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生平考证概论

时间:2015-02-15 08:37 来源:秦楚网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屈原是中国公认的诗歌之父,是一位忠臣和爱国主义者,是中国的诗魂、国魂、民族魂。屈原不但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和尊敬,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其生平却没有实录,后人只能根据侧闻和分析屈原自己的作品或因事立证来揣度屈原的人生。千百年来,人们对屈原生平的主流看法是:屈原出生于湖北秭归,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主张法治改革,实施联齐抗秦,后受奸臣陷害而被放逐,流放地在湖南沅湘一带。在屈原流放期间,楚国日益衰弱,最后楚国国都被秦国攻破。屈原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能以死明志,最后投湖南汨罗江殉国。中国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是为纪念屈原投江而设定的节日。

最早提及屈原投江地的人是西汉的贾谊。贾谊在赴长沙任职时,渡过湘水,写下《吊屈原赋》,赋中提到了屈原投江地。司马迁作《史记》,援引贾谊的观点。认为屈原“自沉汨罗”。但并未说明汨罗地处何方。东汉时期,王逸作《楚辞章句》,认为《九歌》创作于沅湘之间: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王逸这一说法,将屈原的流放地定在了南郢之邑的沅湘之间,但人们认为南郢之邑的沅湘之间就是现在的湖南。屈原既然流放湖南,那么投江地也在湖南。

至于屈原的出生地在秭归的说法,比屈原投江地和流放地的说法更晚,源于东晋袁山松。他在《宜都山川记》中说:“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这句话被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引用。但郦道元在引用袁山松之言时一并提出疑义,认为袁山松是“因事而立证”。

明代学者黄文焕针对王逸的屈原的流放地及投江地在湖南的说法,指出:《九章》中的《思美人》、《抽思》是屈原在怀王时作于汉北,与湖南无关。黄文焕的这一言论被收集在《楚辞听直》中。

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先生通过对《楚辞》的通释,发现屈原作品中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与湖南大相径庭,倒是与汉北地区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相符。于是,王船山先生大胆猜测,屈原根本没有流放到湖南,其投江地也不在湖南汨罗而在汉水。

到了民国时期,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受王船山先生的启发,进一步对《楚辞》地理进行了系统考证。认为屈原并没有流放,而是被外放到了汉北为三闾大夫。三户即三闾,在现在的丹淅之间。根据《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十二经》的记载,“洞庭”、“湘”、“沅”必在长江以北,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湘”必是汉水之上的某一江段,由于“襄”与“湘”同音,疑屈原的投江地在汉水的襄阳一带。钱穆先生的观点受到了当时学术界的重视,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同。形成了《楚辞》学的新流派。但也有学者认为,“襄”就是“湘”这一说法理论根据不足。并由此推测,屈原可能流放过两次,即屈原第一次流放在汉北,第二次流放在湖南。但新派学者和旧派学者对于这一推测都不买账。最后,对屈原流放地及投江地之争,变成了对“湘”在屈原生活年代的地理位置之争。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屈原的流放地和投江地问题变成了一桩学术悬案。

解决这种悬案的唯一途径就是王国维先生所提倡的二重证据法。即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以考古代历史文化,这是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

关于湘、沅、澧等古地名的记载有没有“地下之新材料”呢?有幸的是1957年在安徽出土了一件名叫《鄂君启舟节》文物。该物件制作于公元前323年,与屈原同年代,是楚怀王颁发给其子鄂君启的通关文书,该文书记载了鄂君启船队可以航行的河流,其中就有湘、沅、澧等古河流名。如果能正确定位《鄂君启舟节》记载的这些河流的具体位置,就能解决这一学术悬案。

正因为《鄂君启舟节》的这一特点,使得该文物一出土就引起了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如郭沫若、谭其骧、商承祚、黄盛璋、殷涤非等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使得《鄂君启舟节》成了研究人数最多、研究规格最高、研究目标最明确的单件文物。

在研究《鄂君启舟节》的队伍中,也不乏有钱穆观点的支持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郭沫若。他们在研究《鄂君启舟节》时,试图将钱穆先生所定的“湘”、“资”、“沅”、“澧”作为基准地址来研究《鄂君启舟节》中的其他地址,但最终研究出的地址之间的矛盾远大于以现同名河流作为基准地址时出现的矛盾。这导致所有学者不约而同地开始怀疑《山海经》等著作对“湘”、“沅”、“澧”记载的真实性,转而采用现有的湖南同名河流作为基准地址来研究《鄂君启舟节》中的其他地址。

大家通过研究一致认为:鄂君启的船队从今湖北的鄂城出发,可以航行于湖北境内的汉水流域,湖北、安徽境内的长江流域,湖南至广西境内的湘、资、沅、澧流域。

诸家的这一结论,实际上彻底否定了钱穆等人的观点。郭沫若也转而成了屈原流放地和投江地在湖南的坚定支持者,钱穆先生因此而失声。结果使《楚辞》的研究回到了传统的老路上。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单页阅读
(编辑:冯鹏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 “屈原与楚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十堰召开

    7日至8日,由湖北省屈原研究会、汉江师范学院共同主办,郧阳区屈原文化研究会承办的2019“屈原与楚文化”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屈原研究会年会在郧阳区召开。专家学者们共同围绕屈原与楚文化、屈原与郧阳、探寻屈原的足迹等学术课题进行激情研讨。

    2019-06-09 10:12

  • 郧阳屈原文化研究论文评审会举行

    10月14日,郧阳屈原文化研究论文评审会在郧阳国际酒店六楼会议室举行,17篇参评论文受到专家学者好评。市政协副主席潘世东,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茹等参加评审会。

    2018-10-17 10:04

  • 屈原沧浪听歌

    2017-09-07 15:36

  • 汉江是屈原一生的守候

    汉江,屈原生于斯,长于斯,仕于斯,疏于斯,贬于斯,放于斯,逝于斯。十堰,是屈原的祖籍地,是屈原的行吟地,是屈原的投江地。这是我市学者凌智民通过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

    2017-06-02 08:17

  • “屈原与郧阳”研究再出成果

    5月27日,中国屈原学会与郧阳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屈原与郧阳”第二次学术研讨会在郧阳区召开。中国屈原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姚小鸥,《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等10位国家级屈原研究专家莅会。

    2017-05-31 08:35

  • 十堰屈原文化学者凌智民的“屈原与郧阳”研究再出新成果

    时值郧阳第六届龙舟节盛大举行之际,中国屈原学会与郧阳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屈原与郧阳”第二次学术研讨会在郧阳区召开,中国屈原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和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姚小鸥,《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等十位国家级屈原研究专家莅会。

    2017-05-27 16:22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