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 创建为民

——十堰党政代表团赴镇江武汉学习考察启示之三

时间:2015-04-01 07:35 来源:十堰日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李东晖 兰瑞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笔下的人间仙境,如今在镇江得以一见。

在景色宜人的南山景区,每天早晨和夜晚,都会有许多市民前来散步、休憩、深呼吸。外地嘉宾亲朋来镇江,南山绿道也成了他们考察游玩的好地方。

可熟悉镇江的人都知道,这里过去却是另一番景象:粉尘污染严重的企业、脏乱差的棚户区随处可见,污水横流、垃圾“围城”、空气污浊,周围居民怨声载道。

如今,这里林木葱茏、绿草如茵,“悠然见南山”成为镇江人的自豪与骄傲。南山的华丽转身,正是镇江坚持“创建为民、共建共享”,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创建,让人民共享绿色福利的有力见证。

在创建中,镇江既打突击战又打攻坚战,既打持久战又打整体战,发挥群众主体力量,从解决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把“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共建共享”落到实处。凝聚民心民力,深入发动和组织群众,让群众自觉参与实践、自我教育提高,不断把文明创建推向深入。

针对群众反应强烈的部分片区环境历史遗留问题,该市强力推进谏壁和韦岗两大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在谏壁实施一个拥有100项环境整治工程的计划,用3年时间彻底改变该区域生态环境。逐步关闭韦岗片区所有采石场以及水泥、建材等高能耗企业,同时用5年时间彻底修复山体,对32家企业实施“一企一策”治理方案。

该市以决战决胜的勇气抓创建,将问题与责任挂钩,哪个地方问题突出,责任就强化到哪里,整改就跟进到哪里。对照文明创建体系标准,把问题找全找准找实,列出清单、细化方案,第一时间交办责任单位,集中力量抓好整改,确保创建成功。

武汉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版图面积8400多平方公里,在国家新的城市分级标准中,武汉是中部唯一有资格候选“超大城市”者。一座城市如同一个家庭,大自有大的难处。大则易粗,快则易躁。大武汉正在大建设,大建设有“大动静”,在建工地就达1万多个,创建文明城市,观感上就难度不小。

但大武汉迎难而上,向问题宣战,走出了一条特大城市的文明建设特色之路。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共建共享”的理念,把创建的着力点放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公共服务配套、社会保障等问题上,广泛动员市民群众投身文明城市建设,让创建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事业和追求。

文明创建是宏大课题,武汉“化繁为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向一切不文明现象宣战。一个个“难啃骨头”被列入整治清单:深化“城管革命”,整治市容市貌;告别车窗抛物,整治不文明过马路;整治空气、湖泊等环境污染问题……未取得成效前,绝不销号。

生活在武汉三镇的人,切身感受着文明建设带来的变化。3年来,155万平方米破损道路得到修复,285家农贸市场被改造升级,困难群体低保全覆盖,市长专线及时转办率达到100%,新开道德讲堂活动6000多场次……

在城中村及城乡接合部,以“清垃圾、建设施、拆违建、保长效”为重点,100个城中村、99处城乡接合部环境得到了综合整治。在社区,按照“路平、灯明、水通、安全、卫生”的标准,实施社区惠民项目。在乡村,所有建制村实现通水泥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络,累计解决22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品尝到文明果实的市民,凝聚起更强烈的共识,投身于更积极的行动。在路口、站台、窗口单位、居民小区,各行各业志愿者接力演绎着文明故事。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以人为本,创建为民。建设文明城市,将武汉市民的万千频率调至同一频率。同频共振中,大家共建共享着这座城市的幸福与美好。

考察中,市委书记周霁一再强调:“我们推进‘五城联创’从一开始定位就不是仅仅追求获几个称号、拿几块牌子,而是要把‘为民而创、为民而建’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我们推进文明建设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编辑:吴忠斌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 文明建设 永无止境

    2015-04-03 07:40

  • 治庸问责 保障有力

    2015-04-02 07:33

  • 顶层设计 彰显特色

    2015-03-31 07:34

  • 上下同欲 全民共建

    编者按: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战略水资源安全,是我们肩负的重大特殊历史任务。如何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如何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跨越发展?如何打造生态文明新常态,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2015-03-30 07:34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