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万头牛场--楚宏牧业
兴科牧业猪场沼气处理设备
收获的喜悦
秦楚网 曾宪文 蒋义东 王海洲
“十二五”期间,竹溪县审时度势,聚力集智,紧紧抓住创建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机遇,借项目助推之力、融大众创业之能、用精准扶智之方、操依法治牧之剑,绘就了畜牧业发展的崭新蓝图,牧路洞开、畜势竞发,在实现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道路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回顾五年的发展经历,嘹亮的牧歌是这样谱出的:
龙头带动奏响竞发曲
“十二五”期间,竹溪县把建设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养殖作为发展主抓手,以已建成的龙头企业为标杆,依托国家、省级重点项目为杠杆,强化项目报备和事前、事中、事后服务,龙头企业建设竞相上马。
2012年,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陈显力投资1亿元注册成立了楚宏牧业有限公司,分别在标湖林场高丰分场、瓦房河分场、岩屋沟村、朱家坡村等地租赁山场、荒地10万余亩,采取“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方式,从事郧巴黄牛养殖、繁育和加工。
2014年和2015年,注册资金过亿元的竹溪县万头奶牛场和盛兴牧业有限公司相继开工建设。
随着这些龙头企业的落地扎根,辐射带动了规模养殖建设竞相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规模养殖场1252个,其中生猪规模养殖场378个,肉牛养殖场239个,山羊规模养殖场430个,禽类规模养殖场205个,规模养殖存量占全县饲养量的70%以上。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养殖逐步取代传统粗放养殖,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旋律。
生态特色伴奏奋进曲
2011年,竹溪县河镇农民李文俭投资100万元,流转土地50余亩,成立了茂盛家庭农场,建设家庭酿酒作坊,集酿酒、养猪、蔬菜种植于一体,实施生态循环养殖利用模式,年纯收入150万元。2012年,竹溪县蒋家堰镇大学生村官龙韬借力青年创业扶持资金的支持,先后共投入近300万元注册成立了秦巴土猪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在十堰、安康地区收集到50多头本地黑猪,通过几年的三代杂交选育,培养出了优良的竹溪黑猪,注册了“龙山洼”商标,实现规模化养殖、标准化加工、品牌化运营、网上直达的销售模式,年产值达200万元。
在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建设“绿色崛起示范县”大旗的指引下,竹溪县大施生态立牧之策,指导100余家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雨污分离、干湿分离收集设施,改造农村清洁栏圈10余万平方米,建设沼气池5000余口。生态特色养殖百花齐放,发展林下散养土鸡、茶园散养土鸡、藏獒养殖、蜜蜂养殖等各类生态特色养殖场 120多个。绿色肉、虫草蛋、风味膳已成为竹溪畜牧产业新的亮点和增长极。
精准扶贫扶弦激昂曲
竹溪县山大人稀,山场资源丰富,发展壮大畜牧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在精准扶贫方面,畜牧部门立足精准二字,咬定脱贫目标,以促进产业发展作为扶贫攻坚的基石,坚持资金扶持和扶智相结合。五年来,先后争取国家、省市级项目建设扶持资金和财政补贴资金1000余万元,协调帮助农户申请助农贴息贷款5000万元,购买饲草加工机械100余台(套),推广人工种草7000余亩,为乡村科技示范户免费赠送浓缩送饲料7.5吨。
2013年,中峰镇乐元村甘武道借力畜牧兽医局扶持的2万元启动资金发展山羊养殖,通过滚动发展,目前已存栏山羊180余只,仅养殖业一项年收入达8万,同时带动周边发展山羊12户,存栏800余只。像甘武道这样,在畜牧部门扶持下发展起来的规模养殖场,全县还有21个,一批批贫困村民依靠发展畜禽养殖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为充分发挥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畜牧部门积极推进企农对接扶贫措施。2014年,楚宏牧业有限公司与周边农户签约扶贫,农户向该公司出售一头牛奖励(扶持)现金500元,通过多渠道的精准扶贫措施,扶持发展壮大养殖场(户)1000余个,实现脱贫人数3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