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双修”发力 车城迈向生态城

时间:2016-01-14 09:04 来源:湖北日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原标题:图文:“双修”发力 车城迈向生态城)

湖北日报讯 

图为: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库路。

图文:“双修”发力 

图为:武当花谷风景如画。

图文:“双修”发力 

图为:湖北嘉竞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线。

图文:“双修”发力 

图为:郧阳韩家洲村龚家院移民新区。

图文:“双修”发力

湖北日报讯 身处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发展与保护双担在肩,十堰的建设与发展“戴着镣铐起舞”,加上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产业结构单一、交通不便及城市发展空间狭窄这四大先天不足,十堰的发展须付出更多艰辛。

5年来,面对重重困难,十堰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双修”齐发力,打出漂亮组合拳:众志成城打赢“向三大污染宣战、保水质、迎调水”攻坚战,全面展开“五城联创”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全面打响推进精准扶贫和片区开发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就。车城,正向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国家生态名城迈进。

山城变身山水城“从2014年8月进场施工,到2015年12月14日迎来首架飞机校飞,十堰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我一定要坐上通航首趟航班。”昨日,武当山机场航站楼项目部经理郭建侯激动地说。

地处秦巴腹地,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十堰发展的瓶颈。

30年前十堰人民开始做机场梦,历经三次“折翼”之后,“十二五”如愿“起飞”,武当山机场成为全省唯一在这期间获批获建的机场。

十堰市委书记周霁表示:“区位交通环境的改善,必将拉近十堰、武当山与世界的距离,打通精品旅游线的空中走廊,促进核心水源区和秦巴山片区转型跨越发展。”

5年来,十堰快马加鞭畅通车城,交通建设大提速——

2015年12月2日,全长399公里的武汉至十堰高速铁路全线开工建设,投资估算约527亿元,建成后两地交通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比目前节省一半时间。

汉十高铁将沟通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旅游圈,串联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促进“两圈两带”协调发展,提升十堰对外开放水平和对接“一带一路”战略。

十白、郧十、谷竹、十房等4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358公里,总里程达418公里,十堰境内形成了“一纵三横”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新建干线公路752公里,改造农村公路7146公里。

伴随着交通大改善,“一城两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郧县改设郧阳区,十堰由山城变山水城。主城区面积由5年前的58平方公里提高到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130万人,中心城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竹房城镇带以县城、中心镇、特色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为核心的四级城镇体系基本建立,城镇化率5年间从36.5%提升至61.5%。

汉江生态经济带环丹江口库区高效生态特色农业示范区启动建设,环库生态保护与交通旅游设施建设快速推进。2015年12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水科院院长、十堰市生态文明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许新宜,驱车沿429公里的丹江口环库公路走了一段,面对清澈的水库和多姿的岛屿,他由衷赞叹:“除了‘中国好水’,十堰还有一条可以深呼吸的‘中国最美公路’。”

经济结构趋优化

2015年11月30日,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秘鲁圣巴多罗梅股份公司总经理阿尔瓦多。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出口业务副总经理赛诺特与阿尔瓦多商谈了次年的经销商年度事业计划。之后的半个多月,赛诺特与十几家来自全球的东风商用车海外经销商逐一进行了商谈。

据悉,当年东风商用车海外事业营销转型取得了重大突破,海外市场销量预计突破5000辆,同比增长近20%。赛诺特表示,至2020年,目标是每年增长20%。

2015年1月至11月,东风重卡累计销售10.72万辆,市场份额为21.5%,稳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三,十堰朝着国际商用车之都大步迈进。

从2015年两家共同投资的合资公司(东风公司占55%与沃尔沃占45%)——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在十堰成立起,东风商用车海外事业营销转型的关键词就是“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运营”。

东风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公司有助于提升东风商用车核心业务竞争力,提升整车和关键动力总成的研发能力,全面提升‘东风’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牵手世界名企,壮大汽车主导产业,助推地方工业发展。近5年间,十堰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250亿元,是上一个5年的3.2倍。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000家,汽车工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15%,工业经济效益持续保持全省前列。

工业经济发展迅猛,第一、三产业迎头向前。全市特色农产品基地达538万亩,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69家,规模以上农产品企业加工产值达28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13%的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201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预计突破4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4%、25.8%,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比重提高到21.5%,成功跻身全国百强旅游城市。

经济结构日趋合理。该市一二三产业之比由5年前的10.6:54.6:34.8,到如今的12:47:41,十堰告别了“一车”独大的经济格局。

生态人文两手抓“王太春申报八星,请大家议一议。”2015年底,竹山县二道坊村“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大会上,村支书贺荣清说。

“他办起了‘农家乐’,还买了农用车方便群众,门前屋后干净整洁,应该得十星。”60多名村民们一致点赞。

贺荣清说,农民争创“十星”(致富星、生态星、五爱星、信用星、科技星、法纪星、计生星、文教星、团结星和健康星)以来,农民素质和农村面貌都焕然一新。

深入开展“十星”创建,是十堰“内修人文”的一个重要抓手。该市立足自身实际,提出“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发展方略,以“双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外修生态,建设美丽家园。

生态建设做加法、铁腕治污做减法、转型升级做乘法,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努力打造全域生态区、全域水源区、全域风景区。

植绿,种“绿色银行”。5年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59万亩、封山育林74万亩,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四方山等一批山体公园,森林覆盖率由53%提高到64.7%,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三项指标全省第一。

治污,建“生态家园”。以“五城联创”为载体,自筹17亿元推进城区5条不达标河流治理,开展“三违”整治、“清水行动”、“向三大污染宣战”等行动,拒批120个有环境风险的重大项目,关闭转产企业560家,永久性减少税收22亿元。十堰成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转型,青山绿水成“金山银山”。依托武当山、汽车城、水源地等优势,生态新城魅力初显:吸引北京市对口协作到位资金145亿元,东风与沃尔沃合资公司、万达、绿城、林安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至沓来。

