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总召集人邬泽华就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答记者问

时间:2014-05-17 08:00 来源:十堰日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邬泽华正接受记者采访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王均秋 :根据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办公室安排,本周为全省《湖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宣传周”。为了进一步明确《条例》出台的相关情况和十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开展情况,5月15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总召集人邬泽华就十堰贯彻《条例》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相关情况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问:作为十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总召集人,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条例》相关情况。

答: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李鸿忠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既要重视改善硬环境又要大力提升软环境,努力使湖北成为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地区,这充分体现了省委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高度重视。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条例》,并于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8章57条,以“少、简、便、公、信、廉”为核心,主要从政府、市场主体、社会三个方面出发,分别设置了权力规制、公共服务、社会参与、监督保障与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着力实现经济发展环境的法制化、规范化、高效化、公开化、诚信化和廉洁化。

问:请介绍一下十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是什么样的?

答: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精心谋划组织,坚持常抓不懈、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十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总体安排,集中体现在市委、市政府以“两办”文件下发的《十堰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方案》(十办文〔2014〕5号,以下简称《方案》)内容中。按照《方案》的要求,重点开展五大活动、16项具体工作。

一是进一步优化舆论环境。重点是深入推进思想解放,广泛开展舆论宣传。

二是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重点是简化审批程序、清理涉企收费、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政府诚信体系建设。

三是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重点是全面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实施“中小微企业助长工程”、建立和完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开展全市“十佳窗口和十杰科长”评选活动。

四是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重点是落实重点企业挂牌联警制度、开展企业周边环境大整治活动等。

五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重点是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用地保障、开展中介组织收费清理整治工作、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等。

问:刚才听您提到十堰出台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方案。您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出台的背景及意义吗?

答: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通过深入开展“五城同创”、“治庸问责”、“三服务一促进”、“百姓问政”等活动,切实加强了作风建设、效能建设、环境建设、执行力建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阻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比方说,个别部门和干部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大局观念不强,对于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和落实力度不够等等。《湖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条例》颁布实施后,为了更好地符合十堰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条例》和省委省政府系列会议及指示精神,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制订出台了《十堰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方案》。该方案的出台,对十堰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抓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现实需要,这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发展环境,从本质上说,就是生产关系问题,就是上层建筑问题。市委书记周霁多次强调:“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完善支持服务企业发展的机制,打造优质便捷的服务环境;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打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扎实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全面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打造平安和谐的法治环境;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打造重商亲商悦商的人文环境。”这些要求,就是站在抓发展的高度,对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提出的总目标。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方案,就是要从思想、制度、行为、保障等多个层面,整体推进经济发展环境的全面优化,以浓厚的发展氛围、宽松的投资环境、高效的政府服务、规范的市场秩序,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推进十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前提。经济社会的跨越,必须先有发展环境的跨越。近年来,十堰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着,但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人均水平偏低仍然是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发展、转型跨越、奋力赶超的任务艰巨繁重。目前,各地都在竞相发展经济,相继出台各种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我们地处鄂西北山区,发展空间受限,同时还肩负着保护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的政治责任,靠什么吸引投资、凝聚人才?可以说,最现实、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要全面优化发展环境。谁的观念新,谁的服务到位了,谁就占据了制高点,谁发展就快。可以说,环境建设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就是为转型跨越发展搭建平台、提供动力。

再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行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广大投资客商、企业经营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参与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有机组成部分。发展环境问题关系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基础。制订和出台《方案》,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让投资者投得放心、经营者经营得顺心,就是实实在在地践行群众路线的体现。

问:《方案》出台后,十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开展情况如何?

答: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主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转变作风,结合各单位职能职责,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根据《条例》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十堰建立了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制度,由我担任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市四大家分管领导为召集人,明确了42个市直重点部门为成员单位并逐一进行了职责分工。各县(市、区)都建立和健全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制订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具体方案,市直各相关单位也都结合本单位职责分工建立了工作机制,制订了《方案》的具体落实措施。

二是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方案》安排部署的16项重点工作都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目前各牵头单位都制订了相应的落实方案,并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在舆论环境方面,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面强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环境意识;目前我们正在开展《湖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条例》宣传周活动,全面提高公众特别是广大经营、投资者对《条例》的知晓率。在政务环境方面,全市正在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和“四减五制六公开”改革,按照“环节最少、时限最短、流程最优、透明度和满意度最高”的要求,全面优化审批程序;建立了城区新(扩)建工业项目“零收费”制度,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9000多万元;市国税局开办涉税业务“同城通办”业务,可有效降低纳税人办税成本、减轻办税负担。在服务环境方面,市委、市政府建立了重点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市“四大家”班子成员每人都服务一个重点项目,各县(市、区)也建立了相应的服务重点项目制度;开展治庸问责和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深化“电视问政”活动,重手治理庸、懒、散问题;市委针对“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衙门作风问题专门下发文件,在全市开展专项整治,重手整治在行政服务方面吃、拿、卡、要、推、拖、躲和慢作为、乱作为行为,目前各单位已完成了动员自查,督查办案工作也已经正式启动。在法治环境方面,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在全市2400余家企业和重点项目建立完善了联系服务机制,市公安局党委成员分别联系一家规模企业、一个重点建设项目,深入开展了“进企业、进社区、进重点项目”活动,深入一线倾听意见、掌握实情、解决问题;开展企业周边环境整治活动。在投资环境方面,开展工业用地集中办理手续专项行动,目前已分三个批次办理工业用地手续111宗8249.04亩,占总宗数的53.6%,占总面积的51.8%;开展了市场中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目前动员部署和自查整改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开展督查整改阶段工作。

三是查处了典型案件。市优化办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渠道,设立了举报信箱、举报电话,公开接受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典型案件的举报,征集意见建议和案件线索。市纪委、监察局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整治“四风”,受理了涉及优化发展环境类举报投诉9件,并进行了认真调查处理。

问:请问下一步十堰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将重点抓好哪些工作?

答: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抓好《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当前全市正在开展《条例》宣传周活动,十堰日报、秦楚网已经全文刊发了《条例》,开辟了专栏。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通过编发《条例》单行本、集中宣传报道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切实加强条例宣传贯彻,不断提高公众对《条例》的知晓率。

二是扎实抓好《方案》的督办落实。《方案》下发以来,各地各单位都采取了行动,但工作推进还不够平衡,有些地方和部门行动迟缓、措施不力、落实不够。下一步,市优化办将组成督查专班到各地各相关单位开展专题督查活动,对工作不力的要责成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整改。各地各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以过硬的作风抓好《方案》安排部署的各项任务的落实。

三是切实抓好典型案件的查处。对群众反映和市场主体投诉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条例》在十堰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 

(编辑:刘英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