻山堰大队党支部书记的重任。1956年,高华堂始任翻山堰乡党支部书记,他开始带领群众治水治土治山,改田造地,引水灌田。据2014年出版的《郧县志》记载,他任党支部书记期间,共带领群众修水渠98条,池塘163口,挖防旱鱼鳞坑4500多个,旱地改水田230余公顷,坡改梯地300多公顷,植树造林种草860多公顷,兴修村级公路15公里,建造了郧县第一座水利发电站——红旗电站。他带领群众将荒山改造成180亩梯田。远看一座大山像个大田螺,高达86层。他带领群众将山坡改为梯田梯地,不宜改田改地的石头坡就挖树窝、栽果树,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绿化荒山,让光石板乱石滩真正变成了一座座美丽的“花果山”。

高华堂两次受到毛主席接见

翻山堰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高华堂的名字也越叫起响。“郧县大堰乡,有个九里岗,三面红旗高华堂,赛过夏禹王……”歌声传到省城,传到北京,传遍了全国各地。高华堂战天斗地,治水治土治山的事迹传遍了祖国各地,各级领导也纷纷赶到郧县大堰来参观高华堂“三治”的先进事迹。

1958年12月26日,高华堂应邀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被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59年10月1日,高华堂再次应邀,赴京参加国庆10周年庆典,随同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国庆观礼。

记者从郧阳区档案局查阅到1959年11月15日的《湖北日报》,当期《湖北日报》的头版头条刊发了《学习郧县改造大自然的伟大气魄 作自然界的主人 让山水听我们使唤》的报道,并配发了社论《向自然开战》,一版还配发了《雄志多豪壮》的诗和《郧县治水治土治山》的示意图,《向自然开战》的社论和长篇报道均从一版转到二版,二版还刊发了中共郧县委员会的《治水治土治山 彻底改变山区面貌》的长篇经验交流文章,还配发了到郧县参观者写下治水治土治山观后的诗文。当天,《湖北日报》用了两个整版的篇幅报道郧县“三治”的先进事迹。

1959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第3版刊发了《郧县高速度改变山区面貌 一个多月修成梯田梯地68万亩相当于以往十年的三倍》的长篇报道,配发了郧县治山治水示意图,三版头条并转发了《向自然开战——湖北日报社论摘要》,向全国推介郧县治水治土治山的经验。

1959年11月26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农业会议,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带领全省地、市、州、县委书记,来到郧县翻山堰推广学习高华堂治水治土治山的先进经验,并拍摄了《三治红旗高华堂》的电影纪录片。参观后,王任重挥毫写下了“水从山顶流,点灯不用油,吃不愁,穿不愁,高山人家永无忧”的诗句。

高华堂带领群众治水治土治山的事迹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1959年12月16日,毛主席在给其秘书林克的信中写到:“请你找十一月二十日《人民日报》第三版看一下,那里有‘向自然开战’一篇社论、郧县改变山区面貌一篇报道、又有郧县大堰公社治山治水治土治路的一篇长篇通讯,我准备学习一下。”

随后,1960年12月,《人民日报》刊发著名作家碧野撰写的长篇通讯《汉江上游丛山间》,介绍高华堂治山治水的事迹。

高华堂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全国各地也掀起了学习高华堂的高潮。1961年6月,高华堂改任建设(翻山堰)人民公社党委书记。1973年11月,湖北省召开贫下中农代表大会,高华堂当选为省贫协副主任,同年12月被增选为县委委员。1974年2月,他又当选为郧阳地区贫协副主任。这位治山治水的功臣在默默发挥着他的光和热,直到1981年9月退休。

2005年2月高华堂病逝。人虽走渠犹在,如今半个多世纪来他带领群众修建的“五四长渠”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当地农田即使旱年也依然丰产。

高华堂的同乡、郧阳区市政公司干部詹传玉,经过长期的走访调查。在2006年写出18万字的传记《青山依旧在》,详细记录了高华堂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内容来源十堰晚报,转载须经十堰晚报授权)
(编辑:鲁巍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