——内修人文,筑牢精神高地。

群众修美德。以“十星”文明创建为抓手,以“家规家训进万家”等活动为载体,以地域文化传承为纽带,扶志气、扶道德、扶文化,崇德向善在十堰各地蔚然成风。全市星级文明户创建面100%,“十星级”成为全国文明创建品牌和“辉煌荆楚名片”,34人荣登湖北好人榜,18人当选中国好人,赵久富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李国刚当选为全国最美村官。

干部修党性。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举办“流动党校”,“电视问政”,掀起“作风风暴”。

社会修正气。推进法治十堰、平安十堰、诚信十堰建设,打造阳光政府、效能政府;推行县官、乡官、警官、村官、法官“五官巡村”,开展助困、助业、助稳等活动,让政府、干部群众、市场主体融为一体。

脱贫攻坚增速效

2015年9月,全省扶贫现场会在十堰召开。

会上,十堰市决战贫困的精神风貌、“内修人文、外修生态”的扶贫理念、以发展为前提的扶贫措施、美丽乡村“绿净齐富厚和”六字方针等“十堰经验”,得到肯定。“扶贫开发就是十堰的第一民生工程!”十堰市市长张维国说,十堰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如期啃下这块硬骨头。“四双”帮扶“结对”。双包: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双建: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好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双带:企业带动扶贫产业、能人大户带贫困户;双促:促干部作风转变、促群众增收脱贫。全市1236支扶贫工作队、1068家企业、10余万名党员干部驻村包户。

搬迁挪“穷窝”。以百里竹房城镇带、百里汉江生态经济带为载体,对24万贫困群众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建设美丽乡村和生态家园。“十二五”以来,全市已搬迁贫困户1.7万户,退耕还林14.4万亩。

助学拔“穷根”。开展“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行动,资助贫困学生上学,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创业就业,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阻断贫困“代际相传”。

金融扶贫“闯路”。建立“政府风险抵押、保险公司风险担保、村组农户信用保证、扶贫资金分类贴息、贫困户无息贷款”等金融扶贫机制,共撬动银行小额贴息贷款10亿多元,7000多农户、600多家合作社、150多家龙头企业受益。

强化保障“兜底”。创新资金整合机制,去年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22亿元。创新土地流转机制,1200余家企业流转土地、山场58.3万亩。创新“双找”便民服务和“三会”制度,选派800多名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

十堰扶贫办主任彭文军晒出了脱贫“时间表”:到2018年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户全部“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打“调水牌”走“特色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

中线工程是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重中之重,这也让核心水源地十堰承受了发展中的“剧痛”。

通过一年多的调水证明,十堰在保证有水可调、水质优良、安全调水工作上卓有成效,与此同时,核心水源区有着迫切的发展需求,也是保证正常调水的未来之基。

十堰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实践证明,路子是对的,这从近20年来丹江口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可见一斑。

如何进一步实践生态与经济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和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如何更加有效提高核心水源区整体可持续发展指数,将核心水源区建成为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特区?如何对内持续提高发展水平,对外产生良好的生态和环境效应或输出?

十堰还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高效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使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移民安置、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生态建设以及提高医疗保障和教育水平有机结合。

具体而言:打“调水牌”,夯实跨越式发展基础;走“特色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举“创新旗”,建立招商引资暨对口支援新体制;安“推进器”,妥善安置库区移民;铸“闪光点”,扩大库区对外影响力。

文字:记者 胡汉昌 孙国平 饶扬灿 通讯员 王雪峰 李启东图片:记者 饶扬灿 视界网 周玉娟 王东 制图:万璇

(编辑:沈进虎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 秦巴绿地美如画

    2016-03-22 08:42

  • 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富民强镇

    “十二五”以来,丰溪镇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特色名镇、工业强镇、生态大镇和边贸口子镇”发展战略,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奔小康的目标。

    2016-03-08 10:50

  • 跨越发展正当时

    “十二五”期间,是丰溪镇经济持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突破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丰溪镇以特色产业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加快建设“一区一地一窗口”(竹溪生态经济示范区、边贸物流集散地、生态文明窗口),努力打造全县绿色崛起示范镇,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6-03-01 09:13

  • 夯实基础保储备 管好百姓“粮袋子”

    “十二五”期间,面对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总产下降、市场竞争加剧的购销新常态,十堰“粮食人”把夯实地方粮食储备基础、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十堰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来抓,牢固树立“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理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抓好收购,充实储备,经过五年来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已初步建成具有山区和粮食主销区特色的粮食储备和宏观调控体系,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蓄水池”和“稳压器”的作用。

    2016-02-26 08:59

  • 粮业展宏图

    十堰气候复杂多样,生产各种杂粮、薯类以及特色食物的条件得天独厚。百姓们因粮而安,亦为粮所限。近年来,为了将粮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优势,保障农民的种粮收益和积极性,市政府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服从、服务于“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立足本职,综合谋划,一二三产业联动,产业链条延伸,培优势、造品牌,增效益,全面引领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使全市粮食产业呈现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龙头企业实力增强、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食品加工企业异军突起、企业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优质粮源基地不断扩大的良好局面。

    2016-02-22 10:56

  • 适应新常态 开创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面临挑战众多、压力巨大的五年,更是砥砺奋进、加快转型发展的五年。五年来,该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进改革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环境,保障改善民生,奋力突破发展瓶颈,全力推进国家级开发区建设,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开创了改革发展新局面。

    2016-02-03 07:39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