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兰瑞文 特约记者 王平 通讯员 王忠
他们的根从来都没有离开泥土,他们的双脚深深扎根在十堰这片热土,他们用忠诚书写着为人民服务的华美篇章。魏登殿、杨丰才、代大明、谌宏远、陈善武、刘定龙、师利波、谢华山、张喜忠、瞿琴,这10个普通而又响亮的名字,连同他们可敬可歌的感人事迹,一起镌刻在“十堰最美村官”这座令人仰望的丰碑上,成为跳动在秦巴山新农村建设交响乐上的最美音符。
坎子山的“愚公”
魏登殿,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一个回族的汉子,38年,一件事,绝壁凿路,寒暑无歇,风雨无悔。青春浸润汗水,灵魂融进大山。2012年他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把坎子山村民“幸福笑脸”带到首都北京,那一刻,他让全国基层干部为之敬仰。
杨沟的“老船长”
杨丰才,郧县白浪镇杨沟村党支部书记,群众的定盘星。17年来,他带领百姓栽辣椒,种黄姜,植胡桑,大力发展复合型、生态型产业,村民富了,村容美了,村风好了。由于劳累过度、耽误治疗患上了牙龈癌,但他坚守一线的身影仍在熠熠生辉。
沈家湾的“吊瓶支书”
代大明,房县尹吉甫镇沈家湾村党支部书记。一名食道癌晚期患者,每天举着吊瓶为百姓办事、排忧、解难。生命即将走向终点,但他仍在守望。“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是他诠释“共产党人”的誓言。
土地沟的“探路者”
谌宏远,郧县胡家营镇土地沟村党支部书记。他,从远到陕西自费学习养蚕技术,到因势利导种植桑蚕;从创办全县第一家桑蚕专业合作社,到开发蚕丝被、蚕沙保健枕畅销国内外。他,用整整20年的艰难跋涉,丈量出一个强村富民的锦绣天地。
华家湾的“逐梦人”
陈善武,竹山县溢水镇华家湾村党支部书记。美了村庄,苦了自己,他矢志不渝建造“幸福家园”。2012年8月,他年仅23岁的儿子陈成在部队抗洪抢险中献出年轻宝贵的生命。他把悲痛装在心中,仍然坚守在旧房改造一线。无论多么痛苦与艰辛,他总是尽最大的努力,让家园再美丽一些。
丰溪的农民经纪人
刘定龙,竹溪县丰溪镇丰溪村党支部书记。12年来,他带领村民养殖蜜蜂、筑路修塘,风雨无阻,无怨无悔。他像蜜蜂一样“飞”舞山野,甜了乡亲,亏了自身。村民们的幸福生活,是对他最好的褒奖。
圣水茶乡的“领头雁”
师利波,竹山县得胜镇圣水村党支部书记。他自毁三亩地,借吃三年粮,带头种植高山茶树。他慧眼看红茶,温情动闽商,成功注册茶叶公司。只为茶香飘山乡,百姓夸他是一个真正的富民强村的好支书。
武当山口的“守望者”
谢华山,丹江口市盐池河镇武当口村党支部书记。为了发展武当旅游,一边是乡亲,一边是家人,他依然选择了亏欠家人,20年来,守望着巍巍武当。2005年,他带领村民修路时,水泥灰吹进眼睛导致左眼失明。虽有行动不便,但因大美武当,他笑容依然灿烂。
白马山的“引路人”
张喜忠,张湾区柏林镇白马山村党支部书记。一心为民谋福祉,一心只为家乡美。他带领群众修村组路、建造水塔、改造旧房,改善民生总关情。他带领百姓开发生态旅游,绿茶青山多锦绣。他,一个地地道道的富民强村的“引路人”。
村中“城市”的开拓者
瞿琴,茅箭区五堰街办李家岗村党总支书记。村企共建、村民退休制、村年均收入达到360万元以上,这是一个弱女子带领村民致富的责任和担当。她像一枝铿锵玫瑰,在闹市的乡村中绽放。村民幸福,是她心中最重的分量。