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刘焕俊 通讯员黄星 王向阳 曹相进 实习生王佳欣
前不久,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活动,组织实施“四双”帮扶、生态扶贫搬迁、雨露计划“金蓝领”培训、金融扶贫等四大工程,特别是把“四双”帮扶工程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整改的具体措施,切实促进干部作风转变、群众脱贫致富。今日起,本报和市扶贫办联合推出“四双”帮扶在行动系列报道,反映各地贯彻落实市委常委会精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典型和做法,敬请关注。
为实施精准扶贫,变“大水漫灌”为“定向滴灌”, 使扶贫扶到根上,扶到点上,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今年4月以来,十堰扎实推进扶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并将其作为今年扶贫开发工作的“一号工程”,确保把“贫困人口找出来,把扶贫政策送进去”。
民主评议:把贫困人口找出来
“我认为应该把刘江去掉,他户口虽在村里,但在镇上买的有房子,不应该算村里的贫困户。”村民张喜斌建议。
“应该把刘兆英加上,她虽说有退休工资,但是去年先后住院四次,开销太大,已经因病返贫。” “对、对、对,确实有这回事,应该加上。”村干部刘玉明刚刚说完,便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民主评议精准找出了全村的贫困人口”、“让真正困难的人能够得到扶贫帮扶”……村民马忠国等纷纷赞许评议结果。
这是6月10日,记者在张湾区柏林镇白马山村采访该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民主评议会议时的见闻。据了解,与白马山村一样,全市各地均已按照要求,相继召开了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民主评议会议。
据了解,国家、省分配给十堰的贫困人口规模控制数为82.98万人,贫困村456个。为把贫困对象选准选好,确保建档立卡工作质量,十堰在实施中突出抓好规模分解、宣传发动、民主评议、审核复查、公告公示、结对帮扶、数据录入等7个环节。在民主评议环节,十堰各地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并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工作举措。如竹山县采取“六进七不进”一票否决法及“三看”目测识别方式,科学识别贫困对象。各村在乡镇政府及驻村工作队指导下,成立民主评议小组,评议小组由驻村干部、村组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组成。评议小组按照分解到村的贫困人口数量,对照贫困户认定标准,确定贫困对象初选名单。
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到,民主评议活动得到各地群众广泛拥护,通过评议找出了绝大多数贫困对象,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目前,建档立卡工作已进入公示公告环节。
公示公告:把群众权益晒出来
“公示、公告是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欢迎社会各界进行监督。”市扶贫办纪检监察人员提醒,公示公告程序是:民主评议的贫困对象初选名单经村委会和驻村干部核实后,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对有异议的初选对象,由村委会和驻村干部进行核实,并将核实情况予以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农户,由村委会组织农户填写申请表,并将申请表、初选名单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并在各乡镇政府网站进行公示,确定全乡镇贫困户名单。县(市、区)扶贫办对各乡镇上报的档案数据进行复审,复审结束后进行公告,并报市、省扶贫办备案。
目前,全市初评的82.98万贫困人口及456个贫困村的名单正在公示、公告中,查阅详细情况可登录各县(市、区)扶贫办网站。为确保建档立卡工作进度及质量,十堰派出四个督导组,到各县(市、区)开展建档立卡督导活动,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提供虚假信息,严禁拆户、分户和空挂户。
因户施策:把扶贫政策落实处
茅箭区贫困户叶克明,其母亲年老多病,妻子因病去世,一儿一女均未婚。帮联干部、茅箭区扶贫办主任陈云林指导叶克明发展养殖业,目前叶克明已养猪35头、羊40只。
茅箭区贫困户王华荣,今年39岁,其丈夫一级残疾,儿子在外务工。帮联干部郭燕玲为其送上帮扶资金2000元,协调安排王华荣在一小区从事卫生保洁工作;帮助其子到一技术学校参加数控专业培训,减免部分学费。
这是茅箭区开展“精准扶贫、一户一策”工作的两个实例。与茅箭区一样,目前,十堰各地在积极探索开展因户施策精准扶贫工作。
市扶贫办主任彭文军告诉记者,逐户准确分析致贫原因,逐户科学制定脱贫措施,是确保此次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下一步,将针对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对居住在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地方的贫困户实施扶贫搬迁,对缺乏技术的贫困户实施扶贫培训,对缺乏发展门路的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对因病、因残、年老体弱的贫困户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努力构建一个对象明确、措施得力、动态管理、部门联动的精准扶贫工作体系,做到精准帮扶到村到户到人,真正把“扶贫政策落实处”,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